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眉手织布一直是新安县农村重要的家庭副业,当地女人几乎没有不会制作的。手织布既形成于黄河文化带这一特定地域,也形成于当地人敦厚朴实、爽朗正直的性格气质。黛眉手织布天然的韵味、粗朴的质地、鲜亮的用色,契合了豫西人民敦厚实在、热情率真的品格,体现着人们朴素的审美直觉和约定俗成的价值判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黛眉手织布把古朴典雅的天然本色,无一掩饰地展现,个性独特而不炫耀,为繁华的现代都市注入一股清泉。
关于黛眉手织布工艺的最早记录,出自《战国策·秦策·秦武阳谓甘茂章》,新安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查阅史料时,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新安县一带的纺织技术就已经趋于成熟,不过这时候民间纺织的还是麻布或丝绸。20世纪70年代,黛眉手织布技术在新安农村普遍存在。“家家闻机杼,户户纺织忙”。当地妇女几乎都会织布,产品也多为自给自足。鼎盛时期,平均每三四户人家就有一台织布机。其传承技艺采用的是家庭传承模式,家中的女性长辈会手把手地把纺织技艺传承给下一代,很多人家能独立进行不同工艺。
黛眉手织布织造工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主要经过纺线、染线、经线、刷线、织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这种布采用纯天然彩棉为原料,按照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用脚踏木板机精心织出,又经过手工的勾织、刺绣、插花等工艺,赋予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经过数十道手工工艺,别出心裁的裁剪、加工、缝纫而成的现代家庭享用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