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羽乌骨鸡
鸟纲动物
丝羽乌骨鸡,是鸡形目锥科鸡属的一个物种。头小,颈短,脚矮,体态小巧轻盈;头顶有冠羽,为一丛缨状丝羽,母鸡羽冠较为发达,状如绒球;耳叶呈暗紫色,在性成熟前现出明显的蓝绿色彩,成年后此色素即逐渐消失,仍呈暗紫色;在下颌和两颊着生有较细长的丝羽,俨如胡须;除翼羽和尾羽外,全身的羽片因羽小枝没有羽钩而分裂成丝绒状;脚有五趾,胫部和第四趾着生有胫羽和趾羽;冠状属草梅冠类型,公鸡比母鸡略为发达;鸡冠颜色在性成前为暗紫色,成年后则颜色渡退,略带红色,故有荔枝冠之称。因其体躯披有白色的丝状羽,皮肤、肌肉及骨膜皆为乌(黑)色而得名。
产地和分布
丝羽乌骨鸡,以其体躯披有白色的丝状羽、皮肤、肌肉及骨膜皆为乌(黑)色而得名。它在国际上被承认为标准品种,称丝羽鸡日本称乌骨鸡。在国内则随不同产区而冠以别名,如江西称泰和鸡、武山鸡,福建称自绒鸡,两广称竹丝鸡等
我国中医治病,常用此鸡作营养补品和调制“乌鸡自凤丸”的主要原料。此外,国内尚有一部分未经系统选育和数量不多的非丝羽乌骨鸡,亦可入药。因此,从经济类型分类,将丝羽乌骨鸡列为药用型品种。
丝羽乌骨鸡原产我国,主要产区以江西省泰和县和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和闽南沿海等县较为集中。据1980年统计,泰和县有15万只,泉州市有4.5万只。建国后,各省、市均引种饲养,所以说分布遍及全国各地。
丝羽乌骨鸡由于体型外貌独特,早在1915年曾送往巴拿马万国博物展览会展出,从此誉满全球,世界各地动物园多用作观赏型鸡种。
品种形成
丝羽乌骨鸡是我国古老的鸡种之一。据查考有关资料:13世纪末,《元代初期的吗可波罗行纪》第154章。福州国。中记载:“……有一异事足供叙录,其地母鸡无羽而有毛,与猫皮同。鸡色黑,产卵,与吾国之卵无异,宜於食”。原注:“斡朵里克行经福州时,亦言有此鸡,谓(其无羽,与吾辈之母鸡异,仅有毛,类羊毛。)此种鸡中国各处几尽有之,其名日丝毛鸡,或乌骨鸡”。尊该书第165章“福州之名贵,原注:后数年,斡朵里克至福州时,叙述甚前,仅盲周儡有三十哩,其地公鸡较他处为大,母鸡色自如雪,无羽而有毛。又《马克波罗游记》第30章,记载内容与此相似。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1578)的‘本草纲目>中写到:“泰和老鸡……产於江西泰和吉水诸县”。又说:“乌骨鸡有白毛乌骨者,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有骨肉俱乌者,肉白骨乌者,但观鸡舌黑者,则骨肉俱乌,入药更良。”这些资料说明,丝羽乌骨鸡在7百年前即已存在。另查考有关产区县志的记载,也至少已有2百年的历史。
产区地处亚热带及南亚热带,农产品丰富多样,饲料资源充足,群众索以养鸡为家庭副业。特别是在过去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的年代,当地农户多养有丝羽乌骨鸡,作为补品治病之需。丝羽乌骨鸡还以其性情温驯、不善飞跃、适应性强、且外形美观、肉质鲜嫩而深受人钔所喜爱,并曾视为珍贵贡品。因此,这一独特的鸡种,经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仍得以保存。
外貌特征
丝羽乌骨鸡在国际标准品种中被列为观赏型鸡。其体型为头小,颈短,脚矮,结构细致紧凑,体态小巧轻盈。
外貌与其他鸡种有明显的不同,标准的丝羽乌骨鸡可概括为具有十大特征;又称口十全,:
桑椹冠:冠状属草梅冠类型,公鸡比母鸡略为发达。鸡冠颜色在性成熟前为暗紫色,与桑椹相似;成年后则颜色渡退,略带红色,故有荔枝冠之称。
缨头:头顶有冠羽,为一丛缨状丝羽,母鸡羽冠较为发达,状如绒球.又称口凤头膏。
绿耳:耳叶呈暗紫色,在性成熟前现出明显的蓝绿色彩,但在成年后此色素即逐渐消失,仍呈暗紫色。
胡须:在下预和两颊着生有较细长的丝羽,俨如胡须,以母鸡较为发达.肉垂很小,或仅留痕迹,颜色与鸡冠一致。
丝羽:除翼羽和尾羽外,全身的羽片因羽小枝没有羽钩而分裂成丝绒状。一般翼羽短,羽片的末端常有不完全的分裂。尾羽和公鸡的镰羽不发达。
五爪:脚有五趾,通常由第一趾向第二趾的一徊多生一耻,也有个别从第一趾再多生一趾成为六趾的,其第一趾连同分生的多趾均不着地。
毛脚:胫部和第四趾着生有胫羽和趾羽。
乌皮:全身皮肤以及眼、脸、喙、胫、趾均呈乌色。但实际上乌黑的部位和程度,有时随不同个体而稍有差异。
乌肉:全身肌肉略带乌色,内脏膜及腹脂膜均呈乌色。
乌骨:骨质暗乌,骨膜深黑色。
现在也存在一些不全具备这“十全”标准的丝羽乌骨鸡和单冠、胫、趾无小羽等类型。
评价和展望
丝羽乌骨鸡是我国古老的优良地方鸡种之一。它具有独特的体型外貌。国外列为观赏用鸡。其曩乌皮、乌肉、乌骨的特点,是中医医治妇科病药蟊乌鸡白凤丸力的主要原料,在国内被作为药厢鸡,经济效益较高。
目前,其生产性能仍相当低劣,亟需予以提高。今后各保种场在纯系繁育的基础上,别进行不同品系的定向培育,并开展品系杂交配套试验,尽量杜绝纯合基因的外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9 08:01
目录
概述
产地和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