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镇,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地处获嘉县城西南,东南与
大辛庄乡毗邻,西南与
徐营镇接壤,西与
史庄镇为邻。距获嘉县城9千米。行政区域面积24.7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中和镇户籍人口33107人。
历史沿革
1957年,为中和中心区。
1960年,建立中和公社。
1983年,改为中和乡。
1992年,改为中和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中和镇辖东街、西小吴、东小吴、西街、南街、北街、羊二庄、小官庄、后寺、三刘庄、东街、大官庄、小营、前五福、后五福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2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中和镇辖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东街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中和镇地处获嘉县城西南,东南与
大辛庄乡毗邻,西南与
徐营镇接壤,西与
史庄镇为邻。距获嘉县城9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4千米,行政区域面积24.78平方千米。
水文
中和镇境内有五支排、六支排、五福排、公路排等5条河道,总长15000米,河网密度1.2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2.3亿立方米,年排涝量3.6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2011年,中和镇有耕地面积2.2万亩,人均0.75亩。
人口
2011年末,中和镇辖区总人口29043人,城镇常住人口8952人,城镇化率30%。另有流动人口1327人。总人口中,男性14768人,占50.85%;女性14275人,占49.15%;14岁以下4401人,占15%;15~64岁21529人,占74%;65岁以上3113人,占1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8695人,占98.8%;回族348人,占1.2%。2011年,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长率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74人。
2017年,中和镇户籍人口31280人。
截至2019年末,中和镇户籍人口3310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中和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899元。
2019年末,中和镇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4个。
农业
2011年,中和镇农业总产值达到30360万元。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083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花卉。
中和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6万头,家禽饲养量58.3万羽。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480亩,产量96.5吨,主要品种有晚秋黄梨,苹果等。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0.1万台(辆)。
工业
中和镇工业以加工业为主导产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4家,职工58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7111万元,比上年增长29.1%。
交通运输
中和镇有获武路过境,向东北通向史庄镇,向西南通向徐营镇。2011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230辆。2011年末,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3条,运营总里程达8.1万千米,公交运营车辆10辆,客运量3.6万人次。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1997年,中和镇建成镇有限电视转播站,有25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覆盖10个村,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100户。2011年末,各类文化艺术团队11个,综合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4个;文化大院8个。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中和镇有幼儿园20所,小学9所,初中2所,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普通高中1所,专任教师63人。2011年,教育经费达809.6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中和镇有综合卫生院1个。专业卫生人员24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492人,参合率99.8%;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4岁。
社会保障
2011年,中和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0户。农村最低社会保障户数640户,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1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9人。自然灾害受灾人口3000人,紧急转移安置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0亩,倒塌房屋15间,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救灾支出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0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3人,接收无军籍职工1人。2011年,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2680人,交保险金13.2万元,享受待遇342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34人,比上年增加3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36人,比上年增加5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中和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60千米,投递点140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4个,电话用户普及率65%;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16.5%;光缆线路总长5千米,主干电缆达20对千米,宽带接入用户1500户。
2011年末,中和镇有镇区铺设自来水干线水管42千米,年工业用水7万吨、生活用水9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6%,年人均生活用水3吨:排水管道9千米。
2011年末,中和镇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1座,高压输电线5条,总长度52千米,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9.9%。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汉朝时有南和村,北和村,中和村,因社会不稳定,不断发生战乱,三个村合并为一个村,起名中和村,清朝乾隆年间名中和集、中和社,今名中和镇。
民俗民风
中和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东街村背妆、高跷;后寺村霸王鞭、黄杠;北街村抬阁;小营村蹦蹦猴、小官庄舞狮、南街村盘鼓,三刘庄村旱船等,举办的文化节有中和街农历正月初八水市、羊二庄二月十五老君庙会和十月十五三官庙庙会,后寺村寂照寺正月十三和四月初八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