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成立于1993年7月15日,是中华医学会89个专科分会之一,属于国家二级学会。
历史沿革
1949年后 ,因当时技术队伍的人员结构层次较低,多数的技术员又无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这支队伍未能独立发展起来。最后全部归属于当地的放射学会。
文运后,我国放射学界与全国各行业一样获得了新的生机。1978年,中华放射学杂志复刊,标志着科研工作和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重生。中华放射学会与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开始联手,利用全国有优势的省市,开展各种专题学术会议。放射技术学界随之活跃起来,针对影像技术队伍人员知识结构的现状,各省市大医院从业多年的影像技术界的前辈们,重整旗鼓,又带头办起了各种类型的学习班、提高班、专题讲习班、函授班等,自编、自译、自印教材。与此同时,各卫生专科学校亦加大了放射技术专业教学的力度。
1981年,在郑州召开的第三届全国
放射学学术会议上。首次将放射技术、
放射诊断和
放射治疗并列为三个专业学组。推荐陈玉人、范焱、陶叔巍、曾祥阶和张廉荪五人为放射技术学组的负责人,从而为放射技术队伍,取得了应有的学术地位。
从此,以放射技术学组的名义组织各种学术活动,推动我国放射技术队伍的发展,至1993年,先后举办过8次全国性的学术交流。由于技术学组的不懈努力,技术队伍的素质与理论不断提高,影响日益增强,开始受到放射学界的重视。作为技术学界的老前辈范焱入选为第4届和第5届全国放射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陈玉人为第四届委员会名誉顾问,陶叔巍、曹厚德为委员。
1985年起,放射技术学组开始酝酿申报成立影像技术学专科分会。在范焱、陶叔巍等前辈的努力下,得到众多有识之士支持,历经8年时间,终于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1992年6月17日,经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意成立“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协会”。
经过一年的筹备,1993年7月15日,“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协会”在北京回龙观宣告成立,第一届会长范焱教授。标志着我学会开始踏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掀开了我国放射技术学史的所篇章。
1996年,根据民政部下发文件精神,中华医学会所属的各专科学(协)会统一改为专科分会,故“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协会”改名为“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
办会宗旨
学会的办会宗旨是团结、组织广大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执行国家发展医学科技事业的方针和政策。崇尚医学道德,弘扬社会正气。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高医学科技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促进医学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医学科学技术队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医学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为我国人民的健康服务,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学会业务
包括:开展医学科技学术交流;编辑出版医学、科普等各类期刊及音像制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开展医学科学技术决策论证;评选和奖励优秀的医学科技成果、学术论文和科普作品;发现、推荐和培养优秀医学科技人才;承办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工作任务;开展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的咨询服务;推动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向党和政府反映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
具体目标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的具体目标是引导全国影像技术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举办继续教育、开展对外交流,为全国影像技术工作者提供交流和展示平台,提升我国影像技术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医学影像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委员机构
本届委员会有委员61人,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常委会是本学会的决策机构,共有21名成员。常委会成员间平时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一般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设有5个学组:数字摄影技术学组,CT技术学组,MR技术学组,工程网络学组、教育管理学组。
学会活动
学会每年秋季召开一次全国学术大会,轮流在全国各地举行。各省市医学会下设的影像(放射)技术分会是对口联系组织。全国有20个省市成立了影像(放射)技术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