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子
中药
丝瓜子具有清热,利水,通便,驱虫之功效。常用于水肿,石淋肺热咳嗽肠风下血痔漏,便秘,蛔虫病
入药部位
种子。
性味
味苦,性寒。
功效
清热,利水,通便,驱虫。
主治
用于水肿,石淋肺热咳嗽肠风下血,痔漏,便秘,蛔虫病
相关配伍
1、治腰痛不止:丝瓜子仁炒焦,擂酒服,以渣敷之。(《妇人良方补遗》)
2、治双单蛾风:丝瓜子一两二钱,牙皂角一两(切碎)。二味放新瓦上,文火炙干,为极细末,加冰片少许,收贮瓷瓶封固。每遇蛾风,用少许吹鼻中,打喷嚏二三次,即消。在左吹右,在右吹左,双蛾左右并吹。(《奇验喉证明辨》捷妙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炒焦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
脾虚者及孕妇慎用。
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老熟后,在采制丝瓜络时,收集种子,晒干。
生长环境
1、丝瓜: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2、粤丝瓜:我国广东、广西有栽培,北部少见。
药材性状
1、丝瓜子:种子长卵形,扁压,长8-20mm,径5-11mm,厚约2mm,种皮黑色,边缘有狭翅,翅的一端有种脊,上方有叉状突起。种皮硬,剥开后可见膜状灰绿色的肉种皮包于子叶之外。子叶2片,黄白色。气微,味微香。
2、奥粤丝瓜子:与丝瓜子主要不同点:种子表面有网纹及雕纹,边缘无狭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36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