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龟
龟科、花龟属动物
花龟,是龟鳖目龟科花龟属水栖龟类;头较小,头背皮肤光滑。背甲与腹甲以骨缝相连,甲桥明显,有鲜明的黄色细线纹从吻端经眼和头侧,并沿头的背腹面向颈部延伸;四肢及尾亦满布黄色细线纹。花龟因头部、颈部、四肢布满不同颜色条纹,故名。
动物学史
花龟因头部、颈部、四肢布满不同颜色条纹,故名。
形态特征
花龟,是龟鳖目龟科花龟属水栖龟类。体较大,背甲长118-246毫米,宽104-178毫米,高56-110毫米。头背皮肤光滑。背甲与腹甲以骨缝相连,甲桥明显,有鲜明的黄色细线纹从吻端经眼和头侧,并沿头的背腹面向颈部延伸。四肢及尾亦满布黄色细线纹。
头较小,吻锥状,突出于上颚鼻孔位于吻端略偏下处。上颚不钩曲,有一清晰的中央缺刻。颚缘呈细锯齿状。眼大,眼裂斜置。鼓膜圆。头背和颈部光滑,有细痣疣。
体较扁。背甲具3棱,脊棱明显,略断续。侧棱由每枚肋板的一个突起相间连接而成。颈盾梯形或长方形。椎盾5枚,第一枚五边形,第二至第四枚六边形,宽均大于长。肋盾4对,呈不规则四边形。缘盾12对,两侧的缘盾微向上翻。各盾片均有同心纹及中心疣轮。缘盾的中心疣轮位于外侧后缘。肋盾的位于背上方。椎盾的位于后缘中线。
腹甲平,前缘平直,后缘凹入。各腹盾缝的长度依次为:腹盾缝>胸盾缝>股盾缝>喉盾缝>肛盾缝>肱盾缝。腋盾及胯盾大。无下缘盾。各盾缝不平直。甲桥明显。四肢有横列的大鳞。指、趾间满蹼,前肢5爪。后肢4爪。尾长,末端渐趋尖细。
生活时头及四肢背面栗色,头的侧面及腹面色较淡。有鲜明的黄色细线纹从吻端经眼、头侧并沿头的背、腹向颈部延伸,共计约40条,在咽部还形成黄色的圆形花纹。腹部淡棕黄色,每块盾片的中部有一栗色大斑。四肢及尾亦饰有黄色细纵纹。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花龟喜栖息水中,受惊后即潜入水底,耐干旱,无水之地也能生存。
生活习性
花龟属水栖龟类,嗜水性强,有上岸晒背的习性,性情温顺,不攻斗、不咬人,适应性广且生命力强。气温25℃以上、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时,花龟喜爬上露台或岸边晒背,高温季节白天很少活动。花龟适应性广,生命力强。常栖息于小河塘中。喜静,受惊后即潜入池底。性情较温驯,不爱争斗,不咬人。
花龟有群居的习性,一般是两只一起穴居,多的时候一穴有7-8只。花龟是变温动物,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份为冬眠期,4月份开始活动,高温季节,白天很少活动。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白天隐蔽于洞内或水草较多的地方,高温时潜入水底,傍晚活动频繁,晚上喜伏于浅水处,四肢伸展憩息。当水温低于20℃时,基本不吃食,24℃时才开始吃食,6-10月份为旺食期,其中7-9月份最旺盛,11月份气温下降,吃食渐减,直到停食进入冬眠。花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白天隐蔽于洞内或水草较多的地方,高温时潜入水底。傍晚活动频繁,晚上喜伏于浅水处,动物性饲料(小鱼、虾、螺、蚯蚓等)和植物性饲料(玉米、地瓜、南瓜和各种水草、蔬菜等)均能采食。
分布范围
花龟分布于中国上海、江苏、浙江、福建、香港、广东等地,在越南等国也有分布。
繁殖方式
繁殖习性
花龟的繁殖与一般乌龟基本相似,其体重250克以上即可交配产卵。2-6月份为产卵期,4月产卵高峰,每年产卵1-3批,卵较大,长椭圆形,壳白色,厚且坚硬,每窝产卵10-20枚,孵化期为2个月。卵长径29.6-47.0毫米,短径19.4-27.5毫米,重6.2-10.0克。龟卵的人工孵化,把卵放在沙盆或沙箱中,一层卵一层沙,最上面也盖沙,定期淋水保持沙湿润,把盆或箱放在室内,一般温度在28-33℃之间,63天左右幼龟就破壳而出。
花龟雌雄个体差异较大,雄龟个体小于雌龟,雄龟通常在380-1000克之间,雌龟个体可达4500克左右。雄龟背甲超过10厘米已有性特征,雌龟尾细且短,肛孔距腹甲后缘近;雄龟尾粗且长,肛孔距腹甲后缘远。人工养殖状况下,3年左右成熟,随着年龄增大,产卵量逐年增多,受精率增高。
人工繁殖
花龟是多次产卵的动物,亲龟首次产卵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亲龟所产卵质量的好坏,与产卵前的培育密切相关。只有加强亲龟在产卵前的培育,保证满足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亲龟才能顺利产卵。亲龟产卵前的培育,必须做到以下几项要求:投喂营养全面、比例均衡的饲料。改善水质,保持龟池的洁净。保持环境的安静。
花龟为体内受精。雌雄交配时的气温为20-30℃,交配时雄龟爬在雌龟背上,交接器插入雌龟体内。交配和产卵通常在水中进行。产卵期较长,一般2-6月都可见产卵,而产卵旺季在3-5月中旬,产卵时间多在黄昏后至黎明前。
产卵前,雌龟要选择适宜产卵的壤土,因此雌龟要产卵时就爬进产卵场,找到适宜产卵地点后,用前肢抵住支撑身体,后肢掘穴。穴口一般为5-10厘米,穴口小内洞大,穴深约15厘米,掘好后雌龟便产卵于穴中。产卵前需检查产卵场内沙土是否合适,若产卵场沙土干燥,应每天或隔天傍晚洒水,确保产卵床湿度。每天清晨开始收集龟卵,将卵放于一盛有蛭石或者沙土的方形木箱内,上面盖潮湿毛巾或海绵。
孵化的介质用具有蛭石的红土。使用前先喷水并搅拌,使孵化土均匀的吸收一定水分,保持潮湿,含水率通常为7-10%。收集的卵放置在50厘米×100厘米的木箱中,箱底铺红土5厘米,将卵平放埋于中间,卵间距离2-10毫米左右,可放置2层。孵化箱放于保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8-34℃。每天早晚检查1次,孵化土颜色变淡则喷水。孵化6-7天后,将有白色受精斑的卵挑拣出来,放置于另一个孵化箱进行孵化。孵化后期,在孵化箱上加盖翻檐或沙网,避免龟爬出孵化箱。人工孵化条件下,温度28-34℃时,孵化期55-63天。
养殖技术
刚孵出的稚龟重4.1-6.9克,背甲长26-35毫米,宽22-27毫米。稚龟出壳后,不应立即取出,让龟在孵化箱内1-2天后,将腹部肚脐完全收缩的龟拿出,放于盆中饲养,水位0.5-1.0厘米。肚脐未完全收缩的则继续留在孵化箱中静养。龟开食后移入幼龟池,水深约50厘米,池内放养浮萍,投喂碎肉、鱼肉等动物性饵料,饵料放置在斜坡上。
池塘条件
花龟的饲养池,可用土池、水泥池、砖石池等,面积大小视龟数量而定。池周设陆地,并有一定的坡度,以便龟从水中爬上岸,陆地上设若干沙堆,供成龟产卵用。池水深60厘米左右,水中种些水生植物,供龟夏季避暑。池周设洞穴,供龟栖息。陆地四周筑矮墙,高度在50厘米左右,墙顶做成“丁”字形,防龟爬墙逃逸。
龟苗放养
龟放养于室外池塘。放养前池塘按照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进行,先后经过清池、晒池、消毒、放龟。龟放养在池塘岸边,让其自己爬入水中,避免出现龟溺水现象。
饲料
花龟的饲料不管是动物性的还是植物性的均可,但要保证新鲜。夏季炎热,宜于下午4点以后投喂,气温不高时,可在早上投喂。投料不宜过多,防止残饵污染水质。养龟池水色呈浅绿色,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水泥池水易变质,应及时换水。花龟抗病力强,但高温易致龟昏迷而死。鼠、蚊、蚂蚁常危害龟卵和幼龟,应注意防范。同时,要防止农药和污水流入池中,以免龟中毒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饲养管理
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包括巡池、检查吃食状况、增减水位、消毒等。巡池早晚较适宜,每天2-3次;若当天喂食,应查看龟剩余食物情况,结合近期投喂量,评估龟的健康。查看水位和水质,适时排放老水,添加新鲜水,每1-2个月排水2/3,然后再注满,水位保持1.5米左右。消毒药物使用生石灰粉,每月泼洒1次。巡池时注意观察水面和岸边的龟,对长时间不沉水、白天停留岸边、受惊扰后反应迟缓的龟,应及时捞出,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病害防治
龟病发生一般与环境、龟体本身和饲料、病原有关。保持良好的养龟环境,如水质符合养殖要求,周围安静,龟的栖息地合理而科学等,能减少龟病的发生。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花龟甲壳加工成龟板,具有滋阴降火、补心养肾、强筋壮骨等功效。龟板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总量达到27.86%,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需的几种氨基酸。此外,龟板还含有很多人体必需的常、微量元素,其许多药用效果与其含有的这些营养成分有关。
花龟是一种高级滋补品和贵重药材,其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花龟蛋水分含量高,口感嫩滑;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低,呈味氨基酸含量高,口感鲜美;蛋黄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龟蛋是一种高营养价值蛋类。
营养价值
龟肠和龟胃中富含钠、钾和磷等多种常量元素,尤其是钾和磷含量较高。钾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中,与骨骼肌,神经传导,心肌活动等生命活动关系密切,是体内核酸、许多辅酶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丰富的钾和磷的含量赋予了龟肠和龟胃较高的营养价值。
经济价值
商品花龟出肉率可达85%,肉质细腻,无异味,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高级食品,是时尚的名贵佳肴,花龟在世界范围市场极为畅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属于极危(CR)。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0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Ⅲ。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爬行类)——濒危(EN)。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18项)。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仅限野外种群)
种群现状
与世界上其他龟类一样,由于受到环境变迁、栖息地破坏、水体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因素的影响,花龟野生资源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2021年被中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公布的数据,2000年亚洲龟鳖贸易工作组评估的结果是中国作为花龟最大的分布区,野外种群属于濒危状态。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缩写CITES)附录Ⅱ物种,受到国际贸易保护。
濒危原因
花龟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为滥捕,花龟数量明显下降。
在诸多影响因素中,过度利用是导致亚洲龟类种群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花龟由于其分布较广,栖息于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地域,在历史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种食用和药用龟鳖之一。
随着宠物贸易和市场的发展,花龟又因其美丽的外表和易于饲养的特点,也在近20多年来成为了主要的龟类宠物。并且大量的原始生态林遭到破坏,使得花龟的栖息地遭到大量破坏,这些因素加剧了花龟野外种群的衰减。
保护措施
在保护实践和行动中,中国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和保护工作者非常重视对花龟的有效保护研究和探索。国家林业局从2003年起,启动了《中国龟鳖养殖状况》调查项目;从2010年起,启动了《中华花龟野外放归》计划。
2011~2012年,在中国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和海南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局的组织下,海口九州龟类动物研究中心和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在海口泓旺农业养殖有限公司、海口泓盛达农业养殖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从花龟海南种群人工繁殖的子代优选个体,精心野化,完成了野外放归计划。
在中国,花龟的养殖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养殖场存栏花龟种龟已达25万只,年繁殖量达100万只,在本土龟类养殖中仅次于乌龟,位列第二。仅海南省一家龟鳖养殖场,2012年繁殖花龟达10万只,出口欧洲达3万只。科学的人工驯养繁殖不仅满足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花龟的需求,也从另一个方面极大的减轻了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和过度利用,为这一珍贵物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美国,新泽西、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等几个州中均有由龟类爱好者成立的龟类协会,他们能为当地的龟类研究保护发起倡议,募捐经费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龟的损失,并且教育公众要保护野生物种。
热点新闻
1834年,英国动物分类学家乔治·格林(George Green)根据收集自中国的标本,最先将其定名为Emys sinensis,英文名为Chinese Striped-neck Turtle,这个标本保存在大英博物馆(BNHM)中。在此之后,他又建立了花龟属(Ocadia),并将此龟归入该属,更改名称为Ocadia sinensis。截至目前,根据相关研究,花龟的科学名称(学名)为Mauremys sinensis。和中国著名的乌龟和黄喉(拟)水龟属同一个家族(即拟水龟属),与仅分布于日本本州、九州和四国诸岛的日本石龟(Mauremys japonica)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中国考古出土的龟甲中也有中华花龟。1930年,中国的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先生通过对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龟甲的研究,发表了题为《河南安阳之龟壳(Notes on the shell of a land tortoise from the ancient ruins of Annyang)》的研究报告,把这些龟甲定名为安阳陆龟(Testudo anyangensis)。后来经过多名学者研究,认为此龟应为中华花龟。
参考资料
Mauremys sinensis.iucnred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8 14:31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