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地处中国
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基层部队卫勤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现开设护理、战场救治、
药学、医学检验、放射技术、特殊诊疗、仪器维修7个专业,第二六〇医院为学校附属医院。文职人员在学校主要从事教学、教辅、护理、医技等相关岗位工作。自2007年开始招聘文职人员以来,学校文职人员队伍不断扩大,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2017年并入
陆军军医大学,称陆军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由原白求恩军医学院改建,成立大会于 2011 年 9 月 18 日在该校白求恩会堂召开。大会由总后司令部
刘卫平副参谋长主持。在全校官兵齐唱国歌后,总后政治部
陶德平副主任宣读了中央军委关于该校改建、编制调整的命令。
第三军医大学和该校签署交接纪要,双方领导先后发言。总后副政委刘晓榕代表总后党委和廖锡龙部长、刘源政委出席大会。刘晓榕向该校授旗,并宣布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改建成立。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传统优势独特、办学特色鲜明的院校,至2016年已有77年的发展历史。1939年9月18日正式建校,
白求恩同志亲自倡议并参与了学校的创建,时称“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不幸以身殉职,为了纪念他为学校创建做出的特殊贡献,1940年,学校更名为“白求恩学校”。1964年,编为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学校;1969年,命名为北京军区军医学校;1993年,更名为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外称白求恩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5月,更名为白求恩军医学院;2004年9月,改建为第四军医大学白求恩军医学院。2017年并入
陆军军医大学,称陆军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创建70年来,在各界的支持和关怀下,在一代代白求恩传人的执着追求下,我院一直在为部队培养“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合格卫生人才而不懈努力。建院迄今,已培养4万余名医务技术人才。学院始终坚持用白求恩精神建院育人,坚持为基层部队服务的办学方向,形成了既不同于地方医学院校,又有别于军医大学的办学特色。战争年代学院培养了3000多名“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和平时期学校积极探索培养部队基层“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卫勤保障人才的新路子,获得了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优秀奖。新的历史时期,学院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再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学院按照“举旗定位办特色,筑巢引凤上质量”的办学思路和“特色立系,质量建系,依法治系,人才兴系,科技强系,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求生存、谋发展,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院不仅有白求恩精神等传统优势,经过长年锤炼,养成了“敢打硬仗,善打恶仗”的过硬作风。解放前,参加过“百团大战”、晋察冀反“扫荡”、收复张家口、解放石家庄等战役战斗。解放后,参加过
抗美援朝、
抗美援越、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参加过察哈尔扑灭鼠疫的战斗和邢台、唐山抗震救灾。1985年起连续三年派出学员赴云南前线代职见习,分别荣立集体三等功。1984年和1999年,两次组训女兵方队,参加首都国庆阅兵,分别受到军委邓主席和江主席通令嘉奖。2003年抗击非典,学院张雁灵院长临危受命,出任小汤山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学院专门组建了医疗队参加小汤山一线战斗。2008年,学院先后三批抽组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参加了灾后卫生救援工作。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由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抽组的
白求恩医疗方队,作为地面受阅部队压轴亮相,成为众人关注的一道靓丽风景。在9.3阅兵分列式上,该方队女兵军姿挺拔,透着自豪,充满自信。红十字映衬着俏丽容颜,单兵急救箱昭示着医者使命。受阅女兵们纷纷表示,虽然阅兵前的训练非常艰苦,但早已成为她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