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北溟
中国哲学史专家
严北溟(1907一1990),湖南湘潭人。字渤侯。早年曾任《东南日报》主笔、《浙江日报》社长、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教授。后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讲授过中国哲学史、佛教哲学史课程。参加主编《中国哲学史》,(获上海市1979一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著有《西行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儒道佛思想散论》、《中国佛教哲学简史》。撰有《谈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道德问题》(获上海市1979一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奖)等论文。
人物生平
严北溟,字渤侯,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学科的奠基者。1907年12月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三岁丧父,五岁发蒙,六岁即以对句和草书名闻乡里而有“神童”之称。1919年,只身离家,先后就读三所私立的文化补习学校,每每以优异成绩而越级卒业。14岁时曾参加湘潭益智学校的论文比赛,以自拟题《论孔子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获得第一名,此文把过去所学的经史古文等旧学知识与新思想新文化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从历史的总体角度去考察和评价某个思想家和各种文化现象。
严北溟17岁考取湖南省邮务管理局邮务员,任职三年期间与长沙文化书社(毛泽东创立)接触,毅然投身于大革命洪流。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周后因长沙“马日事变”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此后长期出入于国民党统治区的政界、教育界,联系进步力量,掩护地下活动,宣传革命理论。1934年5月至1937年10月,担任杭州《东南日报》评论员、主笔,发表政论文一百多篇,并在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兼任“时事研究”“哲学概论”和“中国近代史”等课。1937年底,受力主抗战的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委托,草拟《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十条,主持创办《浙江潮》周刊,以“激发民族意识,发动全民抗战”为办刊宗旨。1939年春,周恩来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视察浙江,亲自邀见严北溟指示方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撰写20多万字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争起源、发展规律及结局预测提出许多新观点,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好评。1939至1940年,担任浙江长兴县县长,发动群众,积极抗战,并成立了以当地煤矿工人为基本队伍的抗日武装。1941年,创办《浙江日报》并担任发行人兼社长、总主笔,期间3次赴浙江大学演讲。1946年,离开浙江到上海,先后加入民主同盟和农工民主党,担任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上海法学院和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院校教授,讲授哲学、逻辑、政治学和新闻学等课程。
1949年4月初,严北溟作为秘书参加南京和平谈判代表团到达北平,为说服张治中、黄绍竑等人接受中共的谈判条件做了许多工作,后随团起义。经董必武介绍,1949年底在复旦大学任教授,主讲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程。1952年院系调整,严北溟进入复旦大学经济系,担任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专题讲座,并兼任大夏大学、同济大学、第二医学院和音乐专科学校等院校同样课程。1958年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担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主讲中国哲学史、哲学原著选读、佛学史、因明学、佛教哲学等多门课程。
严北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爱护青年,奖掖后学,培育英才,桃李满天下,是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无神论学会顾问、上海哲学学会和宗教学会副会长,《辞海》编委兼中国哲学史分册主编、《哲学大辞典》副主编兼《中国哲学史》卷主编等职。严北溟还被载入《世界名家词典》、英国剑桥国际传记出版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和《澳洲及远东名人录》。1990年因病去世,享年83岁。
学术思想
严北溟一向注重对儒学的研究。60年代初,他发表《论仁一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及其辐射线》一文,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既是孔子哲学的出发点,又是它的归宿点。孔子的“仁”包含着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教育、伦理、哲学等各方面的综合意义,孔子哲学就是围绕着“仁”这个核心而放出其光彩夺目的辐射线的。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学说是作为搞好社会关系的一根总线索。孔子的仁学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并影响到我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历史特征的形成。
80年代初,严北溟明确指出:孔子要平反,“孔家店”要打倒!他认为,打倒“孔家店”并不意味着对孔子本身及其学说的彻底否定,应该把二者区别开来。“孔家店”的老板并不是孔子,而是封建统治者和其他反动派,“孔家店”兜销的货色,并不真正是孔子学说中积极的合理的部分,而大都是经过封建御用学者涂抹改装、加油添醋的一些冒充孔学的腐朽的东西。
80年代末,严北溟教授又把着重点转移到儒学在现代化中的地位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上。在他看来,以孔子“仁学”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反神道主义、反禁欲主义、反蒙昧主义、反主观主义、反专制主义、反侵略主义等六种进步倾向。这“六反”都经过潜移默化的长期历史过程,早由思维方式积淀和演化为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传统道德的形成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甚至在今天犹有其与我们的时代精神相吻合和补充需要之处。因此,在现代化过程中,尤应重视之。
至于道家,严北溟对庄子情有独钟,提出许多创见。究竟谁是《庄子》内、外、杂篇的作者?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论点:分析庄子思想既要打破内、外、杂篇的界限,也要废除以内篇或外杂篇中某一篇,甚至某篇中某一论点,某一种文章风格作为鉴定标准的办法,而把《庄子》这部书看作以庄子思想为主的由庄子及其后学所撰著的总集。正因如此,所以其中某些思想有矛盾,某些篇章有抵触,原是很自然的。针对学术界一般把庄子当作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严北溟指出,庄子哲学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但也包含着一些唯物主义因素。他的失足,是没有把唯物观点坚持下去,走入了客观唯心主义歧途,而不是由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同一般认为庄子哲学是战国时期没落贵族奴隶主意识的反映、从而评价它的历史作用,也较多地从消极方面着眼的见解相反,严北溟认为庄子不但不是“顽固坚持奴隶主立场”,而且他是站在反对或背叛(假定他确为没落贵族出身)奴隶主阶级而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庄子哲学本有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所以对后人的影响也有这两个方面,其积极方面是占主导地位的。
此外,严北溟还把庄子哲学放在整个道家思想演变中加以考察。他认为,第一,道家学说从老子始创,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到庄子才集大成,完成了道家思想的较高总结,也就是建立了庄子哲学的完整体系。第二,道家人物都谈“道”,但各有偏重。大体言之,老子着重在本体论方面,宋、尹着重在认识论方面,杨朱一派着重在人生哲学特别是养生论方面,田骈、慎到着重在政治方面。庄子则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先辈学说,倾向于“内圣外王”,全面综合。第三,道家谈“道”,都承认“道”是自然而然的客观存在。他们或者主要从规律意义上来理解“道”,强调“道”的客观作用,因而有着更多和更鲜明的唯物主义;或者把“道”伦理化、神秘化,倒向客观唯心主义。作为道家思想集大成者的庄子,在思想实质上,则更是以反对主观主义作为一大特征的。
严北溟晚年在佛学研究方面用力甚勤,《中国佛教哲学简史》是他的一部力作,书中不乏作者的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很富有启发性。严北溟不满足于对佛教史实的一般叙述,而是力图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纷繁的宗教现象中寻找出本质的东西,从佛教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佛教,他既不盲目信仰,也没有采取简单否定的方法,而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它加以认真的分析,既肯定它的某些合理因素,同时也深刻揭示出它的宗教本质和社会作用。由于作者的分析和结论都以史实为依据,因而就比较能使人信服。该书以简明流畅的文字,对佛教哲学进行深入浅出的说明,对于一些难懂的专门术语和重要引文,都用现代语言进行了诠释和翻译。这是该书的一大特点。严北溟还对佛教哲学在思想史上的挑战、《红楼梦》与佛学思想的关系等问题,都作了别具一格的、饶有兴味的探索。
主要著作
严北溟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佛教史及佛教哲学、因明学研究,对中国思想史、佛教有精深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孔子的哲学思想》、《中国哲学史讲义》、《列子译注》、《儒道佛思想散论》、《中国佛教哲学简史》;主编的有《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辩证唯物主义和经济规律》。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5 16:5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