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鼠(学名:Eothenomys chinensis)为
仓鼠科绒鼠属的动物,该属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及其周边,以及日本、朝鲜半岛、东西伯利亚等地。中华绒鼠的模式产地位于四川。
鉴别特征 尾较长,明显超过体长之半,68一74mm;颅全长28.0—30.Omm;后足20—23mm;脑颅相对较为隆凸;听泡较大,8.1—9.Omm;M1左右对应的三角突彼此汇通;M1具3个内侧突和3个外侧突。M2具2个内侧突和3个外侧突,第3后内侧突痕迹状或完全缺乏;M3具4个外侧突。毛被绒细而柔软,背部毛长12mm左右。
外形:体形较大,体长88—125mm,颅全长26—30.6mm。尾相对较长,68—74mm,约为体长的60%。吻部较短而钝,颈部较短,眼小,耳大而裸露,呈椭圆形状。后足爪稍长,拇指小,带有一个扁平的指甲。掌垫5个,蹠垫6个,均较发达。脚底的足跟和垫间被毛。尾尖具一短而绒细的端束毛。乳式:0一2=4。
毛色:上体暗褐色或暗棕褐色,毛尖微亮,淡红色。毛基暗石板灰色。耳壳边缘黑褐色。体侧稍淡于背部。下体浅蓝灰色,胸、腹及鼠鼷部略深,木褐色。前足足背暗褐色、淡褐色或灰白色,后足足背、趾及足外侧浅灰褐色,内侧为深褐色。尾背黑褐色;尾下浅淡,尾下基部2/3灰白色,尾后部1/3黑褐色。
头骨:头骨粗壮而坚实。吻部较短,为颅全长的1/3。鼻骨较长,前端宽并向下形成一斜坡,后端较窄,不及前端的1/2。额骨中央有一明显凹陷。顶骨略微隆起。矢状嵴不发达。颧弓宽而粗实,为头骨最宽处。眶间相对较细窄。眼眶较大,无眶上突。听泡大、发达而鼓胀,一般超过8mm。腭骨部较长,腭长超过颅全长之半。
牙齿:上颌具2枚较大的橘黄色门齿,并向内弯。臼齿构造较复杂,成体臼齿无齿根,其臼齿外侧棱角直通齿槽内。咀嚼面由内、外两排相互交错的三角形齿环组成,棱角较钝圆,内凹角较窄。M1内外侧均具有3个侧突,第1内外侧突汇通成一个较大的三角形,其后是相互交错分离的小三角突。M2较小,具2个内侧突和3个外侧突,第3后内侧突完全消失。 M3齿形较长,长于M2,具4—5个内侧突和4个外侧突,第4、5内侧突和第4外侧突互相贯通。下颌M1左右对应的三角形通常融合,M1具5个内侧突和5个外侧突。 M2具3个内侧突和3个外侧突。M3与M2相似,亦具3个内侧突和3个外侧突。
体重28—47.5,体长88—139,尾长55一74,后足长19—24,耳长14一18.5;颅全长26.0一30.6,颅基长28.0—30.4,基长23.7—29.1,腭长13.3—17.8,颧宽14.3—17.8,眶间宽3.8一4.5,后头宽12.0—13.5,齿隙长7.8—8.6,臼齿横宽5.1—6.2,脑颅宽12.2—13.0,脑颅高10.3一11.4,听泡长8.1—8.9,上颊齿列长6.2一7.8,下颊齿列长6.1一7.3。脑颅宽约为颅全长的41.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