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堰司徒庙,汉会稽太守严助庙也。岁上元设供,任事者聚族谋之终岁。凡山物粗粗(虎豹、麋鹿、獾猪之类),海物噩噩(江豚、海马、鲟黄、鲨鱼之类),陆物痴痴(猪必三百斤,羊必二百斤,一日一换。鸡、鹅、凫、鸭之属,不极肥不上贡),水物喻唆(凡虾、鱼、蟹、蚌之类,无不鲜活),羽物毨毨(孔雀、白鹇、锦鸡、白鹦鹉之属,即生供之),毛物毯毯(白鹿、白兔、活貂鼠之属,亦生供之),洎非地(闽鲜荔枝、圆眼、北苹婆果、沙果、文官果之类)、非天(桃、梅、李、杏、杨梅、枇杷、樱桃之属,收藏如新撷)、非制(熊掌、猩唇、豹胎之属)、非性(酒醉、蜜饯之类)、非理(云南蜜唧、峨眉雪蛆之类)、非想(天花、龙蛋、雕镂瓜枣、捻塑米面之类)之物,无不集。庭实之盛,自帝王宗庙、社稷坛埴所不能比隆者。
十三日,以大船二十艘载盘斡,以童崽扮故事,无甚文理,以多为胜。城中及村落人,水逐陆奔,随路兜截,转折看之,谓之“看灯头”。五夜夜在庙演剧,梨园必倩越中上三班,或雇自武林者,缠头日数万钱。唱《伯喈》、《荆钗》,一老者坐台下,对院本,一字脱落,群起噪之,又开场重做。越中有“全伯喈”、“全荆钗”之名,起此。
天启三年,余兄弟携南院王岑,老串杨四、徐孟雅,圆社河南张大来辈往观之。到庙蹴趵,张大来以“一丁泥”、“一串珠”名世。球着足,浑身旋滚,一似黏疐有胶、提掇有线、穿插有孔者,人人叫绝。剧至半,王岑扮李三娘,杨四扮火工窦老,徐孟雅扮洪一嫂,马小卿十二岁,扮咬脐,串《磨房》、《撇池》、《送子》、《出猎》四出。科诨曲白,妙人筋髓,又复叫绝。遂解维归。戏场气夺,锣不得响,灯不得亮。
绍兴陶堰司徒庙,是西汉会稽太守严助的庙。每年正月十五上元节时设置的供奉,都需要主事的人聚集族人预谋准备一年,到年底才备好。凡是凶猛的山物(包括虎、约、麇鹿、獾猪之类),肥腴的海物(包括江豚、海马、鲟黄、鲨鱼之类),肥壮的陆物(包括三百斤以上的猪,二百斤以上的羊,且一日一换;鸡、鹅、凫鸭之类物品,不极肥不上贡),鲜活的水产(包括虾、鱼、蟹、蚌之类),整齐光亮的羽物(包括孔雀、白鹇、锦鸡、白鹦鹉等,都是生供),毛发细密的毛物(包括白鹿、白兔、活貂鼠等,也都是生供);除此之外,还有不是当地出产的果品(包括闽鲜荔枝、圆眼、北苹婆果、沙果、文官果之类),不是正当时令的瓜果(包括桃、梅、李、杏、杨梅、枇把、樱桃之类,这都是保存完好像刚摘取的),不合常规礼制的贡品(包括熊掌、猩唇、豹胎之类),不是本来味道的风味小吃(包括酒醉、蜜饯等);不合常理的特色小吃(包括云南蜜唧、峨眉雪蛆等),还有无法想象的神奇物品(包括天花龙发、雕镂瓜枣、捻塑等米面等食品),全部都聚集在这里。场面之盛大,不是帝王宗庙社稷坛墟不能比此更隆重。
十三日,用二十艘大船载着盘铃,用幼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没有什么文理,但是胜在人多热闹。城里和村里的人,水上追逐和地上奔跑的人,随着道路兜兜转转一路跟随,这一派热闹的景象叫“看灯头”。连着五个晚上,庙里演出夜剧,一定会请越中梨园最好的戏班,或者从杭州武林专门雇人,每天的报酬花费数万钱,演唱《伯喈》《荆钗》剧目时,一位老者坐在台下边听边对戏本,发现有一字脱落,大家一起起哄,这样又开场重唱。越中有“全伯喈”“全荆钗”的说法,就从此得来。天启三年(1623),我兄弟带着南院王岑、老串杨四、徐孟雅、圆社河南张大来等演员去观摩。在严助庙蹴头,张大来以“一丁泥”“一串珠”名传天下。他一踢球,球就在身上旋转,就像粘滞有胶、提授有线、穿插有孔,人人叫绝。剧演出到一半,王岑扮成李三娘,杨四扮成火工窦老,徐孟雅扮成洪一嫂,马小卿十二岁扮成咬脐郎,一起演出《磨房》《撇池》《送子》《出猎》四出剧。插科打诨、唱曲说白,妙入筋,大家又纷纷称绝叫好。戏演完了,于是大家驾船回家。戏场因为刚才精彩的表演结东,气场被夺,好像锣都不响了,灯也没有那么亮了。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文学家。出生于官宦之家。一生未曾做官,过着落拓不羁、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自称“少为纨祷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童娈,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事,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明亡后,“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为野人”(《陶庵梦忆序》)。清康熙初,参与编修《
明史纪事本末》。著作颇丰,以小品散文著称。有《螂媛文集》《石匮书后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数种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