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面拼音是dōng miàn,古义:脸朝东。源于《
庄子·秋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
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今义:
方位名词。与南面、西面、北面相对应。
1. 面向东。
《
礼记·曲礼下》:“天子
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宁,门与屏之间。《庄子·秋水》:“﹝ 河伯 ﹞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2. 东边,东侧。
唐
白居易 《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诗:“ 渚宫 东面烟波冷, 浴殿 西头
钟漏深。”《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你就屈驾住了东面厢房;当中是个堂屋,我们常要来打吵的。”
3. 古代事师之礼,师坐东面向西,弟子面向东事之。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二》:“ 信 令军中曰:‘生得
广武君 ,购千金。’ 信 得之,乃东面师事之。”参见“ 东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