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高泾,原称东茭泾。长江流域太湖区
黄浦江水系河道,位于上海市
宝山区南部、
静安区北部,北起
蕰藻浜,经鹅艬浦,穿过场中路到达
走马塘,长4.6公里,与走马塘以南的
彭越浦相通。
名称由来
《庙行镇志》载,
桃浦(位于东高泾之西)原称西茭泾,其东的东茭泾(东高泾)清乾隆《宝山县志》已载其名,光绪《宝山县志》载名“茭泾”,民国《宝山县续志》仍称东茭泾。俗称东高泾,由方言转化而成,因位于西茭泾(今称桃浦)之东,故名。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东高泾,位于上海市
宝山区南部、
静安区北部,北起宝山区
庙行镇场北村北
蕰藻浜,经鹅艬浦,至静安区彭浦镇,穿过场中路到达
走马塘,长4.6公里,与走马塘以南的
彭越浦相通。底高0米,底宽5~6米,边坡比例1∶2,通航吨位20吨。静安区境内长1.6公里,河宽27~29米,河底宽8~18米,枯水时深1.9米,高水时深2.55米。
河道变迁
历史上,东高泾并不是和
彭越浦相接,而是和赵浦(
夏长浦)相接,位置也在今河道的西面。1921年《宝山县水利图》显示,当年东高泾在彭越浦的西面,在
走马塘和赵浦(夏长浦)相接。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大场筑飞机场,填没了机场内河段,所以至1948年,东高泾南段只有很短的一段。1950年,政府曾经对东高泾水道实施普查。1951年,上海市工务局以工代赈疏浚东高泾(当时也叫彭越浦)。1975~1976年,宝山县疏浚东高泾时,裁弯取直,中段河线东移,直通彭越浦,形成现在河道。
水文特征
东高泾,属长江流域太湖区黄浦江水系,河底高程一般在吴淞0米或0.5米左右,宽15米~25米,水深1.5米左右。水位一般在2.5米左右。1977年8月22日大暴雨时,东高泾闸内水位4.05米。枯水时深1.9米,高水时深2.55米。1990年代时河水污染严重。
主要支流
段浦,位于宝山区东南部,东起南泗塘(
郝桥港),西至东高泾(原称东高泾),流经淞南、庙行镇,河长6.46公里,为宝山区境内支河。河面宽20米,底高0.5米,排灌受益面积约27公顷。清乾隆年间始称段浦、段浦港,又称甘家浜,俗称跃进河,亦称段浦河。1992年,河流名称普查后复称段浦。
彭越浦,又名彭公浦,位于静安区境西部。元大德元年(1297年)前形成。南自普陀区潭子湾受吴淞江水,东流折南转西北,经铁路桥、彭浦桥进入静安区境,过中山北路后蜿蜒北流,经彭浦镇,迄走马塘与东高泾相接,全长7.4公里。铁路桥与彭浦桥间一段长0.62公里,是区境与普陀区界河。在彭浦桥以北长6.1公里,河宽13~28米,河底宽3~6米,枯水时深1.5~2.0米,高水时深2.5~3.0米。河水污染严重。
走马塘,位于静安区境北部。东起江湾镇东沙泾港,西流贯江湾镇,汇俞泾浦、新塘港,进入区境,过共和新路,东高泾,在沪太路姜家桥出区境,经宝山区迄嘉定区中槎浦。古代称钱溪,系五代十国吴越王钱所开浚,河道较直,南宋蕲王韩世忠曾屯兵江湾、大场一带,在塘岸走马往来,后人遂称为走马塘,全长15.9公里。区境内长4.1公里,河宽12~20米,枯水时深1.1米,高水时深2.1米。河水污染严重。
康家河,位于宝山区庙行镇南部康家村,西起东高泾,东至前进村,长0.42公里,河面宽16米,底高0.50米。1976年开挖,俗称套口河。1992年河流名称普查后,以村名定名。
康家围场河,位于宝山区庙行镇的南面,东高泾以西,东西走向,全长3.61公里,防汛通道长1300米,河面宽13米,底宽3米。
鹅艬浦,位于宝山区庙行镇中部,西起东高泾,交新开河,东至西泗塘,流经庙行镇康家、野桥、周巷、新一村,长3.45公里,河面宽18米,底高0.50米,排灌受益面积233公顷。清乾隆年间始称鹅艬浦。民国26年(1937年)淞沪战争后,侵华日军修建机场,截断河道面段,东段也因年久失修淤塞,另开新河后只剩中段,20世纪90年代末已填没。
泥城港,位于宝山区庙行镇西北部,西起场北村南,东至东高泾,长1.07公里,河面宽12米,底高1米。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开挖时,两岸堆泥如城墙,故名。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东高泾,以往疏浚荻泾时,往往带浚西弥浦或东高径。1951年,上海市工务局以工代赈疏浚东高泾(当时也叫彭越浦)。1975年冬,县疏浚东高泾时,裁弯取直,中段河线东移,直通彭越浦,底宽5-6米,出口段8米,底高0米,坡度1:2,河口建节制闸1座。
彭越浦~东高泾2016年被列入全市56条黑臭水体,上海市政府要求2017年完成对东高泾的治理。在2016年开始的“治水攻坚战”过程中,东高泾实现消除黑臭水体的任务目标,基本稳定在v类水以上标准。整治过程中,静安区对十米退界内的违法建筑进行了全面拆除,确保了河道的全面贯通。通过改建防汛墙、种植沿岸绿化等措施改善河道环境面貌,并在临汾路东高泾沿岸修建了东高泾公园,形成“水中有绿,岸上有绿,绿影映湖面”的美丽景象。天气晴朗时,这里也成为附近居民溜娃散步、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为打造河滨带生态系统,并配合庙行镇建好“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宝山区水务局以调研开路、实干作答,精心组织实施了东高泾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如今,这一项目已经全面完成,东高泾旧貌换新颜,还实现了滨水岸线的生态步道贯通,成为周边居民休闲赏玩的好去处。2023年年底,东高泾滨水岸线的工程完成,2.9公里的沿河徒步也成为居民的“新福利”。
河道建筑
东茭泾水闸,位于东高泾段浦南,由上海市农业局批准建设,宝山县农业局水利组设计,县海塘林业管理所施工,1972年7月开工,次年5月竣工,为6米孔径水闸,结构与北泗塘套闸同。钢架钢面闸门,用4根顶升式油压泵启闭,启闭室放在门架平台两侧。在后续使用中,因油压筒加工欠精密导致升降不同步,装置也不稳,遂于1976年改建,在上游消力池段加建骑河式启闭机室,改顶升式为上拉式启闭,并在上游岸坡作了沉排保护工程。
东茭泾泵闸,位于宝山区东高泾与蕰藻浜交汇处,距蕰藻浜约200米,属ⅰ等(ⅲ等中型泵站)水利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抗震7度设防。于2003年重建,2005年7月竣工投入试运行,工程占地面积(管理区面积)约3.52亩,总投资为3527.8万元。东高泾泵闸由一座单孔节制闸和一座泵站组成,采用“泵闸泵”对称布置形式,节制闸闸首采用钢筋混凝土坞式结构,站身采用整块空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节制闸净宽8米,闸门采用液压控制直升式双扉平面钢闸门;泵站安装4台1400qz-100型潜水轴流泵,单泵流量5立方米每秒。泵闸外河设防最高水位为6.60米(p=1‰),内河除涝防御水位为4.44米(20年一遇24小时降雨不受涝),常水位2.50米。东高泾泵闸是蕰南片重要的排水通道,在挡潮、排涝、调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增加了苏州河以北地区河网向蕰藻浜排水能力,以满足该地区排涝需求,同时又减少该地区向苏州河排水频次和排水量,改善苏州河及该地区河网水质,并为苏州河降低防汛墙创造条件。本工程具有重大的防洪除涝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此外还有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等社会效益。本工程多年年均经济效益为1290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