东河遗址群
台湾省台东县境内遗址群
东河遗址群,位于台湾省台东县马武窟溪入海口南北两岸,共有八处史前遗址,因此泛称为“东河遗址群”。马武窟溪源自海岸山脉东坡,在台东县东河附近进入太平洋,出海口附近的南北两岸的海阶上,共发现有八处的史前遗址。
地理简介
这些遗址在年代上从旧石器时代跨越到金石并用时代,直至现代,这里也有两个阿美人聚落,东河的阿美人地名“旧日”即为大小马武窟社所在。
遗址文化
6000年以来,马武窟溪河口的海岸线变化相当大,小马海蚀洞口陡崖下方就是海滩;随著板块运动地盤逐渐上升,海水逐渐後退,陆续形成的海阶在覆盖一层山上风化冲积土壤之後,新石器时代不同的人群开始迁徙落脚当地,对於居处的选择也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
长滨文化
当地史前文化延续甚久,最早为长滨文化,见於东河北Ⅲ遗址(或称小马洞穴遗址)下层;当时人口不多,利用天然的海蚀洞穴为栖身之处,形成游团式的小型社会,主要以渔猎与采集维生,以砾石偏锋砍器、石片器和小型石英刮削器作为日常生活工具,尚不知磨制石器,陶器的制作与使用亦未出现。
绳纹红陶文化
下一阶段为“东部绳纹红陶文化”,见於东河南Ⅲ遗址中层文化层;这个文化属台湾地区广义的“绳纹红陶文化”的一部份,年代距今约4500-3500年前,学者推测可能由大坌坑文化演变而来。由同类型遗址的规模较大和文化层堆积较厚,推知该文化居住的时间相当长久,已是长期定居性的聚落,属於部落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生业活动,出土的器物也以农具为主,可能已知种植稻米,但打猎与渔捞活动仍占重要的地位。该阶段已出现墓葬,亦有使用石板棺,但较少有陪葬品的出现。
卑南麒麟文化
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後,在当地发现具有卑南文化和麒麟文化特色的遗址;东河北Ⅰ~Ⅳ和东河南Ⅱ、Ⅳ等六处遗址见有卑南文化层的存在,而在东河南Ⅰ遗址发现属於麒麟文化的遗址。此一现象也引起考古学家对於卑南文化与麒麟文化两者诸关系的论证,限於目前研究材料及对麒麟文化内涵认识的不足,还未有较令人满意的一致看法,有待之後进一步的研究。
静浦文化
当地史前文化最後一个阶段为金石并用时代的静浦文化(富南类型),见於东河北Ⅲ、Ⅳ和东河南Ⅲ、Ⅳ等四处遗址。陶器所见的器型有罐、钵、甕、甑、瓶和碟等,器表多为素面无纹,器体上带有提钮或横把。石器数量少,只有石锄、石锛、石杵与石锤。参照其他遗址还有铁器、青铜器、玻璃器、瓷器等。有的墓葬发现丰富的陪葬品,包括青铜项饰、青铜铃铛、金饰、琉(玻)璃珠和铁器等,多是非台湾本岛产品,反映出当时有相当繁盛的海外贸易或交换活动。由年代、陶器类型与聚落型态等的研究,考古学家认为静浦文化为阿美人的祖型文化。最近两、三百年阿美人的祖先也在此落地生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21
目录
概述
地理简介
遗址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