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中国山东省民办高校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Dongy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是一所由山东大王集团有限公司举办、山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历史沿革
1985年,为解人才短缺问题,山东省首家由乡镇企业创办的职业学校成立,定名为大王职工技校。
1990年,大王职工技校达到国家县级成人中专办学条件,更名为广饶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1995年,广饶县编制办公室将学校列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纳入政府规范的管理范畴。
1999年4月,新校建设破土动工。
2000年,学校整体搬迁。
2002年,在成人中专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专修学院后,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立山东大王职业学院。
2006年,学校通过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2012年7月,广饶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原广饶中专、广饶综合高中、广饶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处中职学校合并,成立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山东大王职业学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
2014年4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学校正式更名为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同时撤销山东大王职业学院建制。
2023年12月,学校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
2024年1月学校获批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建设单位;3月,学校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麒麟工坊”实训基地共建单位;11月,广饶开放大学在学校成立;12月,学校入选全国安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应急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市县级示范单位。
2025年2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拟变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办学属性的公示》,拟将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办学属性由“民办非营利性”变更为“公办”。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2月,学校下设7个二级学院,共开设41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拥有教职工811人,其中专任教师69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216人,具有高级职务156人;拥有思政课教师46人,专职辅导员80人,心理咨询工作人员4人;获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3个,东营市教学创新团队5个;另聘请校外教师25人,行业导师148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品牌专业群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有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在线精品课程16门。2024年,学校获批山东省在线精品课程7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2门课程入选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5门课程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优质课培育线上展示作品,8门课程入选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专创融合“金课”;有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164个、实训室120个、实践基地267个,其中有工信部产教融合数字化实践中心1个,获批教育部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项目1项、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承担多项省、市级教学研究项目。2024年,学校师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大赛共获奖391项,国家级获奖共46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5项,省级获奖共345项,其中一等奖42项、二等奖97项、三等奖206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南京五十五所、北京华航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建云计算技术应用等12个校企合作专业,校企合作专业在校生2380人;利用平台资源面向正和石化集团股份公司开展完成2期员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面向广饶科力达石化科技公司开展完成4期员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面向东营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开展完成1期培训。
2024年7月初,学校应有关高校邀请,赴马来西亚进行交流访问。代表团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等高校就共建“班·墨学院”、加强孙子文化国际交流、推进国际留学项目以及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议题展开讨论,签署多项合作意向书,举行“班·墨学院”“孙子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揭牌仪式。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2月,学校引进4家科研院所,拥有9个校企共建校级科研机构。
研究成果
2024年,学校重点培育立项省级课题5项,省级各类学会、研究院及市级课题立项17项;专利发明授权数2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技术成果转化8项,合同转化额达16.64万元;承接横向课题项目65项,总计技术服务合同金额达488.76万元。
学术资源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藏有纸质图书1027315册,电子图书591917册,电子期刊197087册,学位论文4001574册,音视频2199.5小时;图书资源总量1712192册,生均图书108册。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校徽主体图形以“东”字篆体演绎而成。整体呈现“鼎”的形象,表达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乃国之重器之意,也有建筑结构的意象,表示构筑牢固的教育大厦,又有“人”顶天立地的意蕴,传达东科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精神。
图形中心“竖”画比喻坚实的立柱,上部“星”符有星空、科技、探索之意,寓意科教兴国、国之柱石,两者又有蜡烛意象,表达教师启迪与奉献的精神。中部正负形造型为相对和相背的两对“E”字,代表教育(Education)与企业(Enterprise)的关系,表达学校办学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又有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合作与发展意识;造型也有打开的书本与窗扇之意,表达学校教育的开放姿态。背景在圆形结构基础上赋予地平线的概念,选用红色营造出太阳冉冉升起(选用蓝色表现蔚蓝深远的天空)的意象。校徽中融入校训和建校时间,时刻传达学校的办学主旨和发展历程。
精神文化
修德树人 知行合一
求是务本 致和图新
日进日新 业精术高
明理守纪 好学笃行
学校校歌为由焦新伟、刘显兴作词,李百华谱曲的《扬帆向未来》。
社团文化
截至2025年2月,学校具有数十个学生社团,并开展相关社团活动。
行政管理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章程.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学院简介.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智能装备学院.
学院简介.东营科技职业学院能源工程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0 19: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