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敲击第一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的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工业化以来的三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放任机器做去了,然而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四处寻访他们的祖辈们用手制作和使用过的器物。瓷片、玉佩、银簪、木器,一块木雕板、一把紫砂壶,甚至于一砖、一瓦,它们都经历过先人用手精心琢磨,保留有先人的体温,镌刻着我们民族的图腾。偶尔得之,就像珍宝一样地倍加爱惜,开在搜寻与把玩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慰藉。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
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是,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和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提。史籍中略为详备可供查考的,也只有《周礼·冬官考工记》与《天工开物》数种而已。编纂这套《中国传统乎工艺文化书系》正是要与读者一同重返乡村,走近手工艺作坊,拜访手工艺传人和收藏家,聆听幕后的传奇故事。
最先用现代方法对中国传统家具进行研究的中国学者是杨耀先生。1 944年前后,杨先生在
北京大学工学院任副教授以及后来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任总建筑师期间,关注和领导了对传统家具的系统研究。他先后撰写了《我国古代家具简况》、《明代室内装饰和家具》、《明式家具艺术》和《明式家具的艺术地位和风格》等论文,这些文章是中国传统家具研究的第一批重要学术论文。对研究中国传统家具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另一位著名学者是王世襄先 生。王先生从抗战时期开始关注中国传统家具,1960年出版《中国古代家具——商至清前朝》,1961年在原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授《中国家具风格史》。1985年在香港三联出版社出版《
明式家具珍赏》,该书的出版,引起国内外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再度关注,从而再次在国际上掀起了收藏
中国古典家具的热潮。如果说杨耀先生作为建筑学家,更多地对传统家具进行了器物层面的理性研究,那么,王世襄先生则以文化人的身份拓展了中国传统家具的人文内涵。
家具是每间房必须的装饰物,它的不同样式、摆设等则可显示主人的不同品味与风格。您的房间中的家具具有什么特色呢?本书收录了历代以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或具有价值意义的家具,让您欣赏到中国的传统手工艺。
潘嘉来,1960年出生于杭州,
浙江杭州人。作家、
美术评论家、摄影家。在《中国摄影》、《新华文摘》、《中国书画研究》、《新华文摘》、《中国书画研究》、《东海》等刊物发表论文、评论和散文作品数十篇。文章在人民网、新华网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等主流网站转载。出版著作有《摄影的文化阐释》、《鉴识潘天寿》、《
楠溪江宗族村落》、《
中国传统窗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