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隶属于
山东省日照市。濒临
黄海,位于
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
山东半岛南翼,北依
青岛市,南接
岚山区,隔海与韩国、日本相望。陆域面积907.37平方千米,海岸线42千米。截至2022年10月,东港区下辖5个街道、7个镇。截至2022年末,东港区常住人口83.88万人。
历史沿革
据考,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东港境内繁衍生息。
在夏、商属东夷,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设琅琊郡,为莒县之东境。
西汉始置海曲县。
东汉更名为西海县。
三国曹魏时,西海县并入莒县。
西晋初年,沿魏制。
南北朝时期属宋。后随莒归北魏。北魏
永安二年(529年),北魏置梁乡县,故城在今两城镇。
隋代属莒。
唐宋因之。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仍属莒县。日照之名始于此,有“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日照升镇为县,县治今东港区政府机关驻地。
元代,日照县属益都路莒州。
明初,属青州府莒州。
清初,沿明制。
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属于山东省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日照县政府隶属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日伪控制区,亦有日伪傀儡政权县公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1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莒、日、临、赣四县联合办事处。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划归沂水专署、胶州专署、临沂专署。
1985年3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日照县改为县级日照市,属临沂行署。
1989年6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县级日照市升格为地级日照市。
1992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日照市设区带县,以原日照市行政区设置东港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东港区下辖5个街道、7个镇。东港区人民政府驻
日照街道。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东港区位于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北邻青岛、南接日照市岚山区,西通莒县,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介于东经119°04′—119°39′,北纬35°04′—35°36′之间,陆域面积907.37平方千米,海岸线42千米。
地形地貌
东港区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丘、水域、湿地、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海陆并拥,山区、平原、丘陵兼备。
奎山,位于日照市新市区南5千米,海拔250米,东濒大海,西携傅疃河水,北与丝山、河山遥对,南与日照前三岛中的平山岛相望。
丝山,位于日照市新市区以北12千米,海拔411米,东接大海,西对河山,北延伸到两城镇。
气候特征
东港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依山傍海,在鲁中山脉屏障的保护下,冬暖夏凉,内陆、海洋气候兼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6℃。年均日照2532.9小时,降水量916毫米。
水系水文
东港区境内巨峰河总流域面积262.7平方千米,干流长30.8千米,为东港区第三条较大河流。上游除已建有巨峰水库(中型,流域面积21平方千米)及部分小型水库塘坝。该河道在涛雒镇大刘庄村西由竹子河、南店河分流入海,其中,竹子河分流口宽100米,南店河分流口宽40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东港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天然储藏量为8亿多立方米,水质优良。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东港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27041.50公顷(40.56万亩)
其中,水田504.95公顷(0.76万亩),占1.87%;水浇地4261.60公顷(6.39万亩),占15.75%;旱地22274.95公顷(33.41万亩),占82.37%。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6513.71公顷(9.77万亩),占全区耕地的24.09%;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6832.25公顷(10.25万亩),占25.27%;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3095.76公顷(19.64万亩),占48.43%;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594.39公顷(0.89万亩),占2.20%;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5.39公顷(0.01万亩),占0.02%。
(二)园地9480.88公顷(14.23万亩)
(三)林地19257.68公顷(28.89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11915.32公顷(17.87万亩),占61.87%;其他林地7190.47公顷(10.79万亩),占37.34%;竹林地及灌木林地151.89公顷(0.23万亩),占0.79%。
(四)草地766.52公顷(1.15万亩)
全部为其他草地。
(五)湿地1352.69公顷(2.03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沿海滩涂1221.83公顷(1.83万亩),占90.15%;内陆滩涂130.86公顷(0.20万亩),占9.85%。东港区无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沼泽地。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440.01公顷(23.16万亩)
其中,城市用地6413.33公顷(9.62万亩),占41.54%;建制镇用地1186.68公顷(1.78万亩),占7.69%;村庄用地6980.00公顷(10.47万亩),占45.21%;采矿用地273.33公顷(0.41万亩),占1.77%;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586.67公顷(0.88万亩),占3.80%。
(七)交通运输用地4630.35公顷(6.95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197.46公顷(0.30万亩),占4.32%;公路用地1595.89公顷(2.39万亩),占34.39%;农村道路1023.59公顷(1.54万亩),占22.16%;机场用地259.41公顷(0.39万亩),占5.61%;港口码头用地1554.00公顷(2.33万亩),占33.53%。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474.54公顷(11.21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1597.92公顷(2.40万亩),占21.41%;水库水面2420.75公顷(3.63万亩),占32.38%;坑塘水面2718.05公顷(4.08万亩),占36.40%;沟渠574.55公顷(0.86万亩),占7.67%;水工建筑用地163.25公顷(0.24万亩),占2.14%。
矿产资源
东港区境内花岗岩质好量多。
人口
截至2022年末,东港区户籍人口为71.51万人,常住人口达到83.88万人。出生4281人,死亡38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3‰。
政治
区长:何文
副区长:刘兴华、王文强
经济
综述
2022年,东港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2.04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0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8.9亿元,下降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3.11亿元,增长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4:17.2:76.4调整为6.5:16.2:77.3,第三产业比例提高0.9个百分点。年末实有市场主体14.17万户,其中:企业5万户,个体工商户9.07万户。全年新发展市场主体20659户,其中:企业7429户,个体工商户13019户,农民合作社211户。
2023年,东港区实现生产总值651.16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24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0.36亿元,下降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7.56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比为6.6:15.4:78。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东港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增长11.2%;房地产投资累计完成107.3亿元,下降6.3%。“四新”投资下降0.9%,工业技改投资下降31.2%,民间投资下降20.6%,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3.4%。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与2021年持平,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0.4:11.7:87.9。
2023年,东港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59个,增长5.5%;房地产投资项目89个,累计完成投资105.3亿元,下降1.9%。建安投资完成143.4亿元,下降8.2%。“四新”投资下降15.6%,工业技改投资下降6.4%,民间投资下降10.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8.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4.6%,三次产业投资比为1.2:13.6:85.2。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64.1万平方米,下降2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7.2万平方米,增长8.6%。
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51.1亿元,下降1.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4.81亿元,下降1.9%。
财税收支
2022年,东港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9.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34亿元,下降4.6%。
2023年,东港区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51亿元,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39.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6%。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26亿元,增长25.2%。
人民生活
2022年,东港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107元,比全市高5617元,增长3.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45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6元,增长5.6%,城乡收入比达到2.1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2848元,增长0.5%。
2022年,东港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八大类商品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0%,衣着类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通信类上涨4.5%,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8%,居住类下降1.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类下降0.7%,畜肉类下降6.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8%。
2023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218元,比全市高5974元,增长5.5%,比全市高0.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4062元,增长5.3%。
第一产业
2022年,东港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1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8.16亿元,林业产值1.22亿元,牧业产值14.56亿元,渔业产值34.6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62亿元。全区累计创建省级智能牧场和智慧畜牧应用基地2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7家,农业生产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5家。新发展家庭农场65家,总数达357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945家。新增种植业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8个,总数达到156个。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日照对虾、日照海米),被列为山东省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日照蓝莓”入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后村镇挪庄村、三庄镇陈家店村、涛雒镇丁家营子村等6个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2023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29亿元,增长5.3%。东港区行政区(含开发区、高新区、山海天,下同)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85万亩,比上年增加0.05万亩,增长0.2%;总产量14.06万吨,比上年增加0.29万吨,增长2.1%;单产441.6公斤,比上年增加8.42公斤,增长1.9%。其中,夏粮产量4.74万吨,增长3.3%;秋粮产量9.33万吨,增长1.5%。生猪存栏18.11万头,出栏26.76万头,分别下降11.9%和3.5%;家禽存栏636.86万只,出栏1769.78万只,分别增长28.8%和30.3%。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6万吨、2.35万吨和0.56万吨。
农业
2022年,东港区粮食播种24.27万亩,单产430千克,总产10.43万吨。夏粮(小麦)播种面积9.02万亩,单产402.25千克,总产3.63万吨。秋粮播种面积15.25万亩,单产446.01千克,总产6.8万吨。
畜牧业
2022年,东港区生猪存栏16.45万头,出栏21.95万头;家禽存栏442.21万只,出栏1199.5万只。
渔业
截至2022年末,东港区共有渔船583艘、3.3万千瓦。水产品总产量9.3万吨,其中海洋捕捞4.0万吨,海水养殖5.1万吨,淡水产量0.29万吨。海水养殖面积6100公顷,淡水养殖面积298公顷。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65家,水产品加工总量12万吨。
生产条件
截至2022年末,东港区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4.13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22万台,各类配套机具9.1万台套,成功创建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完成傅疃河地下水库、皋陆河等5项省级重点水利项目,49项水库移民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计划。完成西湖、后村、陈疃3个镇驻地和9个村庄管网及6个集中供水水厂改造提升。三庄镇贺庄水库、四亩地水库争创为山东省乡村小型样板水库,西湖镇乐台河、南湖镇马陵前河争创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东港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6.9亿元,下降3.1%。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4.5亿元,增长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11.3亿元,下降8.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产值10.6亿元,下降3.1%;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4.3亿元,下降8.3%。增加值下降3.3%。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下降7.9%;实现工业利润2.4亿元,增长10.1%;实现利税3.5亿元,增长9.7%。产品销售率达到100.3%。
2023年,全区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6.2亿元,下降1.9%,其中:正增长的40家实现产值46.4亿元,增长33.3%,上拉14.9个百分点;负增长的37家实现产值29.8亿元,下降30.5%,下拉16.8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4.5%。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0.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2.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下降15.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9.5%。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下降7.2%;实现工业利润-0.29亿元;实现利税0.69亿元,下降81.4%。
建筑业
2022年,东港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72.2亿元,增长2.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3.37亿元,下降4.3%。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96.06亿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455.8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369.7万平方米。特级资质企业达到3家。
第三产业
服务业
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3.11亿元,比上年增长3%,拉动GDP增长2.28个百分点。全区14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9.72亿元,下降18.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43.23亿元,下降1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93亿元,下降5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35亿元,下降22.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9.26亿元,增长52.2%。
国内贸易
2022年,东港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亿元,增长0.2%。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6.17亿元,增长7.3%。按消费形态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63.01亿元,增长7.5%;住宿餐饮业实现3.16亿元,增长2%。分行业来看: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4.6亿元,增长29.3%;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72亿元,下降16%;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1.48亿元,增长4.9%;大型商超实现零售额29.69亿元,下降2.7%。
2023年,东港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59亿元,增长9%。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8.59亿元,增长11.4%。按消费形态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74.27亿元,增长11.4%;住宿餐饮业实现4.32亿元,增长12.3%。分行业来看: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8.55亿元,增长39.2%;汽车类实现零售额7.43亿元,增长40.7%;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6.29亿元,增长17.9%;大型商超实现零售额29亿元,下降3.9%。
对外经济
2022年,东港区实现进出口额累计230.3亿元,同比增长29.5%。
2023年,全区进出口总值完成200亿元,下降12.4%。其中:出口总值完成89.8亿元,下降3.4%;进口总值完成110.2亿元,下降18.5%。
招商引资
2022年,东港区实际使用外资6229万美元,增长18%。新设立外资企业14个,增长40%。实际境外投资1016.7万美元。
房地产业
2022年,东港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7.3亿元,下降6.3%。其中住宅投资66.26亿元,增长13.9%。全年房屋施工面积94.2万平方米,下降1.7%。房屋竣工面积16.15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81.16万平方米,下降29.2%。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6.3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64.86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43.46万平方米,下降59.2%。房屋销售额76.88亿元,下降41.2%。
旅游业
2022年,东港区天台山旅游区入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涛雒镇小草坡村被评为省级景区化村庄;涛雒镇创建为2022年度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东夷小镇创建为第二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日照海洋公园亲子度假休闲之旅、东方文化深度体验游获选2022年山东省优质旅游产品名单。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东港区银行业实现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22.17亿元,较年初增加194.84亿元,增长12.8%,占全市46.69%;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32.54亿元,较年初增加147.47亿元,增长8.9%,占全市48.34%。金融业实现税收7.3亿元,同比增加3.7%,占全区税收的16.9%。
2022年,东港区新增1家企业与券商等三方中介机构签约运作上市,新增4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即“新四板”)挂牌。全区在“新三板”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数量达到110家,挂牌数量居全市首位。新东港集团发行企业债券7.1亿元,日照港集团发行短期融资券5亿元。
保险业
2022年,东港区保险业保费收入实现32.41亿元,同比增加8%。
交通运输
交通
东港区“海陆空铁”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密集。境内日照港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6位,拥有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和瓦日铁路、新荷兖日铁路两条铁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2022年,东港区新改建“四好农村路”55千米,实施路面状况改善工程任务100千米,完成“户户通”工程21个村,改造危桥4座。
运输
2022年,东港区域内城乡公交线路64条,通公交车总里程达到664千米,线网长度257.1千米。全区公交车辆50辆,日运行22条线路410个班次,城乡公交全年运营里程430万千米,全年运送乘客150万人次。全区新增运输企业9家,累计达到306家,运输车辆7100台。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2年,东港区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6家,总数首次突破100家,达到11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8家,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6.41亿元,增速为13.8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4.33%。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7.74亿元,较上年增长1.98%;研发经费(R&D)占GDP比重为1.28%;研发人员全时当量2332.9人年,总量居全市首位;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53家,占总数的80.3%。全区新申请注册商标4026件,新增注册商标3821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7395件;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92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2.4%,占全市新授权总量的31%,有效发明专利达到822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98件。“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7.1%,占比达到32.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35.3%。单位GDP能耗比2021年下降4.4%。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东港区共有幼儿园219所,在校生数36124人。小学37所,招生13536人,毕业生8706人,在校生6586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19所(含教育集团分校区4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4所),招生9468人,毕业生8629人,在校生27447人,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初中人数含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4人,全区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246人。中等职业学校1处,招生1054人,毕业生1278人,在校生3716人。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基地1处。
文化事业
2022年,东港区新建3处城市书房,配送农家书屋图书2.2万册,农村电影放映5400场次,开展群众文化公益活动485场次、戏曲进乡村451场次;日照平面陶亮相进博会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优秀齐鲁文化;西湖镇、涛雒镇评选为市级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下元一村、杏坊村评为市级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
体育事业
2022年,东港区举办东港区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赛事活动15场,社区运动会45场,家庭运动会20场,全年共计开展各类赛事活动690余场。全区28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举办东港区青少年体育锦标赛、幼儿体育嘉年华等赛事活动5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完成监测数据2700余份,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共筛查8-12岁中小学生4.2万余名。区体育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全区人均体育场地达到5.5平方米上。锐翔通用航空飞行营地项目获评“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香河体育公园、华润万象汇获评“山东省体育服务综合体”。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05亿元,体彩销售网点达83家。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东港区共有医疗卫生事业单位17处,包括群团组织2处(区红十字会、区计划生育协会),三级综合医院1处(市中心医院),直属医疗卫生单位5处(区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区医养健康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区疾控中心、区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9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322处。全区创建国家卫生镇(含进入评审程序)已达100%,现有省级卫生镇9个,省级卫生单位59个、省级卫生村322个。全区医疗机构现有干部职工2016人。区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现有登记注册执业(助理)医师1965人,执业护士1786人,编制床位数1856张。乡村医生561人。高质量完成9处“国医堂”改造提升建设,创建“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角”1处、市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处。
社会保障
2022年,东港区新增城镇就业715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2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74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3110个,组织技能培训6430人,农村转移劳动力4546人。发放各类补贴资金3646万元,创业担保贷款8815万元。
2022年,东港区参保人数64万人,其中居民51万人,职工13万人,实现居民医保基金个人收入1.65亿元,职工医保基金6.68亿元。2022年经区医保经办机构支出医保基金约6.92亿元。全区23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普通门诊省内及跨省联网结算,日照市中心医院等6家实现门诊慢特病省内联网结算,1家实现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直接结算。468家协议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电子凭证和社保卡“一卡通行”全覆盖。2022年,东港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39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含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合计18.56亿元,基金累计结余24.98亿元。按时足额拨付养老保险待遇20.71亿元,保障全区离退休人员生活稳定。办理社保卡1.53万张,全区社保卡持有量达到58万张。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33万人,征缴失业保险金0.47亿元。
2022年,东港区镇街道共有敬老院6处,总床位达551张。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875元/人/月,人均补助650元,比上年提高8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700元/人/月,人均补助504元,比上年提高70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1225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1012元/人/月。照料护理标准全自理363元/人/月,半失能545元/人/月,失能1090元/人/月。年内对全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困儿童、脱贫享受政策户和监测对象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补贴缴费,共计17046人,补贴资金561.96万元。一站式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8768人次,救助资金1176.31万元。
脱贫攻坚
截至2022年末,东港区共有脱贫享受政策户3378户、5759人,监测帮扶对象44户、112人,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15437元。大力实施金融帮扶,开展“齐鲁富民贷”和小额信贷等,累计办理贷款4791万元。整合衔接资金,发展优势产业,年内实现项目收益1275万元。实施就业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带动704名脱贫人口就业。13个贫困村“蜕变”为美丽乡村。
基础建设
2022年,东港区新建石臼路、博文路等城市道路20条,完成道路绿化13条,新建改造公园绿地3处,新建绿道22千米、公共停车位1000个。对70个老旧小区、224栋楼进行改造提升,建筑面积70.1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6965户。完成3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700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和89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7个在建安置区建设进展顺利,5906户居民实现回迁安居梦。
环境保护
2022年,东港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浓度分别为28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7%、7%、10%,环境空气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和改善率均居全市首位。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7.9%,居全市首位。日照水库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市控以上重点河流断面达标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均保持100%。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连续八年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完成721个入海排污口整治、7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功创建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历史文化
综述
东港区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出土的黑陶已有4000多年历史,被授予“中国黑陶之都”称号。东港区是中国三大农民画乡之一,是兵家鼻祖姜尚、《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故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的祖居也位于这里。
日照黑陶
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
日照历史悠久,陶文化源远流长。在约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类。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
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
黑陶表面所呈现纯静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陶器多以表面透黑的砂质陶和乌黑光亮的细泥质陶为主,有部分磨光黑陶,器表以素面为主,有的饰弦纹、划纹和缕孔,各类黑陶制品均制作精细、美观,特别是蛋壳黑陶高柄镂孔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一绝,系珍贵文物,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日照农民画
日照农民画是农民画家反映生活、抒发主观感情和审美情趣的绘画艺术。表现内容多为农村民俗风情、渔家生活,形成了构图饱满、色彩艳丽、质朴率真的特点。
日照农民画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上海金山、陕西
西安鄠邑区,并称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乡”。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日照农民画创作作品数千件,其中100多件在全国展览中获奖,80余件被国家收藏,另有300余件被文化部作为对外交流项目带到国外展出。为促进日照农民画的发展,2003年10月,经日照市文化局批准,成立了日照市农民画院。
为发展壮大日照农民画,2004年市里成立了日照市农民书画美术研究会。2008年9月,姜孟华等人在
涛雒镇农民画村——东林子头成立了日照农民画院,致力于日照农民画研究、创作及文化产业开发。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张行简
金代学者,著有文集三十卷,《
中州集》礼例纂一百二十卷,《金史本传》并传于世。
张行信
金代重臣,字信甫,张行简之弟,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登进士第,任铜山县令。
荣誉称号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2020中国健康产业百佳县市、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1年1月4日,入选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第六批)名单。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10月,入选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建议公示名单。11月,入选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推荐对象。12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
2022年6月,认定东港区为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2年,日照市东港区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