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军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为毛泽东写于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背景介绍
右路突围部队为第二纵队之第十三旅、第十五旅1个团、第三五九旅、干部旅及中原军区机关,共约1.5万人,由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26日晚由宣化店向西北方向移动。29日晚,在信阳以南的李家寨及柳林车站间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越过平汉路。国民党军急调整编第三、第四十一、第四十七师以及位于陕南地区的第一战区之整编第九十、第一、第七十六、第三十六师各一部尾追、堵截,先后在天河口、苍苔地区,南阳以西、丹江以东地区,荆紫关及滔河以南的白桑关、南化塘地区,郧西西北的梁家坟、漫川关地区,组织多次大规模的截击、合围。突围部队或以昼夜兼程的急行军先机冲出敌人的合围圈;或以小部阻击追敌,掩护主力加速开进;或以殊死的反复冲击,突破敌人严密布防的阻击阵地,历经艰险,终于冲破敌人的重重追堵合围,胜利地进至陕南的商南县境,与在当地坚持斗争的陕南游击队会合。8月3日,成立鄂豫陕军区。第三五九旅则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继续北进,沿途冲破优势敌军的多次追击、堵截,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一部接应下,于8月底进入陕甘宁解放区。河南军区部队2000余人在掩护主力突围后,随右路突围部队前进,于8月初进至豫陕边的卢氏、灵宝、雒南(今洛南)等地开展游击战。
左路突围部队为第一纵队(欠第一旅)及第二纵队之第十五旅(欠1个团)共1万余人,由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率领,于26日晚由光山县的泼陂河向西移动,7月1日越过平汉路,冲破敌整编第六十六、第七十五师等部在宜城东南的流水沟等地的堵截,7月26日进入武当山区,在竹溪、竹山、房县、保康、南漳等地分散活动。8月上旬,与由安陆向西突围,原拟入川,受阻后返回的江汉军区部队,在房县西南地区会合。27日,成立鄂西北军区。
担任迷惑与牵制敌人任务的第一纵队第一旅,于6月26日开始行动。为造成敌人的错觉,部队先向西,再折而向东,于29日在麻城以北突破敌封锁线,随即以强攻手段打通敌凭险扼守的鄂皖边咽喉大牛山,进入大别山,克服了高山、峻岭、暴雨、洪水等重重险阻,冲破了敌人的多次拦截,连续行军、作战20余天,终于在7月20日进入苏皖解放区,改归华中野战军序列。鄂东军区部队掩护主力突围后,积极活动于麻城、太湖(县)、霍山等地。两个月来,中原我军以无比的毅力,突破敌军重重包围和堵截,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主力,创建了两块游击根据地,并留置小部分兵力坚持鄂东和鄂中地区的游击斗争。
内容
郑李[1],并转中原军全体同志,并告刘邓,徐薄膝王,陈谢王韩[2]:
我中原各部为着反对卖国贼蒋介石的进攻,从去年七月起在陕南、豫西、鄂西、鄂中、鄂东、湘西等地,在极端困难条件之下,执行中央战略意图,坚持游击战争,曾经钳制了蒋介石正规军三十个旅以上,使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所有参加这一英勇斗争的指战员,均为全国人民所敬佩,中央特向你们致慰问之意。所有参加这一斗争的部队,在和优势敌人的艰苦战斗中,虽然遭受了不小损失,但是基本骨干依然保存。中央希望你们在位三、先念二同志领导之下,加紧学习,根据中央路线检讨经验,团结一致,准备为着执行新的战斗任务而奋斗。
中央
五月二十八日
注释
[1]郑李,指郑位三、李先念,当时分别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副书记和第二副书记。
[2]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徐,指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人,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薄滕王,指薄一波、滕代远、王宏坤,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第二副司令员和第三副司令员。陈谢,指陈赓、谢富治,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王,指王新亭,当时任太岳军区司令员。韩,指韩钧(1912――1949),河南新安人,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
出处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