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正在积极开展“三创一办”活动,贵州电视台第5频道《法治第一线》栏目联合贵阳市交警支队四大队开展了对市区主干道的交通违法治理行动,通过媒体监督曝光,纠正行人、机动车的违法行为。3月23日上午,栏目组记者在中华路上拍摄一名违法司机时,因多次强迫被采访者接受采访及出言不逊惹恼了女驾驶员发生肢体冲突。
基本信息
贵阳市正在积极开展“三创一办”活动,贵州电视台第5频道《法治第一线》栏目联合贵阳市交警支队四大队开展了对市区主干道的交通违法治理行动,通过媒体监督曝光,纠正行人、机动车的违法行为。3月23日上午,栏目组记者在中华路上拍摄一名违法司机时,因多次强迫被采访者接受采访及出言不逊惹恼了女驾驶员发生肢体冲突。
详细信息
3日在贵阳街头暴扇记者耳光的“中华女”郭丽最终被处以10日拘留;24日,贵阳市委宣传部部长到医院看望了受伤记者,并强调,“新闻记者要充分行使国家赋予的舆论监督权力,更加努力工作”。
打人者被惩处,受伤者得到慰问,然而网上还是出现了“杂音”,称郭丽为“烈女”,指记者就是“该打”。截至笔者写此文时,腾讯网“你认为暴打事件责任在谁”的调查,认为责任在记者的153787人,认为责任在女司机的只有37677人。
网民的反应也并非全然出于情绪,由视频可知,记者当时对女司机的质问,并非如字幕显示的“你的行为是否在给贵阳抹黑”,而是“您觉不觉得您给贵阳市丢脸啦”。且不说一次普通的违章是否可以上纲上线到“给贵阳市丢脸”,记者想没想过,如此质问将对受访者的人格、尊严造成怎样的伤害?
如果说记者对女司机“丢脸”的质问还可以用“方式欠妥”来掩饰的话,那么媒体后来对事实的歪曲则明显违背了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记者所在电视台播出的视频是经过剪辑的视频,在剪辑过的视频里,记者“还手”这一幕被剪切与特殊处理了;而在相关文字报道中,视频里听得很清的那句“您觉不觉得您给贵阳市丢脸啦”被篡改为“你的行为是否在给贵阳抹黑”。似乎是为激起更大的民愤,媒体还用“豪车”代替“中华轿车”,并公布了女司机的职业(房地产)甚至身份证。
“腾讯评论”的如下评论可谓一针见血:“媒体应该是还原事实的平台,而不是兜售私货、寻仇报复的武器。当事记者和媒体利用话语权为自己出气;其他媒体出于同行义气帮腔,都有违媒体规范。”
由女司机当街暴打女记者,人们看到媒体之“弱”;而由后来媒体的作为,人们又看到媒体之“强”。其实当初女司机的强悍就是一种假象,未必不可看作弱者遭遇强者侵犯时的条件反射——记者对一个交通违章的普通公民施以“您觉不觉得您给贵阳市丢脸啦”的语言暴力,或可用不假思索、口不择言来解释,但正是这种脱口而出,才最真实见证出媒体在普通公民面前的强势。我这里连用了两个“普通公民”,意在与“特殊公民”区隔开来——记者质问一个普通公民“您觉不觉得您给贵阳市丢脸啦”,质问得很大声、很大胆,义正辞严,但若面对的是一个官员、一个领导,她还敢这么问吗?
记起鲁迅《论人言可畏》中的一段话:“现在的报章之不能像个报章,是真的;评论的不能逞心而谈,失了威力,也是真的,明眼人决不会过分地责备新闻记者。但是,新闻的威力其实是并未全盘坠地的,它对甲无损,对乙却会有伤;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鲁迅75年前的话,用在这里倒是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