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资福寺
广东省东莞市的寺庙建筑
东莞资福寺始建于公元962年(南汉大宝5年),最早由南汉禹馀使捐住宅建成,距今已有1048年历史。资福寺几经损毁和修缮,上世纪30年代,资福寺僧众四散,后东莞县立第一小学迁到资福寺,并拆毁寺内建筑扩建小学,现在是莞城中心小学所在地。1974年,随着大雄宝殿被拆,资福寺不复存在。
资福寺典故
苏东坡用至爱犀带换舍利
资福寺重建筹建办提供的资料显示,大文豪苏东坡与资福寺之间有着深刻的渊源。苏东坡不仅曾夜宿资福寺,还于公元1100年写下三篇文章,名为《广州东莞县资福禅寺罗汉阁记》、《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广州东莞资福堂老柏再生赞》,流传至今。另外,苏东坡用至爱的犀带换取佛脑舍利,并将其供奉在资福寺内,此事在他的《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一文里有记载。可惜在公元1277年,元将张弘范攻陷东莞,取佛舍利进京。
为纪念苏东坡,1896年,资福寺后建东坡阁,嵌苏氏《罗汉阁碑》(残石)于壁,由莞人进士邓蓉镜募捐建成。后来东坡阁在1953年左右被拆,苏轼残碑放在当时的东莞县立第一小学校内图书馆,后不知去向。
资福寺僧团募铸5000斤铜钟
据资料记载显示,资福寺中原有一个大铜钟,该铜钟由该寺僧团募铸于公元1346年。铜钟重2500公斤,高2.1米,口径1.2米。钟款在钟的上方,分4面正书,每面17行,每行字数不等,记述当时僧众化缘铸钟经过,开列施主名单及其捐财物数量,还记有鸣钟规则、祝词偈颂等。四面的间隔处分别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在钟腰处横列咒语、梵文。
此钟铸造时,曾经掺入波斯人捐赠的一种贵重铜料——真瑜铸成。1973年6月,伊朗参议院长法多尔·谢里夫·埃马率友好代表团来我国访问时,向周恩来总理提及东莞资福寺铸的铜钟有波斯人所捐真瑜投入铸造的事,还说此史实在伊历史有记载,要求一睹为快。当时依照上级指示,曾将资福寺铜钟运去广州参加中伊文物展览。现在东莞博物馆保存。
重建资福寺
千年古刹东莞资福寺将在东城同沙公园重建,占地面积约150亩,预计3-5年建成。
东莞资福寺重建奠基大典在同沙公园举行,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妇联主席温兰子,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杨源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大和尚,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东莞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钟淦泉等出席了奠基仪式,并为资福寺奠基培土。
资福寺规划
规划占地面积约150亩 资福寺重建项目筹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资福寺规划占地150亩,总体布局自西向东可概括为“一线、一圆、一片”。“一线”即从北往南为:寺庙-山门广场-虹桥-佛坛;“一圆”即以佛教艺术博物馆为圆心,其西有静思园,其北有东坡阁、接待中心,其东有药师典故雕塑墙、入口广场、修行桥、琉璃照壁,其南有宝瓶广场、奇石苑。同时四周还散布着许多园林小品;“一片”即为停车区、换乘区及员工生活区。
“一线”和“一圆”是资福寺景区的主体。南北方向的“寺庙——山门广场——虹桥——佛坛”及东西方向的“大雄宝殿——静思园——佛教艺术博物馆——琉璃照壁”是两条主轴线。两轴线的垂直相交点,刚好是资福寺中的大雄宝殿,恰如其分地体现整体建筑的中心。资福寺于2009年正式批复重建,该寺院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重建资福寺,有利于弘扬佛教文化传统,有利于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将来要把资福寺建成佛教胜地、文化旅游胜地,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重建资福寺对于东莞的佛教信众们来说,是个巨大的福祉。因此昨日的重建奠基大典吸引了不少信众出席。他们不仅现场捐出善款,还纷纷为资福寺祈福,或双手合十,或为奠基碑培土。
主体建筑
大雄宝殿庄严大气,东坡阁重现历史典故禅修中心有近百套客房,大雄宝殿为中轴区的核心建筑,为重檐庑殿结构。其南有天王殿作为前导,加强纵深感,北有藏经阁作为后座,更显亲和力。宝殿四角对着东、西偏殿,观音殿与药师殿,宛如四星拱月,加之晨钟暮鼓(钟楼和鼓楼),将显得庄严大气。
东坡阁重现历史典故 东坡阁为二层楼阁建筑。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东莞人邓蓉镜子在资福寺内建东坡阁。早在辛亥革命期间,东坡阁便是当时革命党内地发刊的机关报《东莞旬刊》总编所。
因此,重建东坡阁,所展现的不仅仅是苏轼与资福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将涉及其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禅修中心是禅文化学习交流场所,设有多功能会议厅,拥有近百套客房和同时可容纳五百人的素食大厅。其建筑为仿古园林风格,屋面错叠,古朴清新,与周围环境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5 17:11
目录
概述
资福寺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