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是兰州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入选“211”和“985”工程学科建设,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
历史沿革
1981年,任继周院士创办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
1984年,《中国草原与牧草》创刊出版,1987年更名为《中国草业科学》,1989年更名为《草业科学》。1990年,《
草业学报》创刊。
2001年5月,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牌子。
2002年4月,研究所整体并入兰州大学成立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的名称继续使用。
2010年7月,《草地保护学》入选国家精品课程。
2014年8月,科技部发文批准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2017年,草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2018年12月10日,荣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截至2022年3月,学院开设3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动物科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领域硕士点5个,1个甘肃省重点学科,1个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
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草学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
作物学、
植物保护学、草学、畜牧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草业地理信息学、草地营养生物学、草坪生物学、农业经济管理学
专业学位类别硕士点:农业推广(草业和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推广领域)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拥有国家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中2门、甘肃省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甘肃省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个。
国家教学团队:草业科学专业国家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课程:草地保护学、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草业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草业科学
甘肃省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草业科学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
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2009年度特等奖)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李彦忠的《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黄矮根腐病(Embellisia astragali sp. nov. Li & Nan)的研究》(2009年)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院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人。现有教职工194人,其中教授48人(一级教授2人、二级教授8人)、青年教授1人、青年研究员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9人、讲师(助研)10人、博士后28人,实验技术32人、图书编辑10人;博士生导师56人(兼职13人),硕士生导师109人(兼职26人);萃英讲席教授14人、客座教授26人、兼职教授68人。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97%,专任教师出国工作、学习一年以上的占67%;7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6人次任SCI期刊编委。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南志标
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南志标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继周、南志标、王彦荣、傅华、
王锁民、
沈禹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王锁民、
李春杰、
侯扶江、
李文龙、张金林
甘肃省领军人才:任继周、南志标、王彦荣、李发弟、沈禹颖、侯扶江、王锁民、刘金荣
社会声誉
2010年以草学学科为主的兰州大学农学类论文被SCI收录数排名全国高校第17。
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审中,“草学”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1。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学院与澳大利亚、美国和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公司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有国家“111”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新西兰梅西大学出资设立了任继周教授奖学金;学院2名特聘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名外国合作专家获得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1名特聘外国专家获甘肃省敦煌奖。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拥有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引智基地、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5个野外观测站和示范基地、1个共建研究中心,设有9个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野外观测站: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景泰草地农业试验站、临泽草地生态试验站、贵州高原草地试验站等
共建研究中心:中国草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院和
兰州大学共建)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草地农业生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研究所:草地保护研究所、草类植物育种与种子研究所、农区草业研究所、草业系统元素利用与管理研究所、草畜生产系统调控研究所、反刍动物研究所、草类植物逆境生理与遗传改良研究所、草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草业系统分析和社会发展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共有4个项目国家科技进步奖;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5项,承担国家、省部重大重点项目24项,包括国家“973”项目2项,“863”课题2项,科技支撑课题5项,成果转化项目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育成“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品种并通过国家审定;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728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14篇。
学术资源
《草业学报》创刊于1990年,由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主管,
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内容主要包括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农学、林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高水平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获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年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2008年入编《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英国CABI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草业科学》由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同主办,主要刊载中国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林学、环境工程与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论文、综述、专论和学科前沿动态等,设有草地资源及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畜牧业、草地农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基层园地等栏目。《草业科学》被英国
CABI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等收录为源期刊,入编《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曾荣获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奖,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二等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二等奖,第四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徽的图案形似绿色的草,同事巧妙地构成了“农”字的形象,符合草地农业科技的特色。
精神文化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要旨。对自然法则心存敬畏,与草业科学的生态系统原则相呼应。是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日新又新”,出自《大学》第二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化出,是传统儒家入世思想的精华,表达不断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之意,是过去常用的勉励学者的用语,既含个人敬业修身的要求,也有为人民服务献身国家的责任感。
“道法自然,日新又新”的院训,将中国主导传统的儒、道两家思想的精华压缩为院训,既存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之心,也有自觉开拓创新之意,与该所(院)过去倡导的“开放、开拓、效率、效益”相衔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突出时代精神,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和该院教学科研的长远目标。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