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东阳竹编),浙江省东阳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据考证,东阳竹编在唐代早期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作为唐宋时期婺州窑系重要代表的东阳歌山窑址始于唐代早期,终于南宋,对其的发掘中发现,有大量用于建造歌山窑的东阳竹编产品,说明在唐代早期东阳竹编就已大量应用于生产领域。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送腾庶子致仕归婺州》中写道:“春风秋月携歌酒,八十年来玩物华。已见曾孙骑竹马,犹听侍妇唱梅花。人乡不杖归时健,出郭乘轺到处夸。儿著绣衣身衣锦,东阳门户胜滕家。”诗中提到了孩童骑着东阳竹马游玩的情景。这说明东阳竹编除了在生产领域,在儿童游戏领域里也有出现。
南宋时期,东阳竹编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并与民俗节日联系到一起。不同的竹灯在喜庆的民俗活动中使用,也在扫墓祭祖场合使用。东阳竹编已经朝工艺化方向发展,成为当时民俗节庆的主要节日工艺品。
明清时期,东阳竹编技艺发展迅猛,实用性与艺术性进一步紧密结合。康熙年间《东阳县志》记载:“笙竹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今作税入条编矣。”这表明东阳竹编已成为清廷贡品,并且竹编生产已经具有一定的商品规模,成为清代纳税的对象。
从民国开始,东阳竹编成为传统出口工艺品。马富进编制的竹编产品体现了当时东阳工艺竹编的最高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东阳竹编事业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民间转向集体,并开始兴盛。
文化特征
色彩表现
传统的东阳竹编设色,一般用朱、黑、黄加金线四色,单纯、古朴、大方,给人们一种富丽、庄重的感觉,当下东阳竹编仿古产品和器皿器具类作品中,仍较多地采用这种传统设色方法。当代东阳竹编的设色,在继承传统设色方法优点的基础上,讲究“同一色调,少量对比”,追求庄重大方、和谐恬静、淡雅清新。“同一色调”,就是根据创作意图和美学原理,以相近的两三种颜色作为作品的主色调,如利用竹的本色作基调,参差立棕、淡棕或黄棕,形成总的暖色基调;“少量对比”,就是采用诸如穿插几条色差较大的黑色篾丝等手段,达到提神醒目、画龙点睛的效果。东阳竹编的设色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红配绿,花簇簇;青间紫,不如死;粉笼黄,胜增光;白比黑,分明极。”这组广为流传的设色口诀,概括了东阳竹编设色的基本规律。
造型设计
传统的工艺竹编基本上由艺人各自完成创作,大都通过腹稿心算默记边做边改完成创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设计。到工厂化生产的计划经济年代,随着工序分工的细化,工艺竹编分化出了设计、剖篾、编织、造型装配、着色油漆等工序,设计作为作品创意的首要任务,得到强化和重视。东阳竹编工艺厂设立了设计研究所,调集精兵强将专门从事创意设计。
制作工序
东阳竹编工艺流程如下:
1.创意设计:指把作品的构思创意通过画稿或文字表现出来的过程。
2.造型脱胎:对于人物、动物类作品,需要通过制作泥稿小样、泥塑、翻外模脱内胎,制成胎模。
3.选材取料。
4.剖篾制丝:将竹子制成相应的竹丝、篾丝和竹板竹片。
5.防蛀防霉处理:防蛀防霉处理可以根据不同工艺手段和要求在取材、篾丝制作的不同阶段进行。
6.编织:是工艺竹编的主要工艺流程。指根据创作要求运用不同规格的篾丝,篾片,以多种多样的编织技法使作品成型的过程。
7.收口和造型:完成编织以后,根据不同的作品,采用不同的技艺手段完成整体造型。比如席子编织,需要对边缘做收口拉齐,将作品定型。又如篮子,不仅需要收口,还要做“角口”,装配提手和篮底支撑加固的配件。由于工艺竹编千姿万态和无穷变化。决定了收口和造型工艺的复杂性和难度系数要远远高于竹丝编织的难度。因此,这道工序是最能够体现艺人真功夫的地方。
8.着色和油漆:着色可以在完成编织成型后与油漆同步进行,也可以先将篾丝漂白、着色后编织。对篾丝的漂白或碳化处理也是一种特殊的着色手段。
9.装配后道:装配后道工序包括整体组装(装裱)、配件组装、质量检验等。
题材作品
受其立体编织工艺上的制约,东阳竹编的表现题材除了传统上的以展示其造型和编织技巧的器皿器具类外,当代东阳竹编的精品创作多以构图简洁的人物、动物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为题材。人物,动物和器皿器具成了当代东阳竹编精品创作的三大题材。东阳竹编品类繁多,实用性与欣赏性完美结合。按照使用功能分类,东阳竹编大体可分成以实用功能为主的器皿器具类、以欣赏功能为主的陈设欣赏品类和建筑装饰三大类。具体可以细分成人物、动物、器皿、仿古品、陈设品(壁挂、台屏)家具、灯具、文具、浴具、餐具、花具、玩具、渔具、容器、装饰品,礼品盒,拎包、竹丝镶嵌(竹木结合)、竹编书画艺术品,串丝工艺品、竹艺园林建筑、竹艺室内外装饰.、竹编墙纸等25大类,几千个花色品种。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东阳竹编工艺与烫金、印花、刻镂等装饰技艺相结合,较好地展示出竹的韵致和文化品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民间工艺研究价值。
传承状况
东阳竹编传承人老龄化趋势明显,平均年龄在四十岁以上,而学习竹编工艺的青年人数偏少,导致东阳竹编后继乏人,传承陷入困境,亟待保护抢救。
传承人物
何福礼,男,汉族,1944年11月5日出生,浙江省东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竹编(东阳竹编),申报地区为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东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获得“竹编(东阳竹编)”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竹编(东阳竹编)项目保护单位东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荣耀表彰
2019年5月19日,东阳竹编非遗传承人牵手浙师大学生,在慧矩杯互联网手作创意设计大赛上获得了“最佳环保奖”。
社会活动
2019年6月6日,北京世园会“浙江日”活动举行。活动上展出了东阳竹编作品。
2019年6月11日,“根与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澳门市政署画廊开幕。活动上展出了东阳竹编作品。
2019年8月13日,由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木语竹韵·丝路传情”东阳木雕和竹编展在科伦坡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