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湾村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下辖村
东湾村隶属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位于蛇口街道西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7千米。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因内伶仃岛上居民发展捕鱼业及农耕,聚居生活而形成。清嘉庆年间,南海、番禺、中山等地的渔民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海域捕鱼为生,在内伶仃岛靠岸栖息、避风。除了捕鱼,还开荒种地,后定居形成村落。因村落在内伶仃岛的东部而取名东湾村,曾用名伶仃村。内伶仃岛原名零丁山或伶订山,因独居海中得名伶仃山,后为区别于外伶仃岛改此名。该岛为丘陵海岸基岩岛,岛内有高丘、低丘、侵蚀台地、洪积及坡积台地,有尖峰山,海拔340.9米。清嘉庆《新安县志》记载,内伶T岛有客籍的内伶丁村,属新安县管辖。村民于1979年由内伶仃岛搬至蛇口陆上定居重建现村。
历史沿革
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莲城、十约、南屏联乡;1958年,属超英公社;1970年,属蛇口公社;1979年,属深圳市南头区蛇口公社;1982年,属罗湖区蛇口公社;1983年,属南头区蛇口街道;1984年,属蛇口区蛇口镇: 1990年,属南山区蛇口街道;2001年,属蛇口街道内伶仃岛社区。
经济
传统经济为捕鱼业及传统农耕,种植水稻。
人口情况
2015年末,户籍人口20人,其中男性9人,女性11人。非户籍外来人口90人。
历史文化
本地姓氏
世居村民主要为黄、江、刘姓。第一大姓为黄姓,第二大姓为江姓,第三大姓为刘姓,迁移时间、路线均不详。
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
传统建筑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无存。
历史遗迹
据其标本特征,将该遗址年代定为战国或稍晚。遗址东南濒临伶仃洋,西北侧有一贯通岛内东部、北部及南湾的简易公路。坡地上植被茂密,未核定保护级别。
内伶仃岛亦为文化名岛。清道光《广东通志》载:“零丁山,在赤湾前海中,距城二百里,高一百尺,周围五里,四面环海,下为零丁洋。”清嘉庆《新安县志》载:“零丁山,在赤湾海中。宋文天祥有诗云“零丁洋里叹零丁’,即此。”“零丁洋”今称“伶仃洋”。零丁山即内伶仃岛上的尖峰山诸山。1952年,岛上村民全部迁至内陆,分别安置在宝安县西乡、蛇口。安置在蛇口的内伶仃岛渔民,仍以船为居所,在蛇口避风塘周边停泊,陆上无住房。1953年,建立蛇口小乡,内伶仃岛归属蛇口小乡管辖。是年,部分渔民返回内伶仃岛居住。1960年,由宝安县人民委员会出资,建成内伶订岛东湾村住房,面积1300平方米。
特产
特色农产品有荔枝。特色技艺有编织渔网,形成于清代。因居民以捕鱼为生,为生存需要,掌握渔网编织技艺。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年糕、煎难。该村有独特的野生资源,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植物619种,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中白桂木、野生荔枝等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鸟类113种,兽类19种、两栖动物10种,爬行动物2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总数900多只。此外还有水獭、穿山甲、黑耳鸢、蟒蛇、虎纹蛙等重点保护动物。
公共设施
东湾路、南湾路、北湾路经过该村。村中有篮球场。1964年,兴建内伶仃小学,设有小学、初中部。内伶仃岛现已无人居住,没有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话、通互联网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5 16: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经济
人口情况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