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是法国作家
居伊·德·莫泊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87年。
内容简介
皮埃尔与若望是退休商人罗朗老爹的儿子,均已成人,分别毕业于医科与法科,都面临着要努力奋斗、成家立业的问题。一天,若望忽然得到了一笔遗产,是罗兰夫妇从前的一位老朋友马雷夏尔临终前留给他的,这使若望一夜之间成为一个富翁。对于马雷夏尔在两兄弟中何以厚此薄彼,皮埃尔开始略感嫉妒,继而感到疑惑不解,终于发现自己的弟弟原来是母亲与马雷夏尔秘恋结合的私生子,于是他陷于极大的痛苦中,对母亲的爱变成了怨恨,不能自已地以粗暴的态度与言词折磨她,并与若望发生了冲突。感情上有了如此深的裂痕,使他难以再和家人相处,只好离开家庭到一艘往返于法国与美国之间的邮轮上去当医生。全家人送他离岸,他内心怀着永远诀别的感情。而他的母亲也因为将永远不会再见到自己的儿子而暗自心痛。
成书过程
莫泊桑后期的创作,渐渐走上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道路。这在他的长篇小说《两兄弟》等中有所表现。
据莫泊桑自述,在写作《两兄弟》的过程中,他一直都用乙醚把自己麻醉,这种麻醉药使他达到了高度的清醒。
人物介绍
皮埃尔
皮埃尔的生父罗朗精神生活贫乏,思想平庸愚蠢。这样的人不可能给妻子以真挚的爱情和丰富的情感,皮埃尔表面看来争强好胜,实际上,他身上有父亲罗朗的性格影子,即懦弱的一面,他一旦把心里郁结的话倾吐出来,又深怕伤害了母亲,终于走上了妥协的道路,若望的生父马雷夏尔是一个正直热情、惹人喜爱、慷慨大方的资产阶级富人,同样在若望的身上,也可看到他做事考虑周密,待人处事圆滑,很难说他身上没有生父的影子。在爱情竞争中,若望的性格因素是获胜的重要原因,这可以看作是皮埃尔的生父罗朗和让的生父马雷夏尔在和两兄弟母亲的爱情竞争中的重演。虽然两兄弟的母亲嫁给了罗朗,但是她的爱情却给了马雷夏尔。
若望
弟弟的性情温顺,沉着稳健,处事谨慎有条理,更受大家欢迎,做事稳妥顺利。哥哥的性情波动很大,偏执暴躁,色厉内茬,外强中干,在与人相处方面矛盾丛生,事业也不会如弟弟那样顺利。虽然每种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以大众眼光看来哥哥肯定不如弟弟性格好,若无书中变故,二人在同等条件下发展,若望的事业定比皮埃尔好。若望在性格上天生就占着那么点优势,再加上后来的意外遗产继承,他的人生旅途更加顺风顺水。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感情悲剧
该小说情节平淡无奇,但整个作品并不乏扣人心弦的力量。作者没有求助于奇特的构思与不平凡的事件,而是以一个家庭中带悲剧色彩的伦理矛盾来获取感人的力量。这里的矛盾之所以是悲剧性的,是因为它并非产生于任何一个人物不合理的行为或错误的意念,相反。每个人物都有自己值得同情的一面,并且在各自的处境里都深感痛苦。皮埃尔因发现了母亲过去的不贞,心目中失去了一个贤淑慈爱的母亲形象,对母亲产生了幻灭而不能从痛苦里自拔;若望因哥哥对母亲与自己的不可理解的粗暴而不安;他们的母亲罗兰妈妈则因失去了一个儿子的爱而难过,还因为皮埃尔那法官式的严厉而感到害怕。罗兰妈妈早年的隐私被发现一事给全家带来了烦恼、矛盾与混乱,成为母子隔阂并永远分离的根由,然而,罗兰妈妈早年对丈夫的不贞偏偏又是情有可原的,是不相称的婚姻必然造成的结果。那时,她是一个温柔文静、聪明敏感的少女,却被嫁给一个粗鲁、俗气、愚蠢的丈夫,而她所遇见的马雷夏尔又是那么善良、多情、谦和,他们的爱情是真诚的。长时期中,她在感情上更是马雷夏尔的妻子,她从不为这段私情而悔恨,并且一直珍藏着自己的爱,因此,她也就无法向自己的儿子承认过失,表示忏悔。莫泊桑这样构设了每个人物在自己的地位上所不能解决的矛盾,从而写出了一个表面上平静得难以察觉、实际上锐利得令人心碎的感情悲剧。
艺术特色
心理描写
《两兄弟》是一部描写心理的长篇小说,作者对于人性的发掘比较深刻不可否认,任何兄弟姐妹中都存在着作者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一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嫉妒情感,这是人性中固有的弱点,这些人性的黑暗点有些会被时间的流水冲刷不留痕迹,有些则会在深处积累着能量,等待着有朝一日喷薄而出,如火山一般的爆发。皮埃尔则显然属于后一种情况,当弟弟得到大笔遗产后,他的家人从没有人想过为什么遗产只有若望有份,而他却没有皮埃尔的家人都在忙着帮若望筹划美好的未来,皮埃尔有嫉妒不公的情绪是正常的,但是没有人安慰他,他们甚至拿这种情绪讽刺挖苦他,母亲的母爱在若望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对小儿子做出了公开偏袒,对大儿子的前途加以打击挖苦。若望在得到遗产后,满心盘算的是要问心无愧的接受它,在得知事实真相后,巴不得早点把哥哥打发走,从没有动过要帮哥哥的念头。皮埃尔喜欢的女人虽然以前更和若望合得来,但一直都没有定下心来,始终犹豫不决当她得知若望得到了财产,心中早已盘算过厉害得失,在若望的突然求婚下没有丝毫亲昵腼腆,一口表示同意,而若望在开口前也考虑过他俩财产基本相当,娶她是合算的。在他们之间,金钱的铜臭味代替了含情脉脉的情感交流,爱情的诗意荡然无存。这样的家庭兄弟爱人,让人觉得冷漠,可以说是资本主义金钱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赤裸裸的展示,人们只认得钱,不认得亲情皮埃尔是孤独的,这样冷漠的环境更促使他内心深处黑暗火山的爆发,让他一步步去挖掘真相,最终远走天涯成为一个孤独的流浪者。
作品评价
法语翻译家
郑克鲁:《两兄弟》是莫泊桑最成功的心理小说。莫泊桑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探索,心理描写成为作品情节进展的有机因素,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有时,作心理分析的是人物本身,有时,运用外部动作和富有含义的言词去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甚至描写思绪的困扰现象、朦胧状态和潜意识。
作者简介
莫泊桑(Maupassant,G.D,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
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
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
两个朋友》(1883)、《
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
一生》(1883)、《
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两兄弟》(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