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弧丽金龟
金龟科弧丽金龟属动物
昆虫名,为鞘翅目金龟科。分布于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陕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朝鲜和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成虫食性极杂,可取食19科﹑30种以上的植物。幼虫严重为害花生﹑大豆﹑玉米﹑高粱等作物。
形态特征
成虫
成虫体长7.5~12毫米,宽4.5~6.5毫米,椭圆形,翅基宽,前后收狭,体色多为深铜绿色;鞘翅浅褐至草黄色,四周深褐至墨绿色,足黑褐色;臀板基部具白色毛斑2个,腹部1至5节腹板两侧各具白色毛斑1个,由密细毛组成。头小点刻密布其上,触角9节鳃叶状,棒状部由3节构成。雄虫大于雌虫。前胸背板具强闪光且明显隆凸,中间有光滑的窄纵凹线;小盾片三角形,前方呈弧状凹陷。鞘翅宽短略扁平,后方窄缩,肩凸发达,背面具近平行的刻点纵沟6条,沟间有5条纵肋。足短粗;前足胫节外缘具2齿,端齿大而钝,内方距位于第2齿基部对面的下方;爪成双,不对称,前足、中足内爪大,分叉,后足则外爪大,不分叉。卵椭圆形至球形,长径1.46毫米,短径0.95毫米,初产乳白色。幼虫体长15毫米,头宽约3毫米,头赤褐色,体乳白色。头部前顶刚毛,每侧5~6根成1纵列;后顶刚毛每侧6根,其中5根成1斜列。肛背片后部具心圆形臀板;肛腹片后部履毛区中间刺毛列呈“八”字形岔开,每侧由5~8根,多为6~7根锥状刺毛组成。蛹长9~13毫米,宽5~6毫米,唇基长方形,雌雄触角靴状。
小型甲虫
体长椭圆形。体色一般深铜绿色,有光泽。鞘翅浅褐色或草黄色,四缘常呈深褐色,足同于体色或黑褐。臀板基部有2个白色毛斑,腹部每节侧端有毛一簇成斑。唇基短阔,梯形,密被刻点,前缘直,侧角圆,额部刻点挤密,点间成横皱,头顶刻点挤密。触角9节,鳃片部3节。前胸背板密布刻点,则缘后段两侧近平行,前段明显收狭,前侧角锐而前伸,后侧角钝角形,后缘斜边段均有边框,中段向前弧凹。小盾片三角形。鞘翅有6条近于平行的刻点沟,第2刻点沟基部刻点散乱,后方不达翅端,沟间带微隆拱。臀板十分隆凸,密布锯齿形横纹。中胸腹突短阔,端部钝。足较粗壮,前足胫节外缘2齿,中、后足胫节略呈纺锤形。爪成对,不对称,前、中足的内爪大而端部分裂,后足外爪较长大。
本种与日本金龟子十分相似,因此,过去常把本种误定为日本金龟子。但中华弧丽金龟的唇基明显梯形,雄虫触角棒状部长达其前6节长的总和的一倍半,前胸背板侧方刻点不融合或仅个别融合,个体明显较小,可与日本金龟子区别。在中国尚未发现有日本金龟子。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成虫白天活动为害植株叶片,夜间入土潜伏;幼虫(金龟子幼虫统称蛴螬)在地下为害作物根部和地下茎,因此玉米在整个生育期都能被害。中华弧丽金龟主要以3龄以上幼虫在较深的土层中越冬。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
成虫防治 成虫数量较多时,可以喷施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10%吡虫淋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防治。
幼虫防治 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吠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药剂拌种。 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农业防治
秋季作物收获后深翻土地,杀死蛴螬或使土壤中的蛴螬被天敌啄食。
参考资料
中华弧丽金龟.中国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2013-6-11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7 23:0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