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组建于1957年,地处北京市,是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畜牧兽医综合科技创新研究机构。
历史沿革
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始建,隶属农业部。
1965年冬,因“四清”运动科研工作开始受到影响和冲击。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全所的科研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1970年,根据中央的决定,畜牧所原建制下放到青海。
1973年下半年,中国农林科学院畜牧所筹备组(养猪研究所)在北京原畜牧所旧址正式成立。
1975年末,实验室建设、农村基点工作,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工作都取得较大进展,已能开展一些初步的猪、鸡生产和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科研和技术工作。
1977至1978年,筹备组的工作速度加快,科技人员得到了补充,实验室和猪、禽舍的改造和建设取得成效。
1978年,根据上级决定,畜牧所由青海迁回北京,在养猪所的基址上取消了养猪所的名称,恢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建立了养禽、营养、饲料、繁殖、品种资源、遗传育种和养猪等7个研究室。
200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2013年7月,研究所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试点。
2014年3月,成立农用林业与可持续畜牧业联合实验室。
2015年1月,牵头成立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全国研究与协作网络。7月,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通过“2+2”复评审和扩项评审。8月,农业部转基因动物及饲料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通过国家“2+1”现场复评审。
2016年5月,研究所奶牛提质(节本)增效牧场示范基地成立。10月,成立中心实验室,集中大型仪器设备。12月,所承担的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与农业部奶业技术研究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畜禽遗传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通过“十二五”建设评估。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7名,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66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6名,中国农科院特聘一级和二级学科杰出人才1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张子仪(专职)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7名):储明星、高洪文、罗绪刚、张宏福、侯水生、文杰、李奎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储明星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储明星
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罗绪刚、侯水生、文杰、李奎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名):罗绪刚、李奎
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文杰
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1名):文杰
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名):李奎
科研部门
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资源共享平台、2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评估实验室、2个农业部观测站、2个农业部检测中心、1个农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农科院研究中心、1个农科院观测中心、以及6个研究所研究室,下属3个公司,其中,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国畜牧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是科技部认定首批国家基础科技平台之一。建有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和南口镇、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等地的4个试验基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3个):国家昌平综合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畜牧分中心、国家肉鸡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水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国家级资源共享平台(1个):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综合性)、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专业性)
农业部评估实验室(1个):农业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2个):农业部华北动物遗传资源与营养科学观测实验站(区域性)、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北京科学观测实验站(区域性)
农业部检验检测中心(2个):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转基因动物及饲料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中国农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牧草遗传改良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科院研究中心(1个):中国农业科学院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中心
中国农科院试验观测中心(1个):中国农业科学院鄂托克旗牧草资源与育种野外科学试验观测
下属公司(3个):北京中畜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谷生物营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畜阳光东方草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所研究室(6个):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遗传资源与育种研究室、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草业科学研究室、动物医学研究室、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室
设备仪器
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中心实验室(与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设立)建有蛋白质组学平台、代谢组学平台、基因组学平台、细胞分析平台、品质及元素分析平台、营养成分分析平台;拥有大型仪器设备160多台(套),总价值6500多万元。
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39类文献资源可供搜索。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先后承担各类项目课题近千项,累计取得科研成果226项,其中获奖成果122项,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成果12项,省部级奖励50项。获审定品种22个,登记著作权软件57个,国家专利授权89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著作近300部。
2023年2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联合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培育的中农巴马小型猪3个实验用小型猪专门化品系近日被认定为中国实验动物新资源,收录于国家实验动物模型资源信息平台。
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是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中国畜牧业协会会刊,创刊于1956年,并被中国万方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畜牧兽医文摘、CA、CABI、Agricola、Agris、ZR等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主要刊载畜牧兽医行业最具创新性、突破性及代表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科研成果,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专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
中国畜牧兽医》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的全国性技术类期刊,创刊于1874年,为全国重点宣传媒介,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中国畜牧兽医》主要宣传国家有关畜牧兽医行业的政策法规,报道畜牧兽医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动态,传播中外养殖业先进的实用技术。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畜牧学、兽医学、草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饲料科学3个博士生培养点。
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预防兽医学、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饲草遗传育种与种子科学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预防兽医学、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饲草遗传育种与种子科学、农业经济管理
教学建设
博士后纳入研究所人事管理。其待遇按照协议执行。博士后进站时,研究所负责统分博士后的人事档案调入和管理,并为其办理工作证,负责其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为在职博士后建立博士后期间档案。
研究生在所内做论文期间,统招博士生科研补助津贴每人每月1500元,统招硕士生科研补助津贴每人每月1000元;联合培养博士生科研补助津贴每人每月1300元,联合培养硕士生科研补助津贴每人每月800元。导师可依据考勤、工作量、成果产出、公共事务参与等绩效指标增发或减发一定金额的补助,博士生科研补助津贴每月不得超过300元,硕士生科研补助津贴每月不得超过200元。
2016年度,研究所有4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其中硕士2人,博士2人。有13人获得一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其中硕士9人,博士4人;有47人获得二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其中硕士33人,博士14人。
2015年度,研究所有4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其中硕士3人,博士1人。有1人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高水平论文奖。
2014年度,研究所有5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其中硕士3人,博士2人。
合作交流
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选派访问学者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接待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德国、英国、韩国、欧盟、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组织和国际家畜研究所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国际合作项目60多项。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研究所标识是绿白同心圆,内嵌花体“IAS”三个字母。
文化活动
2007年8月,研究所举办五十周年所庆活动。
2010年5月28日,研究所工会、所妇委会联合主办了职工趣味运动会。
机构领导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研究所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心实验室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历史回顾]1974~1990年的回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4 00: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