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梭子蟹
辽宁省东港市特产
东港梭子蟹,辽宁省东港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特征
东港梭子蟹外观,体型硕大,体态丰满,体纹明显,色泽鲜艳,无黑斑,脐上部无胃印。活力,螯足与躯体连接紧密,不松驰下垂。鳃丝,鳃丝清晰,白色或微褐色,无异物。组织,体形肥满,腹部紧贴中央沟,手指压腹部有坚实感,肉质紧密有弹性,不易剥离,蟹黄凝固不流动。气味,具鲜活蟹固有鲜、腥气味,无异味。
内在品质
东港梭子蟹内在质量要求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口味最佳,可食部分占52%。东港梭子蟹的营养成分每100克中,含天门冬氨酸(ASP)956毫克、苏氨酸(THR)433毫克、丝氨酸(SER)479、谷氨酸(克LU)1435毫克、甘氨酸(克LY)652毫克、丙氨酸(ALA)570毫克、胱氨酸(CYS)53毫克、缬氨酸(VAL)474毫克、蛋氨酸(米ET)183毫克、异亮氨酸(ILE)366毫克、亮氨酸(LEU)685毫克、酪氨酸(TYR)360毫克、苯丙氨酸(PHE)463毫克、赖氨酸(LYS)575毫克、氨(NH3)140毫克、组氨酸(HIS)182毫克、精氨酸(AR克)773毫克、脯氨酸(PRO)586毫克、钙1.03毫克、镁825毫克、锌32.9毫克、二十碳五烯酸(EPA)(占总脂肪中)13.70%、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脂肪中)14.12%、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中)338.0%、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中)29.09%。
产地环境
气候情况
辽宁省东港市近海的鸭绿江口渔场和圆山渔场属南温带湿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因而,具有其独特性。一是气候条件优越,因常年受季风影响,形成雨热同季,水热共济,光温水资源丰富的气候特点。二是季风性气候特点显著,一年之中盛行风向的季节变换明显并伴随风向的变换产生显著的的季节性气候差异。三是气候要素变化急剧,由于临近陆地,海陆两种截然不同的下垫面共同影响着海洋气候,其气候特征必然出现气象要素的急剧变化。四是灾害性天气频繁,海区处于中纬度地区,这里是南北气流交绥的地带,各种天气系统活动频繁,一年四季均可出现灾害性天气。
气温。渔场气温变化的趋势,是从北向南温度逐渐增高临近陆地的年平均温度为9.1℃,而处于最南端的渔场年平均温度为10.8℃,偏高1.7℃。月平均气温为1月-6.6℃、2月-4.9℃、3月1.3℃、4月8.1℃、5月13.8℃、6月18.3℃、7月22.2℃、8月23.7℃、9月19.5℃、10月12.7℃、11月4.1℃、12月-3.5℃,全年平均9.1℃。
降水。渔场降水由于受海陆热力属性不同及动力因素差异综合影响的结果,表现在降水等值线上基本与海岸线平行,并与沿岸向海上递减,年平均降水量为642.7毫米。
风。渔场的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的季节变化明显,所以季风强烈,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过渡季节,风向多变。月平均风速为1月7.0米/秒、4月5.8米/秒、7月4.5米/秒、10月6.1米/秒,全年平均5.8米/秒。
海洋水文
水温。水温是表征海水获取热量大小的一个特有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海洋水文要素之一,主要监测指标为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一是平面分布5月水温为表层均值9.1℃,范围7.8—11.5℃,十五米均值8.2℃,范围7.4—9.1℃,底层均值8.3℃,范围7.2—11.2℃;8月水温为表层均值25.4℃,范围23.4—28.7℃,十五米均值23.6℃,范围20.8—24.8℃,底层均值23.6℃,范围20.4—25.7℃。二是垂直分布,有温度跃层现象,其深度一般在五米至底层之间,跃层强度东部为0.49℃/米、西部为0.25℃/米、南部为0.20℃/米。
盐度。海水盐度是海洋水文诸要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不仅集中代表了海水的化学性质,且与绝大部分海洋水文现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渔场盐度的平面分布南部的盐度最高,北部的最低由高到低依次为南部高于东部高于西部高于北部。这种特征充分反映了淡水径流的显著影响。平均盐度东部为24.56‰、西部为24.41‰、南部为26.98‰、北部为23.34‰。渔场的盐度垂直变化为底层平均盐度差异很小北部为表层21.48‰,底层21.46‰、东部表层22.95‰,底层23.97‰、南部表层24.01‰,底层24.64‰、西部表层21.49‰,底层22.86‰。
潮汐。渔场的潮汐系统是由太平洋传入的潮波在复杂的海岸和海底形态影响下形成的,潮汐性质属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为4.08米,最大潮差为6.38米。平均海平面为0.36米(资料年限1983年7—9月)。潮位特征值平均高潮位2.34米,最高潮位3.79米,平均低潮位—1.75米,最低潮位—2.68米。
海流。海流由潮流和余流两部分组成。渔场西部海区的潮流流速较强,东南部流速偏弱。平均潮流流速北部表层流速42c米/秒,底层40c米/秒、东部表层流速34c米/秒,底层28c米/秒、南部表层流速43c米/秒,底层33c米/秒、西部表层流速49c米/秒,底层43c米/秒。西部海区不仅潮流速度大,余流速度也偏大,表层和底层最大余流速度分别是23.8c米/秒和24.8c米/秒,大潮期余流平均流速为北部表层21.8c米/秒,流向262°,底层18.1c米/秒,流向245°、东部表层10.9c米/秒,流向262°,底层18.1c米/秒,流向245°、南部表层10.3c米/秒,流向220°,底层2.6c米/秒,流向181°、西部表层23.8c米/秒,流向225°,底层24.8c米/秒,流向198°。
海浪。海浪通常包括海浪和涌浪。渔场的平均和最大浪高是4月平均0.5米,最大2.9米、5月平均0.5米,最大3.0米、6月平均0.5米,最大3.2米、7月平均0.6米,最大3.5米、8月平均0.5米,最大3.0米、9月平均0.5米,最大2.7米、10月平均0.5米,最大3.0米、11月平均0.5米,最大2.4米。
海冰。海冰是中国北方特有的自然现象。渔场的初冰日最早11月9日,最晚12月18日,平均11月23日、终冰日最早3月8日,最晚4月4日,平均3月23日、冰期最少99天,最多147天,平均120天。
海水化学
pH。东港市渔场的海水PH值表层8.14,变化范围7.85—8.36、中层8.15,变化范围8.06—8.25、底层8.15,变化范围8.01—8.23。大洋河口为8.10,PH值由大鹿岛向东南呈舌状迅速增加,介于8.20—8.36之间。
水温。渔场平均水温为表层23.66℃,变化范围为22.4—25.12℃、中层21.98℃,变化范围为21.5—22.3℃、底层21.40℃,变化范围为20.8—24.1℃。
溶解氧。渔场的平均溶解氧为表层7.78微摩尔/立方分米,变化范围为6.24—10.84微摩尔/立方分米、中层8.49微摩尔/立方分米,变化范围为6.98—9.82微摩尔/立方分米、底层7.63微摩尔/立方分米,变化范围为6.66—9.12微摩尔/立方分米。
活性磷酸盐。渔场的平均活性磷酸盐为表层1.82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25—1.63微摩尔/立方分米、中层1.07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25—1.83微摩尔/立方分米、底层1.24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25—3.85微摩尔/立方分米。
硅酸盐。渔场的平均硅酸盐为表层23.02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1.92—49.90微摩尔/立方分米、中层3.78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57—9.6微摩尔/立方分米、底层8.15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22—22.27微摩尔/立方分米。
亚硝酸盐。渔场的平均亚硝酸盐为表层1.21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24—3.06微摩尔/立方分米、中层0.32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13—0.83微摩尔/立方分米、底层0.57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06—1.58微摩尔/立方分米。
硝酸盐。渔场的平均硝酸盐为表层12.11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59—19.96微摩尔/立方分米、中层4.52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32—7.59微摩尔/立方分米、底层6.5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1.26—19.96微摩尔/立方分米。
氨盐。渔场的平均氨盐为表层1.92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00—6.35微摩尔/立方分米、中层1.32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28—2.66微摩尔/立方分米、底层1.35微摩尔/立方分米,浓度范围为0.00—3.19微摩尔/立方分米。
海洋生物
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含量黄海北部总平均值为1.32毫克/立方米,其中,以大鹿岛海域含量最高为4.78毫克/立方米。
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是指海域中有机碳或浮游植物的生产能力。黄海北部初级生产力碳总平均值为173.8毫克/平方米.天。其中,以大鹿岛海域初级生产能力碳日平均值为595.74毫克/平方米.天,碳年平均值为217.45毫克/平方米.天。
浮游植物。黄海北部海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0个属62个种。其中,渔场共采集到34个种,包括硅藻占96.7%,甲藻占3.3%,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浮动弯角藻、圆筛藻、旋链角毛藻。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以鸭绿江口和圆山渔场最高,达到2227.1×104个/立方米细胞,约比黄海北部其他海域综合平均值(185×104个/立方米细胞)高11倍之多。
浮游动物。黄海北部海域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6个属61个种。其中,夜光虫7900个。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小拟折水蚤。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以鸭绿江口和圆山渔场最高,达到33437.5个立方米,约比黄海北部其他海域综合平均值高5倍之多。
底栖生物。黄海北部底栖生物类群种数为腔肠动物类2个、多毛类10个、软体动物类44个、甲壳类28个、棘皮动物类25个、鱼类11个、藻类3个、其它11个,总计134个。渔场的底栖生物量分布为平均密度0.13个/平方米,平均生物量3.9克/平方米,数量指数0.51。
优越是生态地理条件,广阔的海域资源,适宜的气候,为东港梭子蟹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繁衍的自然环境。
历史渊源
东港梭子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自古就被视为海鲜佳品。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中写道“陆珍熊掌烂,海味蟹螯成”,将海蟹螯足与熊掌相提并论。
清代,李渔有“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贵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赞誉。
东港梭子蟹自古以来,就受到了当地人们的高度关注,最早的《东沟县志》(东港市的原名)、《东港年鉴》就有关于东港梭子蟹的记载和描述。
原东沟县水产局《东沟县水产系统统计资料》中,自1953年开始,就把东港梭子蟹作为主要的水产捕捞品种加以记载。
20世纪80年代,东港菩萨庙镇小岛村开始人工养殖梭子蟹。当时,养殖苗种完全依赖海捕,靠天吃饭,一旦年景不好,就会欠收。正常年景,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比较可观,已经形成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
2005年,在丹东市、东港市水产科研部门的支持下,菩萨庙镇率先进行了梭子蟹苗种早期人工孵化试验,当年获得成功,人工养殖的梭子蟹平均重量达到0.3市斤,单体重量高达0.6市斤,结束了丹东地区梭子蟹人工养殖靠天吃饭的历史,开辟了梭子蟹苗种早期人工孵化的先河。
2010年,东港市黄海水产品行业协会开始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东港梭子蟹”、“东港大黄蚬”、“东港杂色蛤”三种水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不仅取得了东港梭子蟹、东港大黄蚬、东港杂色蛤地理标志认证,同时还获得了东港梭子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生产情况
2007年,东港梭子蟹养殖面积比上年增加4000亩,达到2万亩。
2009年,东港地区出口梭子蟹2500多吨,货值2076万美元。
2017年,东港市水产品总产量46.2万吨,渔业产值56.8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108.25亿元。
2018年,东港市拥有冷冻水产品加工企业500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50家,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29家,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13家、超2000万美元3家。全市水产品年加工量40万吨,出口额5.25亿美元,加工的主要品种为贝类、鱿鱼、鲐鲅鱼、海鲫鱼、梭子蟹等。
产品荣誉
2011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东港梭子蟹”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东港梭子蟹主要产自黄海北部的鸭绿江口渔场和园山渔场。地域保护范围包括18渔区、19渔区、32渔区的2、3、6小区和33渔区。地理坐标为西界北起北纬39°47′04″,东经123°30′57″,向东南至北纬124°00′00″,东经39°00′00″,北界为陆地沿线,东界和南界为中朝海上分界线中国一侧,总面积约3500平方千米。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要求
产地选择在黄海北部渔场最北端的鸭绿江口渔场和圆山渔场。渔场紧邻东港市的陆域,从渔港出发,到达渔场作业海域平均距离都在80千米左右,一般的机动渔船,都可以做到当日到达,次日返港,有利于生产,有利于提高东港梭子蟹的暂养成活率,增加产品附加值。
产地要求的主要指标就是捕捞渔场的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必须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即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标准和海洋生物体残毒标准的Ⅰ类海水水质,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鸭绿江口渔场和圆山渔场多年来,海水水质一直保持为Ⅰ类海水,完全符合东港梭子蟹的生活条件,达到国家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要求。
(2)品种定义
东港梭子蟹,为鸭绿江口渔场和圆山渔场捕捞的野生三疣梭子蟹。东港梭子蟹生物学特征。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1个在胃区,2个在心区。其体型似椭圆,两端尖尖如织布梭,故有东港梭子蟹之名。两前侧缘各具9个锯齿,第9锯齿特别长大,向左右伸延。额缘具4枚小齿。额部两侧有1对能转动的带柄复眼。有胸足5对。螯足发达,长节呈棱柱形,内缘具钝齿。第4对步足指节扁平宽薄如桨,适于游泳。腹部扁平,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圆形。雄蟹背面茶绿色,雌蟹紫色,腹面均为灰白色。
(3)捕捞生产季节
东港梭子蟹除每年6月16日12时至9月1日12时为伏季繁殖保护禁渔期外,其余时间都可以捕捞。
(4)捕捞规格
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2008年(修订)颁布的《辽宁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实施细则》规定东港梭子蟹从头胸甲中央刺至甲后缘的垂直距离少于7厘米的为幼蟹,禁止捕捞。从头胸甲中央刺至甲后缘的垂直距离大于7厘米以上,达到成蟹规格的都可以捕捞。
(5)捕捞渔船及渔民
捕捞渔船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捕捞许可证书》三证齐全的适航渔船。渔船要按规定配备通讯、导航、讯号、消防、救生等设备、设施。要设有废油及不可降解废物的收纳装备。从业渔民要取得相关部门核发的与所驾驶的渔船等级和所从事的岗位相一致的《职务船员证书》及《出海船民证书》。
(6)捕捞网具
海洋捕捞渔船捕捞东港梭子蟹没有专用网具,都是常用的兼捕网具,主要有游动网具和定置网具两大类。游动网具也包括拖网和刺网两类。拖网是使用动力渔船,拖拽一囊两翼或仅具囊网的拖网,在海底移动,将鱼虾蟹躯集入网囊中。拖网有翼拖网、无翼拖网、地拖网、扒网等。另一类游动网是刺网。刺网为长带型,网目以主要捕捞对象而定,自20—330毫米不等,每片网高1—6米,长50——150米,网片上、下缘一般都装浮、沉子纲和浮沉子。作业时将数十片至数百片网相连接,放入水中直立成垣墙状,截断鱼群的进路,使鱼刺挂于网目或缠绕于网衣上。刺网有流刺网、围刺网、拖刺网等。定置网具包括鮟鱇网、桩张网、樯张网、船张网、簗网等。
限制捕捞网具的网目,机轮拖网、围网和机帆船拖网的最小网目在黄海作业的,功率110kw以下的拖网船所用拖网的囊网网目,不得小于50毫米;功率110kw以上的拖网船所用拖网的囊网网目,不得小于54毫米。
(7)生产过程及操作
渔船在渔场捕捞作业中,对捕捞渔获物中的东港梭子蟹要及时进行淸选和分装,淸选要首先确定以活蟹暂养,还是以死蟹上市。对以活蟹暂养东港梭子蟹要按暂养技术进行暂养。以死蟹上市的东港梭子蟹要先用海水清洗,再按规格、雌雄进行分等后,分别定量装入塑料筛(筐)中,按10:1的比例,加入机制人工冰装舱储藏。
(8)暂养
捕捞渔船暂养东港梭子蟹技术。①要对捕捞的东港梭子蟹进行遴选,要选择个体一致,肢体健全,无创伤,活动能力强的东港梭子蟹进行暂养。②即可用海水进行清洗。③捆扎,用可伸缩的橡皮筋将东港梭子蟹的螯足扎紧。④装笼,笼内东港梭子蟹叠压最多不能超过2层,笼子要用网封住。⑤装桶(水槽、水舱都可,圆桶效果最好),蟹笼装入桶内后,最少要留出30c米水位。⑥降温。桶内要装入经过过滤的洁净海水,在装入东港梭子蟹之前,要对桶内的海水用机制人工冰进行降温,温度要降至8—12℃。
用冰降水温用冰量公式(吨)。式中,米2=用水量(吨)米1=需要降温的水量(吨)、t1=被降得水温(℃)、t2=需要的水温(℃)。⑦充气。东港梭子蟹入笼后,要不间断的进行充气,充气口要均匀的布在桶底。⑧遮光。要将装入东港梭子蟹的水桶遮光或装入船舱储藏,储藏时间尽可能短,保证暂养成活率。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9:43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