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辛屯位于北京市
大兴区青云店镇,现有人口532人,168户,劳动力340,耕地面积1043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572亩,蔬菜等到经济作物面积343亩,养殖用地118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592元。
该村介绍
东辛屯民俗旅游文化村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西邻历史悠久的青云大集、104国道,东临大回城果桑园,北部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距北京中心城区仅25公里,交通便利。
东辛屯民俗文化村成立于2012年4月,接待项目有特色手擀面、地道农家菜品、民俗文化活动、垂钓、农产品及民间手工艺品展销等。
受
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东辛屯村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水充足,花木旺盛;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日照充足。年降水量在300-900毫米之间,土壤相对湿度达6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冬季农作物休眠,寒冷有利于土壤保存肥力。独特的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东辛屯民俗村选用当地生产的优质小麦,加工成原生态东辛屯石磨面,制作出正宗的东辛屯手擀面口感更劲道,富有嚼劲。
东辛屯民俗文化村内环境整洁,鸡犬相闻,民风淳朴,街道宽阔,民俗文化浓厚,主打产品“老娘”们手擀面,又称“娘娘面”。兴盛于清雍正年间,曾是雍正皇帝最喜爱的美食,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里,家家户户均会擀得一手好面。民俗村周边建有多栋日光温室,且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考虑到东辛屯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012年在青云店镇党委政府“一村一品”的政策引导下,将东辛屯村由单一的农业种植村打造成集休闲、餐饮、垂钓、观光、住宿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村。该民俗村由村委会统一实行标准化管理,全部传承了农家习俗,村民民俗烹制炖菜,兼农村妇女亲自制作手擀面,配有“八卤八码”。且食材均源于该村村民自产无公害蔬菜,石磨面及农民自榨花生油等。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经营,东辛屯民俗村现已初具规模,拥有民俗接待户16户,可同时接待游客近千人,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100余名农村
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从业村民经过统一培训管理,将服务与配套设施及餐饮卫生规范化。目前,经营模式已逐步走上正轨,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各民俗户每天的游客接待量均达到30人以上,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是当地农民年收入的2倍之多。大幅度的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东辛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在镇党委强力整合和采取班子成员包户的模式,在全村干部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闯出了一条依托旅游餐饮经济增速的新路子,逐步的与青云店大集、孝义营“孝心馒头”、 西孝路都市农业产业示范大道、大东农业园为一体,形成了青云店镇“文化旅游之镇”的发展目标。
四美介绍
生产美
2012年,为全面贯彻落实镇党委、镇政府“环境美好家园,两城服务枢纽,文化旅游之镇”的发展目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东辛屯村以‘面条唱戏,文化搭台”唱响了农家乐新的旅游方式。目前已发展民俗旅游接待16户、配送中心1个、特色食品供应商2个,并且先后创办了和谐天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北京福地青云旅游有限公司、北京绿天下生态农业发展中心、北京东辛屯喜洋洋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公司,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形势。目前共有创业者20人,直接带动就业100多人。自今年4月25日开始接待以来,全村共接待8万余人次,接待户由原来的年收入不足万元到现在的月收入一万多元。
2013年4月,东辛屯民俗旅游村民俗户参加了“首届北京市乡村面食大赛”。并且代表作品“老娘” 们手擀面荣获此次比赛的“大众面团奖”。此次参赛选手由来自大兴、通州、房山、门头沟等八个郊区县的15支参赛队组成,现场进行蒸、煮、烹、炸等面点厨艺大比拼。通过专业烹饪大师和现场30位大众面食评审团的打分,东辛屯村“老娘”们手擀面脱颖而出,获得由
北京烹饪协会和BTV《京郊大地》栏目颁发的“大众面团”奖杯。
2013年5月1日,“最美乡村生活”首期拍卖活动在东辛屯民俗旅游文化村隆重举行,此次拍卖的产品为东辛屯村30平米和60平米菜地的1年使用权,拍卖活动吸引了200余名游客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吸引了著名节目主持人、烹饪专家侯军,中国辣妹等众多演艺明星的到来,他们纷纷出资购买菜地,开始了体验之旅。首次拍卖活动共拍出菜地30块,最高价位在2500元。
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4050’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从开辟就业渠道着手。东辛屯村将成立一支“大嫂”服务队,把赋闲在家的‘4050’妇女集中起来培训,让她们有技能,到民俗户或者食品供应商家里去上班。这样,一户创业,就能带动四、五个人就业。目前已带动本村70余人在本村实现就业。
生活美
全村共有村民174户,人口640人。其中农业人口530人,非农业人口110人。2012年东辛屯村经济总收入1227.9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5647.13元。2012年村党支部将全村500多亩地流转到村集体中进行经营,通过集体化经营管理,减少农业成本,这样村民获得了更多收入,同时建设了村南蔬菜基地和建设村西养殖基地。
经济发展的同时村里也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144户、村内道路宽敞整洁、
太阳能路灯、节能路灯夜间照亮了全村,家家接上了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村内有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篮球场、民俗文化广场,即将建成一座300平方米的太阳公共浴室。村内临近天然气输送管道并预留接口,目前正与北京燃气集团等多部门争取,村民将有希望用上天然气取暖做饭,通过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班子以及东辛屯村人民的共同努力,全村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传统农村的印象,开创了社会主新农村的新景象。
东辛屯村连续三年为村民发放福利费和老年人生活补助金,截止目前本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为276人,2012年续保人员为225人,新参保人数7人,完成大龄人员参保工作目标的100%。
环境美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始终保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共同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村庄建设和环境建设,使村庄的环境面貌达到净化、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标准,进行了公厕改造,民俗文化广场、场地小游园建设,停车场建设,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村庄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先后获得北京市环境建设先进村,北京市体育特色文明村,市级生态文明村,大兴区五个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东辛屯村从1992年开始自筹资金实施旧村改造,在区、镇两级政府支持下,目前已有144户迁入规划新址,新村建设已建雏形。
2009年,东辛屯村进行了环境综合治理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包括硬化主要道路10条,硬化总面积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20盏,购进垃圾大箱5个,将垃圾进行密闭化运输并集中到镇垃圾转运站进行处理。修建公厕2座。改建环保型冲水式厕所171户,改厕率达100%。在饮用水方面,统一集中供水到户,居民饮用水达到国家标准。
农村良好的生态是资源,东辛屯人爱护环境、着眼长远,保留了整齐的房屋、宽阔的街道,郁郁葱葱的树木,全村没有私搭乱建。村里有7人组成的专职环整小组,负责村口河道两边、主要街道的卫生。每月进行一次卫生评比,符合标准的,每月每户奖励50元。每个党员户门前都挂“环境示范户”铁牌。接待户所用的蔬菜,大部分都是在自家田里种植,必须使用有机肥料,让来的客人吃得放心。
人文美
2006年至2009年,村党支部连续四年被评为大兴区“五好”党支部。近年来,东辛屯村党支部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主题,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镇党委提出“环境美好家园 两城服务枢纽 文化旅游之镇”的发展战略,东辛屯村支部提出党建引领、服务优先、带领致富的理念,调动村内各类资源共建美好和谐村庄,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党建新路。
今年年初东辛屯村党支部在党员中开展了“支部引领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党员引领创业,走合作发展之路”的双引领活动,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双引擎。按照镇党委提出的引领就是发展、引领就是服务的党建理念,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先学一步,提高致富本领;先干一步,带头创业致富;先带一批,实现
共同富裕。
为了全面打造文化旅游之镇,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东辛屯村投资15万元,建起了文化大院,组建起村内文艺舞蹈队,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加了邻里之间的团结,拉开了和谐村镇建设的篇章。2011年8月,来自“大兴邦”的60余名客人为东辛屯村益民书屋捐赠了600余册图书。热情好客的东辛屯村村民用他们最拿手的手擀面招待了远道而来的客人,客人们吃得不亦乐乎。自此,东辛屯的手擀面开始走出了青云店,名声在外。
2012年10月,东辛屯民俗旅游文化村举办了喜迎重阳“千岁宴”文化活动。各民俗接待户均端来长寿面和拿手农家菜前来为老人祝寿,全村老少共享天伦之乐,使整个村庄沉浸在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当中。2013年春节期间,东辛屯民俗旅游文化村开展“欢天喜地”过大年系列民俗活动。不仅展现了传统大秧歌、小车会表演以及非遗技艺现场展示,还推出了猜灯谜、送元宵等趣味活动,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一千余人的驻足观赏和积极参与,并得到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东辛屯民俗村以面为缘,以民俗文化为背景,不断的挖掘和开设新的旅游产品,多次推出消夏“二伏面”、“手擀面”杯乒乓球大赛,“多彩假日”等系列文化活动,未来将建造趣味迷宫等多项娱乐设施,民俗婚礼等项目,扩大经营范围。逐步走出一条“户户搞旅游、人人都参与、农民当老板”的民俗旅游接待路线。
产业支撑
利用现有耕地发展
小麦种子500亩,与区种子公司签订小麦种子购销协议,通过种子价格优势,增加种植户收益每亩近100元。
村庄建设
继续做好受到凤河污水污染农户的搬迁工作。截止到目前,已有80户进行了搬迁,剩余80户希望尽快得到搬迁。在进行搬迁的同时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达到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要求。包括:整修硬化村内的主路及胡同、安装路灯、道路两侧绿化、建垃圾站及添置垃圾桶、改厕。文化大院建设及增加农民娱乐活动,在原有邀请外埠演出团体到村表演的基础上,成立村业余剧团,建立本村自己的文化传播团体。继续利用现有已建成有体育场所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体育项目,引导农民重视身体保健。继续开展“好儿媳”、“五星文明户”等评比工作,加快“和诣农村”建设,提高本村农民整体素质。
发展思路
旧村改造。配和新农村建设进行旧村改造对现在农户房屋进行重新规划。村庄建设。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活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