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金基地市,位于广东省
揭阳市,2005年8月,揭阳市被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国五金基地市”称号。在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揭阳市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活跃和有一大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优势,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扩大五金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加大企业和财政投入力度,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健全的配套体系,五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与揭阳市共建五金产业基地成效显著,对社会经济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揭阳市与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共建五金产业基地后,五金生产企业户数、产品品种、产量、从业人员数量等迅速增长,规模进一步扩大。2007年,全市共有五金生产企业2894家,比2004年增加222家。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458家,比2004年增加70家;年销售额收入超亿元企业26家,超5000万元企业52家,超500万元企业380家,分别比2004年增加9家、16家、45家。全市五金工业总产值258亿元,从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5%以上。五金产品涵盖
建筑五金、装饰五金、日用五金等十几个大类,品种达2000多个,其中
不锈钢制品占有全国市场份额的30%左右。揭阳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五金产业规模的扩大,为产业配套的企业迅速衍生增长,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健全,五金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到2007年,全市拥有五金制品生产服务配套企业386家,信息咨询、运输仓储、信用担保等服务机构近100家,建立了揭阳市五金制品检测中心、揭阳市大立模具技术开发中心等一批水平较高的专业检测机构。我市已基本形成了从原材料生产、工业设计、装备制造、配件加工、产成品、市场交易到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条,五金产业逐步走向分工协作、注重专业、科学配合、共同发展的生产格局,产业辐射和集聚能力与效应大幅提升。全国各地的五金及其配套企业纷纷来揭阳采购、投资生产或设立分支机构。
2005年以来,揭阳市五金企业紧紧把握与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共建产业基地的机遇,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开展自主创新,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3年来,全市五金企业投入科研和创新资金累计达50 多亿元,生产装备向自动化、数字化、高精密发展,生产设备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从原来的30%上升到51%,不少企业从单机生产发展成为流水线生产,五金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大大提升。企业还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着力引进和培育专业科技人才。全市已有省级以上
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01家、五金技术中心5个、五金科研开发中心51个、专门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52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447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8人,拥有专利1200多个。
揭阳市五金生产企业通过走质量兴企、创新发展的道路,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创造了不少名优产品。兴财、顺达、骏业、庆展、晨光等企业的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2007年,全市五金产业有国家名牌产品 1 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 33 件、省名牌产品 9 个,省级以上名牌达到48个,比2004年增加34个。
揭阳市专业
不锈钢制品交易市场不断建设完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辐射能力大幅提升,有效地拉动了企业生产。为适应五金产业不断发展的趋势,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我市整合仁港、乔南等不锈钢交易市场,专门建立了五金不锈钢制品博览中心和揭阳(国际)金属材料市场,还设立了“揭阳五金网”和“五金交易网”等网站,引导五金产业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中德金属生态城,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滘镇,建设中德金属生态城,是我国创新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国际合作方式、创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模式的积极探索。广东省将努力把中德金属生态城打造成为中德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传统优势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推进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的示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7万亩(2467公顷),开发面积约2万亩。金属生态城内重点打造“中国金属原材料、金属制品交易平台”,“中国金属科技创新、工业设计平台”,“中国金属制品生产、机械制造平台”,“废旧金属回收再生平台”,“中国金属产业人力资源平台”,“中国金属产业金融平台”六大转型升级平台。中德金属生态城采用“政府指导、协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计划总投资1500亿元,项目到2020年全部建成,预计年创工业总产值超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