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涌
香港新界西离岛区的景区
东涌,古称东涌口,位于大屿山北岸中央的景点,一面临海,三面环山,开放时间为全年全天开放。
东涌简介
中国香港东涌位于大屿山的北部,距离宝莲寺不远,宋代最后两位皇帝曾在此匿藏避难,据说一些侍从人员的后人仍在此生活。该地有一座建于1873年的东涌炮台,是用以堵截鸦片贸易和海盗侵略的城堡,曾有400多名驻军,并由五艘军舰巡航。现仍遗有六枚清朝古炮。沿炮台右边的小经走,步行约20分钟即到达候王庙,庙宇建于1765年,用以供奉与宋末君主一同牺牲的宁相杨候王。在东涌以北的赤腊角便是新机场的所在,在东涌炮台可清晰远眺。
历史文化
东涌原称东西涌,首见于明万历《粤大记》等古籍,因东西两边各有一河涌流入海中。清道光《广东海防汇览》把“东西涌”分别标记为“东涌口”和“西涌口”两个地方,最后东边的乡镇发展较好,人们统称整个地区为“东涌”。自宋朝开始,东涌已有人居住,以捕鱼及务农为生。根据方志记载,在清嘉庆二十二年,总督蒋攸铦阮元先后题准于大屿山东涌口建汛房八间、石狮山脚建炮台两座,东涌口即今日的东涌。今日的马湾涌,就是东涌旧墟。
清初,以沿海寇贼为患,于雍正七年(1729年),在岛上西面汾流角山上建立炮台。乾、嘉年间,在岛上更增设东涌口汛;嘉庆二十二年(1819年),又于东涌口增设建汛房,并于东涌滨海处建造石狮炮台、兵防及火药局。道光十二年(1831年),更在东涌上岭山脚处,建筑东涌寨城,以守卫率兵驻守,管辖香港西部各汛管及炮台。其时岛上有袁家团、梅窝、石壁、塘福、水口、石门甲、石榴坑、沙螺湾、石头莆、二澳、由古塱、大蠔、白芒、横塱及东涌岭皮团等村。后在1898年始被废置。时至今日,在东涌乡事委员会辖下共有十五个村落,其中多是客家人,然广府人为数亦不少。东涌虽然仍有不少历史遗迹,但已有不少改变。而随着青马大桥、机场的落成,东涌成为政府重点发展的地方,可预期此地将有更急剧的转变。
发展状况
新市镇发展在原来的东涌墟东北面的填海土地上,以及东涌河下游人工改道后所平整而成的土地。
东涌及大蚝分四期发展,打算发展为可容纳250,000人的新市镇。第一期发展于1994年开始,并于1997年1月完成。第一期包括富东邨(东马楼、东埔楼、东盛楼)及裕东苑(向东阁、贺东阁、喜东阁、启东阁、新东阁),提供住宅给前往新机场工作的居民入住。区内并设有东荟城这个集购物中心、酒店及办公室大楼的商业发展项目。
第二期为东涌东填海区发展,于2001年起陆续完成,主要为私人楼宇。
现时的私人屋苑包括:
映湾园
东堤湾畔
海堤湾畔
蓝天海岸
水蓝天
水蓝·天岸
影岸·红
第三期及第四期发展正在计划中。包括有逸东(一)及(二)邨已经入伙。
房屋署将于2010年在东涌56区海边地皮,兴建四幢高47至49层的公屋,估计2015年入伙,可住约1.3万人。
交通信息
1、港铁东涌线到东涌站下。
2、机场巴士到机场再换乘S1到东涌市中心沿途各站。
文娱康乐
截至2006年10月,东涌已有的康乐设施:
篮球场
足球场
自行车径网球场
儿童游戏设施
缺乏泳池场馆
根据《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东涌居民人口要达28.7万人方可兴建泳池;而现时人口约十万,永久泳池将会设于东涌缆车站旁边。
缺乏其他球类场馆
只有一所临时图书馆位于逸东邨,规模一般,暂时并不足以应付人口需要,永久图书馆正在东涌北面,灵粮堂怡文中学东荟城之间的工地兴建中。
公共医疗
东涌有多间政府或私人诊所,平均每日有一至两位医生驻诊。社区暂时缺乏一所全科医院,以及24小时急症室,政府已选址在逸东邨后面兴建医院。
现时东涌的居民如果要到医院求诊,一般要乘车到葵涌至荔枝角一带的玛嘉烈医院或葵涌医院。
教育发展
文化遗迹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22:22
目录
概述
东涌简介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