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缺口理论
理论学术语
两缺口理论亦称“两缺口模式”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H·钱纳里 (H.Chenery) 首先提出的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主要障碍和引进外资必要性的一种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有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关系如下:Y=C+I+X-M (公式I)。式中,Y代表国民净产值,C为总消费,I为总投资,X为总出口,M为总进口。由于又有Y-C=S(总储蓄),从公式I可整理得到: I-S=M-X (公式Ⅱ)。
正是根据公式Ⅱ,“两缺口”理论认为: (1) 发展中国家储蓄率低,在试图扩大国内投资以加速经济发展之时,势必出现I-S>0的“储蓄缺口”。储蓄缺口不单是个资金缺口,还包含了扩大投资所需先进设备、建材等的物资缺口。(2) 对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用M-X>0的“外贸缺口”,即持续的外贸逆差来填补储蓄缺口,以实现投资的扩大,并争取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所以说,储蓄缺口势必导致和长期伴随着外贸缺口。“两缺口”并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初期必然经历的共同发展模式。(3) 然而,依靠外贸逆差支持的经济发展很快会遭遇外汇短缺的档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1 13:3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