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希纯
清末严寅亮的第三子
严希纯(1879—1965),原名严铸,又名严绍彭,印江县人,是清末著名书法家严寅亮的第三子。他是贵州省最早的共产党人之一。希纯幼年就读于成都第一小学,1914年随父返黔,考入省立贵阳模范中学。
人物生平
1922年9月,严希纯考取南京河海工业大学水利工程系,这期间结识了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恽代英、肖楚女等同志,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不久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严希纯系中共河海支部成员之一,当时南京支部党员只有曹壮父、严希纯、宛希、曹剑诚、陈君起5人。1937年抗战爆发,严希纯受组织派遣,进入上海市公安局防护团任教官。这个防护团是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建立的以失业学生和东北流亡学生为主体的群众组织。希纯由于阅历深广,知识渊博,讲课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很有凝聚力,团结和教育了一批青年爱国学生。1940年至1945年期间,严希纯在周恩来同志和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以“重庆工业合作协会”专员、工程师的名义,从事党的经济工作,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重庆“工业合作协会”是中共地下党员的一个掩蔽所,其成员有严希纯、肖明、杨萍、林达飞、许涤新等同志。中共中央“南方局经济组”最早与该“工合”组织建立联系,就是通过最先与严希纯建立工作关系而建立的。
1942年,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严希纯和他的同志们积极宣传抗日,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团结同仁,坚定会员对抗必胜的信心,整顿和健全“工合”组织,整顿生产管理,改进技术设施,健全劳动工资制度,培训骨干力量,搜集资料。他们从地下党员和党外朋友获得的资料由许涤新综合成书面材料,送周恩来和董必武同志审核后保送延安中央,为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作了大量艰巨细致的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严希纯以特殊的身份转赴香港。在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的阴谋,团结海内外爱国人士、人民团体,筹集革命经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再树功勋。
全国解放后,严希纯应邀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随即参加接管和创立中国科学院并任中科院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并筹建中国科学出版社,任副社长。1953年受党中央派遣到前苏联学习。回国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任国家计量局局长,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并在全国科协、《光明日报》等多种部门兼职。
1965年9月,严希纯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18:2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