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野战部队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野战部队之一,前身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初期于1938年1月分别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2团(由湘赣边、粤赣边及赣东北等地游击队组成)和新四军第2支队4团(由闽西、闽南及浙南游击队组成)。
部队沿革
1945年11月,新四军苏浙军区第1纵队从苏浙皖边北撤东台县境,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下辖5个团,共1.1万余人。纵队成立后,在邵伯、樊川地区扼守京杭运河,保卫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今淮安市主城区)。
1946年5月,第6纵队与苏中军区独立旅合编,组成华中野战军第6师,下辖第16、第18旅,共1.4万余人。7~8月参加苏中战役。10月参加涟水保卫战。此时,新四军第7师第20旅大部编入第6师,组成第17旅。12月,参加第二次涟水保卫战。
1947年1月上旬鲁南战役期间,在苏北方向担任阻援。2月上旬,华中野战军第6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王必成任司令员,江渭清任政治委员(后陈时夫),皮定均任副司令员(后郭化若),陈时夫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谢胜坤任政治部主任),杜屏任参谋长(后皮定均兼)。第16、第17、第18旅依次改称第16、第17、第18师,共3.5万余人。
1947年2月参加莱芜战役。4月,在泰蒙战役中担任阻援。5月上旬,挺进鲁南作战,中旬回师北上参加孟良崮战役,会同兄弟部队抢占垛庄,切断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退路,为战役胜利作出了贡献。7月参加南麻临朐战役。8月编入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进入鲁西南地区作战。9月初南渡黄河,参加沙土集战役。9月底进军豫皖苏边区。12月,在平汉陇海路破击战中,会同兄弟部队于亳县(今亳州)、鹿邑、太康地区担任阻援,保障破击战的顺利进行。
1948年2月攻占兰封、考城(1954年6月,兰封、考城两县合并,称兰考)。随后进至豫北濮阳进行新式整军。6月参加豫东战役。9月参加济南战役,在邹县(今邹城)、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地区阻援。同年冬在淮海战役中,参加围歼黄百韬兵团和在蚌埠以北的阻援作战。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王必成任军长(后皮定均),廖海光任政治委员,皮定均任副军长(后梁金华),赵俊任参谋长(后李继开),蓝荣玉任政治部主任(后彭冰山)。第16、第17、第18师依次改称第70、第71、第72师,共3.6万余人。4~5月参加渡江战役。5月底北上徐州。6月,第71师南下淮北,归鄂豫皖边区联合剿匪指挥部指挥,进入大别山区剿匪。7月,第70师担任连云港地区海防任务。8月,第72师协同兄弟部队攻占长山列岛,10月归建。
1950年3月,第71师归建。5月,第24军南进浙西、闽北地区,执行修建上饶至福州公路和剿匪等任务。9月,第24军改归第9兵团指挥,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列编沿革
参加完淮海战役后,第6纵队于1949年1月改编为解放军第24军,属第3野战军第8兵团,军长王必成,政委廖海光,各师分别改为第70、第71、第72师。此后该军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长山列岛和舟山群岛的战斗。
1952年9月,第24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原属第25军的第74师(前身为淮南军区第5旅,后改为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0师)调入该军,第71师调出。
1953年春夏,在部队开展的冷枪冷炮杀敌竞赛中,第72师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用436发子弹毙伤敌214名,荣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7月该军参加了金城反击战(金城战役),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24军于1955年10月归国,属北京军区,驻防河北承德,部署在京郊和唐山一线,拱卫北京。
1968年第70师改为北京卫戍区警卫第3师。
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第74师改称第70师,并重建第71师(后撤销)。
荣誉单位
1、红军团--步兵第70师第208团;
2、兖州登城第一连--步兵第70师第208团第1连;
3、兖州战斗英雄连--步兵第70师第208团第2连;
4、 兖州战斗模范连--步兵第70师第208团第5连;
5、渡江模范营--步兵第70师第210团第3营。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5 11:36
目录
概述
部队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