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人类学系、社会政策系。
办学历史
1984年,郑杭生先生主持建立社会学研究所,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在新时期正式恢复重建。
1985年,学校建立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硕士点。
1987年,建立社会学系。
1993年,建立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博士点。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始建博士后流动站。
2003年4月,原社会学系、人口学系组建成立社会与人口学院。
2024年4月,社会与人口学院更名调整为社会学院。
2024年5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正式揭牌。
学术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办有《社会学评论》和《社会建设》两本专业期刊。创建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等多个大型连续性社会调查。创设了十余个常设性、品牌性学术活动。本院以上述专业期刊、社会调查项目和品牌学术活动为抓手,积极打造学术平台,既为本校社会学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全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极推动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致力于团结国内外同行协同创新,具有鲜明的国际性和开放性。其中,CGSS在国内首开共享数据之先河,已向全社会开放8个批次的数据。CEPS和CLASS数据亦已开放。牵头组建的中国社会调查网络(CSSN)联合全国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国内社会学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发起成立东亚社会调查(EASS),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社会调查合作组织ISSP。三个重点研究基地均向国内外同行开放课题申请和驻所研究。两个专业期刊和所有学术活动均广泛邀请国内外学者参与。
办学条件
学院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行政教辅人员19人,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多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MSW)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等重要学术领导职务,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刘新、谢宇、赵鼎新、周雪光、阎云翔等国际知名教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兼职教授,Don Trieman、Andrew Walder、Ethan Michelson、林楠、饭田哲也等国际知名教授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担任外教。
所获荣誉
社会学学科在教育部历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均排名第一或A+;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点2020年在教育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A+;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分别于2019、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文化传统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的建设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打造理论与实践并重,兼顾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科学研究高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决策咨询平台。
学校领导
组织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下设社会学系、人类学系、社会工作系、社会政策系。
机构设置详见下图。
成立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将社会与人口学院更名调整为社会学院,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高水平建设开启新篇章,标志着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步入新阶段,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学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形成新引擎。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8 19:14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学术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