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窑遗址,位于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
龙山镇、
金山镇和华安县
高安镇交界处,是明清时期闽南地区已知的最大窑场,是明中后期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出口的外销瓷的重要产地。
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华安县高安镇文化站的邹财金在东溪头一带采集一些标本交给华安县博物馆,首次报告发现了窑址。
1986年,福建省文物普查期间,省考古队对下东溪一带进行了调查。
1990年9月,厦门大学历史系组织人员对东溪窑进行调查。
1992年冬,福建省考古队组织人员再次深人东溪窑进行专题调查,考察了22处地点,发现了15处窑址,采集了一批标本。
1995年,漳州市文管办派人再次深人东溪窑进行调查,于下东溪头封门坑一带采集了一批米黄釉小开片标本。
1999年,漳州市文管又于高(高安)龙(龙山)公路地表剖面中获得较为典型的“漳窑”标本,有炉、瓶、罐、盘、碟、觚、印盒、勺、碗、洗、杯、花盆、砚台、仙姑立像共计20多件。同年年底,漳州市博物馆、市文管办、省考古队两次组织人员实地调查了东溪窑,考察了四个地点,采集到一大批标本,对东溪窑的内容又有了一些新认识,年代跨度上迄明末,下至清代中晚期。
2007年初,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东溪窑的马饭坑、下洋坑两处窑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两处横室阶级窑炉遗迹,并出土一批标本。
2012年,华安县政府启动华安东溪窑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录”工作。
2013年4月11日,南靖县文体新局致函漳州市文化局,请求转报省,文物局邀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到南靖县东溪窑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5月11日,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楼建龙等3人应邀到南靖县龙山镇西山村东溪窑遗址考察,对封门坑、庆顶坑等古窑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并提出建议和意见。8月19~25日,为配合南靖县人民政府关于南靖东溪窑遗址补充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录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南靖县文物保护中心邀请,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羊泽林、宋蓬勃与晋江市博物馆林清哲等3人到南靖县龙山镇西山村东溪窑封门坑窑址现场实地踏勘,基本摸清封门坑窑址分布状况,此外,还发现了高岭土的取土坑洞、作坊、居住遗址等遗迹,为南靖东溪窑遗址补充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2014年5月29日,经省文物局同意,由福建博物院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对东溪窑封门坑窑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11月21日,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对封门坑窑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并颁发考古发掘证照。
2015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4月上旬至5月下旬,由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靖县文物保护中心合作组成的考古队对封门坑窑址进行考古发掘。
遗址特点
东溪窑遗址分布范围约近10平方千米,是漳窑遗址的典型代表,属明中期至清末民国初期的民间大型瓷窑场,是明清时期漳州地区最大的窑口之一,也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外销瓷产地之一。
东溪窑遗主要集中在高安镇归德溪的岸滩、小山包或高龙公路两旁的白路坂山、马饭坑山、扫帚石山、牛豢山、掉拱山、崩爿湖山、虾形仔、牙公后、后坑寮、墓坪洋、东坑庵、封门坑等处。发现有窑口近22处和作坊,堆积层丰富,不少器物和残件被考古界视为具有漳窑典型特征,也有与“漳州窑”的“克拉克类型”产品相似的大量标本。另外9处明清窑址分别着落于其他乡镇,即沙建宝山窑,窑址分布范围为2600平方米左右,堆积层厚约0.3米~0.6米。南靖封门坑遗址是东溪窑代表性窑址。
封门坑窑址,位于南靖县龙山镇西山村北面约10千米处,与华安县高安镇三洋村接壤,这里山高林密,高(高安)龙(龙山)公路在崇山峻岭间顺永丰溪支流,从窑址西侧山脚蜿蜒穿过。山体结构以砂质土壤为主,山上种植大片速生林桉树、竹子,地表杂草灌木丛生。南侧山脚有一条小溪,长年水流不断。南靖东溪林场管理处即位于山脚小溪北侧。窑炉被机耕道从中部拦腰截断,窑炉南部大部分被破坏,仅在底部还残留少量墙与垫底匣钵。发掘共揭露有叠压打破关系的窑炉遗迹4座。
沙建湾桥清代窑址,窑址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主要以青花瓷为主,采集有青花盘、碗等。
马坑下垅清代窑址,窑址面积约100平方米,采集有青瓷片、白瓷片、青花瓷片,器形有碗、罐、碟、笔架等。饰纹多为花草,也有“仁、义、青”等文字。
马坑东山明代窑址,窑址面积约500平方米,采集到青瓷片,白瓷片、青花瓷片,器形有碗、罐、碟、笔架等。饰纹多为人物和花草、鱼、龟,也有“福、禄、寿、喜、魁”等文字。
高车外洋明清窑址,面积约800平方米,采集到青花瓷盘、碗和白瓷器物。青花纹饰有山水、花草、龙凤及“太平年兴”字样。
新圩内宁明代窑址,面积约200平方米,覆盖低矮灌木丛,海拔238米。在山丘的东南坡散布着碎瓷片,有青花碗、碟以及窑具,碎盘盘心有方印章款,盘内壁有印花纹,年代待考。
新圩官畲明清窑址,分布面积约120平方米。1986年,采集发现有厚1~2米的文化层堆积,采集到青花碗、碟、盘等。
新圩华山寨顶山明清窑址,约800平方米,地表及地下散布着碎瓷片,以青花瓷碗及窑具,碗心有方印章款,初步断定为清代瓷窑址。
湖林吉土磜北头、磜北脚2处元明时代窑址,在山体东坡采集到元至明清代青花碎瓷片。
文物遗存
东溪窑遗址采集的标本有青花瓷的碗、盘、碟、盒、匙等。胎质坚硬致密,胎釉薄厚均有,胎呈灰白色或白色,施白釉.釉面莹亮,有的白中泛青或蓝灰。一般通体施釉,圈足刮釉,部分足底粘沙。青花纹饰有团花、印花、竹叶纹、宝华纹等。
封门坑窑址产品以青花瓷、白瓷、青瓷为主,亦有部分米黄釉、酱釉产品。器形以碗、盘、盒、碟、杯、汤匙、罐、水注、勺、灯、茶盏、香插、炉等日用生活器为主。纹饰以洞石花卉、缠枝菊花、山水、寒江独钓等图案为主。窑具有平底、M形匣钵以及少量垫饼等。装烧方法以单件装烧为主,亦有部分为两件叠置后,再装人M形匣钵烧制。大部分小杯、汤匙、盒等小件器物均多件排列于平底匣钵内装烧。
居住遗址出土遗物以青花瓷、白瓷、青瓷为主,还有部分酱釉,米黄釉瓷器以及陶器、金属构件等。器形以碗、杯、盘,碟、灯、盒、罐、水注、炉、瓷塑、插器、砚滴等日用器为主,还有少量窗花、排烟管等建筑构件。此外,还出土大量汤匙、盒、砚滴等制瓷模具,以及挡箍、轴顶碗等制瓷工具。
历史文化
东溪窑创烧于明中晚期,延续至晚清民国时期,是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陶瓷对外贸易的重要实物遗存。东溪窑窑炉皆砖砌,有阶级窑和龙窑两种。产品以青花瓷为主,还有青瓷、白瓷、酱黑釉、蓝釉以及五彩瓷等;器形以日用生活器为主;纹饰有洞石花卉、缠枝菊花、山水、寒江独钓等;窑具有平底、M形匣钵以及少量垫饼等;其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在同时期沉船中也有许多发现,例如在印度尼西亚泰兴号沉船中就发现了东溪窑瓷器。
主要展览
东溪窑博物馆展示南宋至明清时期的东溪窑青花瓷、米黄釉瓷等实物500件(套),还展出了系列图版、照片和制窑复原场景。
文物价值
东溪窑遗址的发掘对研究明清时期瓷器生产贸易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有重要作用。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19日,南靖县人民政府将位于龙山镇西山村的“东溪窑遗址”公布为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以窑炉和文化层为中心,半径100米范围内”。
2016年7月,国家文物局把东溪窑遗址列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2019年10月7日,东溪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东溪窑遗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山镇、金山镇和华安县高安镇交界处。
自驾:从南靖县出发经兰陵路—荆江路—北环路—北隙岭隧道—厦成线—丰西线—高龙线—东溪窑遗址,全程大约36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