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报告《论新阶段》的第七部分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是1938年10月毛泽东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报告《论新阶段》的第七部分,后单独成篇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文章中毛泽东专门探讨了共产党员应该怎样认识自己、加强自己、团结自己,才能领导这次战争达到胜利而不致失败的问题,堪称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纲领性文献。
写作背景
1938年10月,全面抗战已经进行了一年半左右,在10月21日和10月25日,广州和武汉相继失守,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的重点已经十分明显,国民党的片面抗战已无力持续,此时,国民党蒋介石抗日的态度和对共产党的合作与抗战开始时相比又有变化,逐渐实施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略方针,并千方百计争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另一方面,共产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已经破产,此时的抗战已经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的重要阶段。由于战略相持阶段是整个抗战全过程中时间最长、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中间过渡阶段,同时,在这一阶段,敌人为了巩固和保守其占领地,将把军事的重点和主要战场转入敌后。这些,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为此,为了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统一全党的认识和步调,毛泽东写下《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文章提醒全党同志和人民注意,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反对分裂和投降,使全党同志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党在整个抗战中的领导地位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并从此能够更好地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
主要内容及观点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共13个小节,对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各方面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方针、任务和方式、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关于党员的模范作用。毛泽东明确提出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军队中是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统一战线中是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协调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在政府工作中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在民众运动中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老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学习的模范。
其二、关于党员的全局观念。毛泽东在分析全局观念时指出: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而率领少数先进队伍单独冒进,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必须善于照顾全局善于照顾多数,并善于和同盟者一道工作。
其三、关于干部政策。毛泽东认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对于干部,既要识别,又要使用,更要爱护。识别干部的方法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使用干部要任人唯贤;并讲了爱护的方法,即指导他们、提高他们、检查他们的工作,照顾他们的困难。对于犯了错误的干部,一般应采取说服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其四、关于党的纪律的观念。毛泽东重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其五、关于学习的观点。毛泽东讲了学习的态度,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指出,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要学习历史遗产、学习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学习理论和知识,不应当把马列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15:48
目录
概述
写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