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行书)金银纪念币,是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2年7月12日发行的金银纪念币。该套金银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4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发行背景
中国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中国书法是在汉字信息传播过程中,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表现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和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发展而演变,最早的汉字可追溯至商代的甲骨文。在其后的朝代更迭中,汉字的书写记录功能发展成为具有审美功能的书法艺术,并依次演进形成了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中可谓独树一帜。2009年9月中国书法申遗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始终伴随在中华民族的诞生、发展、成熟与兴盛的各个时期。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全人类民族文明的伟大见证。中国书法也是世界公认的历史最为悠久,并极具鲜明民族特征和深厚美学意蕴的艺术种类,是世界上唯一最具抽象意味、最具实用功能的视觉艺术。书法艺术将汉字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被历朝历代高度重视和推崇,从而连绵不绝地发扬和传承。从古至今,中国涌现出无数的书法大家,国宝级的书法作品遍布世界各大博物馆。书法艺术具备理论深厚、书体完备、传承有序、风格众多、内涵深厚、影响深远等典型特征,是一座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丰碑。
为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展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国书法文化保护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于2018年开始首次以书法艺术为表现主题,发行中国书法艺术系列金银纪念币,该项目以中国书法演变进程:即篆、隶、楷、行、草等五种字体为表现内容。计划分五年发行(每年一组),每组五个规格。全系列纪念币通过方寸币面所展现的不仅是单纯的书法造型艺术,而是深层的中国汉文化发展史,折射出中国古文字学、金石学、美学的博大与深厚。随着各组纪念币的逐年发行,中国古代经典书迹将得以精彩再现,中国金银币设计师将以此为载体,力求以点带面地不断呈现中华民族汉字演变与发展,使书法艺术爱好者和钱币收藏者感受不同书体的独特艺术魅力,在浮雕的起伏之间感知书法巨匠们的精神世界。
行书即正书之变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称之“行书”。“夫行书者,非草,非真,离方,进圆,在乎季孟,兼行草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行书相传始于汉末,流行至今。
作为全系列的第四套纪念币,中国书法艺术(行书)金银纪念币定于2022年7月发行。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8克金币1枚、150克银币1枚,30克银币3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2021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中国书法艺术(行书)金银纪念币项目。
2022年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中国书法艺术(行书)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4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发行工作
中国书法艺术(行书)金银纪念币由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铸造,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销。
制币参数
币面图案
钱币赏析
中国书法艺术(行书)8克金币无论是取材、构图还是表现手法,乃至传达的意趣,流露出来的是纯粹的晋人风度。清董邦达云:“札中有‘志在优游’及‘远隔岭峤’语,辄仿佛情景,作林下萧散之致。”我们观赏此币,透过历史烟尘,看王珣自然随性的简札书写,币面间既有伯远帖之形,又有晋名士之态,潇洒风流,随性自在,浑然一体,一币书一帖,一币更是一个时代,可谓方寸间得晋人林下萧散意。
币面整体采用左中右构图方式,这既是最适合视觉流程的构图形式,也是汉字的常规结构,而书法艺术正是根基于汉字的书写艺术,构图已现书法之魂。《伯远帖》中的点题之笔“优游”占据了金币的中部最大块面,字迹斑驳痕迹与原帖完全一致,书法字上下为无边设计。左侧将云水纹作为背景,上刊面额100元。右侧原帖中的文字为“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币面整体宾主显明,疏密错落,变化掩映,互有牵连又独立成章。中部“优游”两个大字,展现《伯远帖》的用笔风格和结体韵致,右侧的原帖节选则可观《伯远帖》的章法布局,点与面的联动展现其帖之形意全貌,呈现出严整又疏朗,厚重又轻盈的艺术美感
“优游”二字的线条运动感极强,“优”字之末笔,出笔含而不露,“游”字之起笔,坚定直入顿挫明显,两字点画流动、游走清晰,富有弹性;再观,“优”字结体开张,右部却严密不透风,收笔含蓄,“游”字小角度连续折画,动感冲击非常强劲,收笔处以舒缓的长线条向上撇画,两字既有险劲的冲击力,又有沉着的静穆感,充分展示出其纯粹的晋人韵致;配合币面左侧那似云又似水,具有朦胧美感的云水纹,展现出帖中所感怀的自由自在,天下优游的情怀。又因为字迹的斑驳保留了下来,更有历史自在人心的蕴涵和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右侧是《伯远帖》的开篇节选“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可观原帖的章法布局,没有大起大落的诡谲,只是随手而就的自然潇洒,“顿首”的书写呈自然符号化,带起一个节奏,“伯远”二字稳重静穆中微有动感,又自成一个节奏,再看到“期群從之寶”,纵势与横势的生动对比,又呈现出一个节奏,就币面上呈现的开篇节奏部分,前段简淡、中段稳重、末段疏朗,将《伯远帖》自然平和的基调中流露出潇洒随性的韵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币面上连弧状双线纹构成云水纹,则是一种极具形式美感的装饰纹样,又似云水流动,又似云团霞雾,它象征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之意,也将《伯远帖》自然闲散、不羁随性的形式美感进一步直观展现了出来。
这枚金币背面采用镜面底面,主图案采用多层次喷砂,文字和面额采用喷砂,虽然工艺上创新不多,但多层次喷砂的细腻处理非常出彩,精准还原了原帖上的历史斑驳部分,通过控制喷砂的薄厚与疏密,展现出纸本在千年尘埃中无法避免的裂纹和断口,在斑驳痕迹中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气息,呈现出《伯远帖》的原生态形貌。
人间得自在,几分优游心,作为“中国书法艺术(行书)金银纪念币”中唯一一枚金币,将《伯远帖》作为表现主题,将“优游”作为表现重点,不仅仅是因为其在行书发展历史上的历史地位,更因为其中蕴含的人生态度,观照的正是当下。
中国的书法艺术从来都是人心人情的自然映照,中国人以独有的笔墨方法来传达心声,尤其是行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潇洒随性、飘逸灵动,所谓行文如流水,落笔如云烟,水与云正是最不讲究形式,最在乎瞬间灵性。《世说新语》中对王珣最动人的刻画就是讲他的真情和深情,《伯远帖》墨迹和文字更是把王珣的心境发挥到了极致,甚至体现出了王珣对人体生命本身的感悟。伯远其人,究竟是谁,已不可考,但从王珣的行文落笔中可以看出他对伯远其人志向高洁,常年在山水之间游历的推崇和敬佩。
观币,观人,观心。志在“优游”,并不是说要立刻抛下世间俗物去云游四方,推崇的却是其中蕴含的自然通透、放眼未来、放眼远方的人生态度。当下社会,虽然每个人都背负着很多压力,但我们可以在努力的同时,用逍遥优游的态度面对生活,让自己的心通透起来,去欣赏更多的雅音欢乐,感受更多的欢喜确幸,这样才能积极地去面对和化解各种困难。
行书即正书之变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称之“行书”。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相传始于汉末,流行至今。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及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其中,《祭侄文稿》因珍贵的文物价值、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备受重视。
《祭侄文稿》,全名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文稿》,由颜真卿所书,是为了祭祀侄子颜季明而作的文稿草稿。颜季明是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之子,安史之乱时,颜季明随父亲抗击安禄山,父子先后被俘,慷慨就义。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让侄子颜泉明(颜季明的兄长)至河北寻得颜季明头颅,挥泪写下《祭侄文稿》一文,全文共234字。该作流传有序,现存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中有大量涂改,是颜真卿气贯天成的不经意之作,饱含了家国情怀,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和对乱臣贼子的痛恨。通观作品全篇,行文如泣如诉,悲愤之气跃然于字里行间,即便经历千年,仍然能使人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情绪状态。
从书法技艺来看,《祭侄文稿》有如下特点:其一,笔法上取法篆籀,以中锋为主,并以藏锋出之,用笔圆转遒劲;其二,结体章法上开张自然,左右结构的文字向两侧拉开,虽然夸张却相互呼应,实则形散神聚;其三,墨法上渴涩生动,疾书直追泉涌之思,但却能做到字有断连,连不乱意,断不失情。凡此种种,构成了《祭侄文稿》气壮山河的伟岸之态。更重要的是,《祭侄文稿》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杰作,元代鲜于枢称其为“天下行书第二”。
“中国”一词在中文语境中原指中原地区,最早出现于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的一句铭文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但由于其“国”字的写法与“或”字相通,为避免歧义,正面图案改从春秋晚期蔡侯申钟的铭文中提取了飘逸秀美、具有修饰之美的“中国”一词。金文周围衬以春秋时期青铜器龙纹钟上的对称式卷龙纹,展现为玺印外观,具有强烈的金石气息,形成了中国书法艺术金银纪念币项目共同正面特有的文化符号。
“阶庭兰玉”典出《世说新语·语言》:“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出现于《祭侄文稿》第八行,所属整句为:“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这句话的意思是:“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阶庭兰玉”为规范的行书,以提笔法书写,一字一顿,笔法外拓,虽然笔墨淡然,线条纤细,却具有力透纸背的苍劲感。每个字都有各自的特点:“阶”行笔采用游笔,点画连带,脉络相通。耳刀旁的轻灵与重拙相得益彰。“庭”之广字头,上点倾斜居中。左尖横起笔露锋,收笔藏锋,轻巧灵动。竖撇起笔、行笔前半部同写竖画,行笔过半才向左下弯转,轻快出峰。“兰”形体方正,右竖稍长,竖钩为涩笔写就,线条富于苍劲之气。“玉”之王字连写。点靠右下,体势斜侧。其形长而圆浑,笔意内含。再观摩四字之整体,如同见到意气风发、志存高远的颜季明。
值得注意的是,后文紧接“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惊心触目的笔墨,令人感受到颜公的悲愤之情,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而“阶庭兰玉”就显得美好易逝,使人深深惋惜。
银币背面对“阶庭兰玉”进行了放大处理,清晰、忠实地还原了其书法特征。画面左侧的兰花,衬托出文字冰清玉洁的气质。而画面右侧的局部文字中也包含“阶庭兰玉”,但结合作品本身的历史,却给人以惋惜英才凋零之感。总的来看,背面的画面布局符合黄金比例,元素虽多但全无纷乱感,兰花的花枝、钤印、面额被巧妙安排,为画面增添了生动性。
此外,银币背面在工艺运用上也很讲究:整体采用镜面底面,主图案采用多层次喷砂工艺,项目文字和面额采用喷砂工艺,营造了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与《祭侄文稿》行云流水的笔法相映成辉。
《祭侄文稿》彰显了忠烈节义之正气,其雄浑遒劲之势令人为之倾倒。这枚30克银币完美地还原了原作的气质和神韵,殊为难得,亦会使收藏者产生心灵共鸣,受之鼓舞而果敢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