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尤(?—23年),本姓庄,后王莽曾一度赐姓征,字伯石,
新朝大臣、将领,官至大司马,封武建伯。
严尤出身及早年生平不详。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任讨秽将军,出
渔阳,击
匈奴。玄菟郡要求辖下部族
高句丽助讨匈奴,高句丽兵都逃出边塞,骚扰边境,辽西大尹田谭追击,被杀。州郡归咎于高句丽侯驺。严尤奏言:“貉人犯法,不从驺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
尉安之。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
夫余之属必有和者。匈奴未克,夫余、秽貉复起,此大忧也。”但王莽拒绝安抚,于是高句丽等部族反叛,命严尤进击,严尤引诱高句丽侯驺,将其斩杀,传首
常安,王莽大喜,贬高句丽为
下句丽,时为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此举加剧了边境的不安。
严尤受封武建伯,天凤三年(公元16年)代
陈茂为大司马。天凤五年(公元18年),
乌累若鞮单于死,王莽为控制匈奴,派遣
王昭君侄子和亲侯
王歙引诱匈奴右骨都侯
须卜当(王昭君女婿)到长城下,威胁他到长安,立为傀儡,号须卜善于、后安公。在行动前,大司马严尤反对此举,谏曰:“当在匈奴右部,兵不侵边,单于动静,辄语中国,此方面之大助也。于今迎当置长安
槁街,一胡人耳,不如在匈奴有益。”王莽不听。随后派严尤与
廉丹击匈奴,赐二人姓征,号
二征将军,试图灭掉新单于舆(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但没有成行。严尤多次劝谏王莽征讨四夷之举,王莽都不听。严尤就写《三将篇》,主旨是“古名将
乐毅、
白起不用之意及言边事”,呈给王莽。有一次廷议,严尤又说匈奴的事可以放一边,平息“山东盗贼”才是当务之急。王莽大怒,下策书免其官爵,以
董忠取代他为大司马。
后严尤被起用为
纳言、大将军。地皇三年(22年),荆州
下江兵势大,严尤与陈茂被派去讨伐。严尤向陈茂抱怨王莽道:“遣将不与兵符,必先请而后动,是犹绁
韩卢而责之获也。”起初平定下江兵,但等到汉舂陵侯宗室势力加入后,局势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地皇四年(23年)六月
昆阳之战前夕,严尤、陈茂与
王邑、
王寻会合,王邑、王寻纵兵围昆阳。严尤反对,说:“称尊号者(更始帝
刘玄)在宛下,宜亟进。彼破,诸城自定矣。”王邑说:“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于是围城数十重。城中请降,王邑不许。严尤又说:“‘归师勿遏,围城为之阙’,可如兵法,使得逸出,以怖宛下。”王邑又不听。随后
刘秀率援军赶来,王邑、王寻轻敌,终于大败,新朝灭亡遂成定局。
昆阳之战后,严尤、陈茂逃到沛郡谯,背叛新朝,自称汉将。严尤召集吏民,大谈“王莽篡位、天时所亡、圣汉复兴”,陈茂伏而涕泣。此时汉钟武侯
刘圣在
汝南称帝,严尤、陈茂前去归降,严尤被任命大司马,陈茂为丞相。但十余日后就被更始大将
刘信剿灭,严尤、陈茂皆死。
地皇三年(22年),刘秀找到严尤,为舂陵侯刘敞(刘秀再从叔父)家讨回除爵前未收回的租税二万六千斛、槁焒钱数干万。另一宛人朱福也和刘秀一起找严尤,处理他舅舅的租税事务。严尤看见刘秀,十分惊奇,便停车与刘秀对话,却不理朱福。后来莽军围昆阳城时,城中降兵供述刘秀“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严尤笑道:“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
严尤著有《三将篇》(又作《
三将军论》),但只有残篇流传。另有《汉书》中所收录的奏议《
奏高句骊事》《
谏立匈奴须卜当》《
谏伐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