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是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肖知兴。
内容简介
本书从各个角度阐释了影响中国企业创新的各种因素,以及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观点深刻犀利。并且作者最终提出了创新的“不唯上,不唯人,只唯我”的核心理念。
作者简介
肖知兴  1972年生于江西吉安,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组织行为学博士,现执教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他的学术文章发表于《管理科学季刊》、《管理与组织评论》和《组织行为与人类决策》等国际一流期刊。中文著作有《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东张西望》、《论语笔记》和《纸上谈兵说管理》等。
图书目录
第1章 为什么现代科学不是起源于中国——从学科看创新
产权 vs 创新——经济学角度
自由 vs 创新——政治学角度
信任 vs 创新——社会学角度
个体 vs 创新——人类学角度
分析 vs 创新——心理学角度
· · · · · · (更多)
第1章 为什么现代科学不是起源于中国——从学科看创新
产权 vs 创新——经济学角度
自由 vs 创新——政治学角度
信任 vs 创新——社会学角度
个体 vs 创新——人类学角度
分析 vs 创新——心理学角度
原则 vs 创新——宗教学角度
环境 vs 创新——地理学角度
中国创新的机遇
第2章 中国的创新之路为什么一波三折——从历史看创新
变局与近世中国创新
近世中国思想创新谱系
文化重建的重任
第3章 企业创新到底是什么——从管理看创新
不同类别的创新
创新的逻辑
创新的战略
全球创新
第4章 中国企业如何进行创新——从实践看创新
比亚迪神话
潮来天地青
东富龙出水
第5章 中国的创新有没有未来——从现实看创新
权力文化
关系文化
现世文化
不唯上、不唯人、只唯我
精彩书评
我们了解创新吗?
作者:郑渝川
《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这本书的作者肖知兴,是组织行为学博士,现执教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思想深受亨利·明茨伯格的影响,此前曾出版过《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东张西望》、《论语笔记》和《纸上谈兵说管理》等著作。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一书,跟作者之前的多本著作一样,会在读者群中激起两重截然相反的评价。
对于喜欢肖知兴的读者而言,他的著述风格跟国内同行大相径庭,有点类似于欧美纸媒专栏作家的风格,文字简练平实、娓娓道来、逻辑结构简单。其文中常常穿插多学科的道理、或历史故事、或时事新闻,通过案例及其比较分析来推导出结论。
例如,在这本新书的第三章“企业创新到底是什么——从管理看创新”,作者就以对管理学、商学多领域多学派的熟稔,在不到40页的篇幅内,引导读者理解创新的类别、逻辑和战略,让人仿佛听了一堂普及型的创新课,能够分门别类的洞悉各种导向以及各种资源支撑下的创新,却不会由此感到乏味或者陷入模型与术语的煎熬。
这也由此引出批评者的理由。毫无疑问,许多中国学者更善于写的是教材,而介于学术与大众之间的随笔,在案例资料的严密性、学说的完整性两方面自然会存在不足。具体就肖知兴的作品(既指这本新书,也包括之前的各本)而言,在书名这样一个大标题之下,各章节之间的关联并不紧密。
比如《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第一章指称,近代以前的中国未能孕育出现代科学成长的可能,可以从七大学科切入。在涉及在人类学角度时,作者将集体主义主要定义为创新的阻碍,但其后第三章在引述到日本企业管理风格,却并不讳言索尼丰田等日企创新创造案例与集体主义的正向关系,而第四章在举出比亚迪等多个企业案例时,再次涉及到这种矛盾。
甚至就学术视野而言,《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第三章所列举的多维度创新的导向、路径、实现方式,本身可以拿回来,对其第一章穷尽一切角度、归纳的传统中国与科学之间的对立关系,进行适度的证伪。而书的第二章“从历史看创新”一节中,亦能在一些角落找到表述不准确、概括不清晰乃至学术硬伤的地方。
当然,我并不怀疑这本书对于恰当的读者群,会具有必要的启发和引领作用;但仍然认为,就作者字里行间体现的学术功底、理论结合实践问题的相融力以及文字黏性,本来可以把各篇优秀的管理随笔组合得更好。
本文发表于《城市经济导报》5月12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4 09:3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