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熹
江苏省烈士
严熹,江苏无锡籍烈士。1942年和其他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工作者一起,率民兵在晋东南战地浴血抗敌,最后英勇就义。
人物经历
严熹从鲁艺戏剧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华北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火星剧社负责戏剧工作。后又调到晋东南鲁艺担任戏剧系主任。
1942年,日寇发动春季扫荡,七路进攻晋东南。严熹被派赴晋中市左权县(原名辽县)一带开展民运工作,组织民兵进行反扫荡斗争。
牺牲过程
1942年2月26日,左权县高峪的驻地四面受敌包围,严熹在万分危险的情况下,沉着果敢地领导当地民兵突出重围。途中遭敌机枪扫射时,他的下颚部被击碎,最终不幸殉国。
左权县芹泉镇高峪村,几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还清楚记得当时的情形。83岁的李金宝老人说:“鬼子的机枪打死两名鲁艺的八路军,很多人亲眼看见的。当时两名八路军带着民兵冲出了包围圈,但在后面的石庙沟板片场岭上又遇到一群鬼子。一个民兵扭头跳崖了,下面是草没有摔死,但八路军战士没来得及跳,被鬼子用机枪打死了。后来两人被村民们安葬在五里地外的杨家庄村。”
在杨家庄村一座山坡上的大石缝里,埋着当年烈士的遗骨。村民韩海林的父亲就是与严熹等两名八路军战士一起遇袭、后跳崖生还的民兵韩天宝。他说,父亲曾告诉他大石缝里埋的就是当年和他一起抗敌的两名八路军战士,其中一人便是严熹。
魂归故里
2014年12月13日,严熹的侄子严刚和侄女严静激动万分地拨通了党报热线说,他们从《无锡日报》上看到有人在为严熹寻亲,而这位烈士正是他们的嫡亲伯父。如今,严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都还健在,分别居住在江阴和北京。
据严静介绍,严熹出生于江阴河塘镇(现已并入长泾镇)。兄妹四人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作为长子的他十几岁就去上海当了学徒,并在那里参加了地下党,后来又辗转去往了延安,进了鲁艺。他一直奋战在抗日一线直至牺牲。而“锡流”成员名单里的严永洁则是他的表妹(其姨母的女儿)。
当时抗战形势严峻,严家出的革命者不止严熹一人,他尚未出阁的小妹严克仪也参加了新四军;弟弟严飞熊则在无锡、上海一带掩护地下党开展工作。直到新四军顺利渡江,严克仪才再次回到家中,代替他回到家人身边的只有一张烈士证。
当时我爷爷是颤抖着双手接过那张证书的。由于受的刺激太大,他手抖的病直到去世都没能治好。”严静回忆说。如今,在严熹妹妹北京的家中,还保留着那张烈士证和严熹所写的一封封家书。
由于严熹的弟妹均年事已高,小辈们不敢立马将找到烈士遗骸的消息向老人们和盘托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30 20:3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牺牲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