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1月22日,旅居美国的学者
张钰哲在美国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临时编号1928UF.最后证实,这是一颗从未被人发现的小行星,这是第一颗亚洲人发现的小行星。
张钰哲在美国发现的这颗小行星,由于当时没有较大的天文望远镜来做长期跟踪观测,后来便一直没有找到它的下落,仅作为似曾相识的小行星留在人们的脑海里。1949年后,
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在张钰哲台长的指导下,坚持不懈地开展小行星的观测工作,终于在1957年10月30日,从万千繁星中找到一颗与1928UF轨道相似的小行星,正式编号1125,并命名为“中华”。
以后,该天文台又观测到800多颗新的小行星,其中40多颗获得了正式编号,并被赋予富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如1125中华、1802
张衡、1888
祖冲之、2045北京、2078南京小行星等。1978年,国际小行星组织为表彰张钰哲的杰出贡献,决定把
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于1976年发现的一颗正式编号为2051的
小行星命名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