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水苗族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辖乡,地处
资源县西南部,东与中峰乡,兴安县华江乡接壤,南与兴安县金石乡为邻,西连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及河口瑶族乡、北与车田苗族乡交界。行政区域面积180.8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两水苗族乡户籍人口10422人。
历史沿革
清代,属兴安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有浔源乡,从兴安县划属资源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车田乡改划归资源县。
1952年8月,资源县撤销后复仍划归兴安县。后又划属复置的资源县。
1962年6月,设立两水区。
1968年8月,改为两水公社。
1984年9月,两水公社撒改设两水苗族乡。
行政区划
1989年,两水苗族乡设6个村公所、24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两水苗族乡辖凤水、社水、和平、烟竹、白石、塘洞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两水苗族乡下辖6个行政村:凤水村、社水村、和坪村、烟竹村、白石村、塘洞村,乡人民政府驻两水街2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两水苗族乡地处
资源县西南部,东与中峰乡,兴安县华江乡接壤,南与兴安县金石乡为邻,西连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及河口瑶族乡、北与车田苗族乡交界。行政区域面积180.8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两水苗族乡境内为山地,全乡地势为东南部高,西北部偏低,中间为河谷地,海拔在424~2141.5米之间。境内最高点位于猫儿山,海拔为2141.5米;最低点位于和平村漩塘屯,海拔424米。
气候
两水苗族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6.7℃,平均气温年较差30.3℃。生长期年平均206天,无霜期年平均19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47.6小时,年总辐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585毫米。
水文
两水苗族乡境内主要河流有古牛河、五排河,属珠江水系。古牛河发源于老山界,由南向北转西流经凤水、社水村,于河口乡汇入五排河,境内流长20千米,流域面积112平方千米。五排河境内流长20千米,流域面积120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两水苗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低温、霜冻、雷击等。两水街为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滑坡、不稳定斜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1月份的冰冻雪灾,全乡6个村民委员会全部受灾,交通运输、供电全部中断,林木损毁6000立方米,损失折合人民币1.92亿元,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0.46亿元。
自然资源
两水苗族乡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铅、锌、钨、铜、铀、石英等,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猫儿山一带。塘洞村一带有丰富的花岗岩资源,存储量接近1亿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两水苗族乡辖区户籍总人口10621人,其中男性5548人,占52.24%:女性5073人,占47.76%。另有流动人口780人。户籍总人口中,以苗、瑶、彝等少数民族为主,达8106人,占76.5%。其中,苗族715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8.2%。辖区常住人口818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40人,城镇化率18.8%。2011年,人口出生率12.2‰,人口死亡率8.77‰,人口自然增长率3.43‰。
2017年末,两水苗族乡常住人口11039人。
截至2019年末,两水苗族乡户籍人口1042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两水苗族乡财政总收入230.35万元。比上年增长52.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1.3元,比上年增长34.5%。人均财政收入217元,比上年增长16.73%。农民人均纯收入3816元。
2019年,两水苗族乡有工业企业2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末,两水苗族乡耕地面积17300亩,人均1.69亩,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9663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10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药材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800亩,产量1800吨,主要品种有番茄、青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7600头,年末存栏0.63万头;牛饲养量3000头,年末存栏2600头;家禽年饲养量16.8万羽。林地面积18万亩,累计造林3000亩,林木覆盖率90%,活立林木积量70万立方米。
2011年,两水苗族乡大型农业机械315台(辆)。
第二产业
两水苗族乡工业以石材、竹木深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0.2667亿元。拥有工业企业68家,职工45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0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生产加工的“老山界”牌竹凉席及其系列产品畅销中南各省,並远销东盟各国,是广西区内知名品牌。
第三产业
2011年末,两水苗族乡商业网点31个,职工102人。
2011年,两水苗族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2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322万元,比上年增长15%。
2011年末,两水苗族乡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各项贷款余额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邮政业务收入4万元;电信业务收入52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两水苗族乡私立幼儿园2所,小学6所。全乡教师48人,入园幼儿52人,在校小学生33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及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309.4万元,比上年增长8.5%。
科学技术
2011年末,两水苗族乡各类科技人才9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1人,经营管理人才75人,技能人才67人,农村实用人才700人。主要科研机构(协会)有毛竹种植协会。
文体事业
2002年,两水苗族乡建成两水苗族乡文化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中央台、广西台、桂林台及其他各省市的电视台79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300户,“村村通”用户25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3.3%。
2011年末,两水苗族乡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个,各类文化专业户2户;各类图书室8个,藏书16000余册。
2011年末,两水苗族乡公共体育场2个,设有照明灯光。每个村有健身场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7%。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两水苗族乡建1200平方米的一级乙等卫生院一所。在职医务人员有9人,护士1人,病床8张,全年门诊量25100人次。全乡6个村建有卫生室11个并配有村医19人。重点医院有两水苗族乡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有卫技人6人,开设床位13张。
2011年,两水苗族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3.7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9.6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5.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0387人,参合率99.53%;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3.5岁,其中男性73岁,女性74岁。
社会保障
2011年,两水苗族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户,人数18人,支出34800元,比上年增长12.73%,月人均161.10元,比上年增长10%;医疗救助9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30人次,共支出30900元,比上年增长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58户,人数1030人,支出72.7781万元,比上年增长2%,月人均58.88元,比上年增长1.17%。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2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敬老院1家,床位1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398人,参保率52.23%。
基础设施
2011年末,两水苗族乡邮政所1家;全年报纸期刊累计征订、发行3000份(册)。电信企业3家,固定电话用户500户:移动电话用户2900户,互联网用户150户。
交通运输
两水苗族乡境内县道资龙公路(资源一龙胜)、永两公路(永安一两水)2条公路干线交会。其中,资龙二级公路横穿全乡东西,永两公路贯通南部。全乡村村通公路。2011年,建成两水苗族乡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10班次,日均客运量200余人。2011年,客运总量7.3万人次。
历史文化
两水苗族乡因乡政府驻地位于凤水、社水两村之间得名。
两水苗族乡、车田苗族乡,历史上统称两个乡叫“
五排”。农历六月初六,是五排苗族同胞的传统佳节,又称“半年节”。在节日里,莫说像过年一样能饱尝一餐鸡、鸭、鱼、肉,最起码也要吃上几个粽子。粽子,在五排统称“粽粑”。人们为制作粽粑,在“六月六”前几天,家家户户要备上几升糯米和采摘一些粽粑叶、蕨叶、小白木叶及臭屁藤,为包、煮粽粑做好准备。 六月初五,主妇清早起来,先是烧水将粽粑叶高温蒸煮洗净,再烧稻草灰或用石灰制作碱水,同时还将事先备好的槐米捣碎放入碱水中浸泡糯米。早饭后,便把浸泡成金灿灿的糯米盛在盆子里,用洁净的粽粑叶把糯米包成似牛角、枕头等形状多样、各具特色的粽粑。
包粽粑最讲究的要数粽粑的馅了。根据各自的家庭条件,有生姜白粽粑、花生米粑、黄豆粑、米豆粑、百合粑、板栗粑、干鱼粑、腊肉粑等。“六月六”一大早,苗族同胞执壶备酒,提起粽粑,到田边地头将一帖纸钱悬挂在田边地角,又叫“挂青苗”。事后,各家各户忙于买肉买酒、杀鸡宰鸭,眼望着在外工作和打工的子女归来,好全家团聚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