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冷学会(CHINESEASSOCIATIONOFREFRIGERATION,C.A.R.)是全国制冷、空调行业的学术团体,是全国制冷行业的非营利性学术法人社团,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全国一级学会之一。
发展历史
筹建时期
1964年3月,
商业部向中国科协申请筹建中国制冷工程学会;4月商业部受中国科协委托召开座谈会,共商成立中匡制冷工程学会筹委会事宜,参加会议的有:商业部、
一机部、六机部、总后、建工部、铁道部、化工部、轻工部、水产部等代表。
1965年4月,在商业部召开“中国制冷工程学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推选高修、曹乃康、柳恒、饶辅民、孙瑞璋等27人为筹委会成员,高修为筹委会主任,陶涛等4人为副主任,曹乃康为秘书长,王挺、刘毓义为副秘书长。
19661月,中国制冷工程学会筹委会在京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国制冷工程学会试行章程及成立地方分会和工作机构问题。
1973年1月,国际制冷学会致函中国驻法使馆,邀请中国加入该会。商业部邀集有关部门并会同外交部,于同年11月23日向国务院提交了参加国际制冷学会的报告。周恩来总理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很快批准了这一报告。同年由原中国制冷工程学会筹委会重新推出筹备人员,并正式改名为中国制冷学会筹委会。
建设时期
1977年4月在京召开了中国制冷学会第一次理事会议,并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制冷学会,由安法乾、曹乃康、关德忠、范垂洪、围画、匿霾因、寿祖庚、管惟炎、洪朝生、张西蕾等28人组成理事会;10月,商业部、外交部联合向国务院报告,正式申请加入国际制冷学会。国务院邓小平、李先念等领导同志很快就批准了报告;11月应国际制冷学会部总干事米歇尔·安盖先生的邀请,中国制冷学会代表团赴南斯拉夫出席国际制冷学会B1.B2.E1委员会联合会议;11月中国正式向国际制冷学会提出书面申请要求人会。
1978年1月,国际制冷学会执行委员会一致讨论通过,接纳中国入会,为该会二级会员国。
1980年8月,中国制冷学会科普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1985年3月,中国制冷学会成立中国制冷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2003年,经国家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了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
2004年,经中国科协批准,开展中国制冷学会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
组织体系
代表大会
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 选举和罢免理事会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五)决定本团体终止和其他重大事宜。
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 执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常务理事会,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
办事机构、
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
(七) 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 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机构设置
据2018年3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拥有12个工作委员会,下设6个
专业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低温专业委员会、制冷机械设备专业委员会、冷藏冻结专业委员会、冷藏运输委员会、空调热泵专业委员会、小型制冷机低温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冷链工作委员会、《
制冷学报》编辑工作委员会、继续教育委员会、科技评估工作委员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节能环保技术与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委员会
组织成员
据2018年3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有单位会员620家,资深会员101人,高级会员1000余人,重新登记普通会员13000余人,学生会员10000余人。会员之中不乏周远、王浚、江亿、陶文铨、何雅玲、陈学东、吴元炜、吴德绳、郭予信等中国制冷空调行业杰出科学家。
业务范围
(一)组织国内外制冷(含低温工程,下同)空调领域内的学术、技术交流活动;
(二)编辑和出版“制冷学报”,制冷技术资料和制冷科普读物;
(三)开展科技普及、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制冷技术培训;
(四)接受委托对国家制冷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有关制冷科技的重大决策进行科技咨询;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处理因制冷产品及相关工程引发的经济纠纷及相关案例;推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开展项目论证、制冷科技成果评价和制冷科技文献编译;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开展成果奖励的评定和制冷产品的质量认证;接受委托承担技术职称的评定和制冷标准的制、修订;
(五)发现和推荐人才,开展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
(六)充分发挥我会加入国际制冷学会的有利条件,组织会员出席国际制冷学术会议、考察、访问,参观或参加国外相关展览,促进中国制冷科学技术的发展;
(七)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制冷技术发展的需要举办展览会和专题研讨会,引进国外先进工艺、技术和产品;
(八)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制冷产业;
(九)反映会员的要求和呼声,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学术成就
学术刊物
《
制冷学报》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由中国制冷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首批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论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日)(2009)收录期刊。
《中国制冷简报》是由中国制冷学会主办的刊登制冷空调行业综合信息的刊物,主要有企业专题,行业信息,学会动态,技术论坛,标准指南,科技创新,专利推广,国际 交流,展会、学术会议信息等内容。
《
制冷技术》创刊于1984年由上海制冷学会和中国制冷学会联合主办。刊登有关低温物理、低温工程、制冷机器与设备、冷藏库与仪器冷冻工艺、冷藏运输空气调节工程、冷冻医疗、升华干燥、小型制冷机以及制冷技术基础理论在其它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论述,发展生产上的新技术、新经验和革新成果,并提供开展学术讨论、进行经验交流的园地等。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10-2011)》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制冷学会编著的于2011年4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学术交流
国内
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是由中国制冷学会主办,每2年一次的系列会议,该系列会议是国内顶级千人学术交流盛会。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正逐步发展成为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中国制冷和空调技术及其相关学科进步与发展的平台。
持续十一届20年的会议搭建了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平台,围绕两岸共同关心的冷冻空调前沿热点科技进行研讨。通过交流、互访,彼此增加了了解,沟通了信息,互相取长补短,达成了共同繁荣中华民族冷冻空调事业的共识。
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致力于搭建冷链“产、学、研、用”交流平台。会议将从技术、管理、运营多角度展开讨论,就冷链行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探讨。对推动冷链装备技术、食品贮藏工艺进步,提升冷链企业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国冷链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作用。
国际
自1994年起,国际制冷学会开始发起国际天然工质系列会议,每2年举办一次,由会员国轮流承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旨在推动天然工质的应用与研究。是国际上天然工质领域内最高级别学术会议。
亚洲制冷空调大会(ACRA)为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主要目的是促进亚洲HVAC&R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是亚洲制冷空调领域内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
国际制冷大会是由国际制冷学会(llR/IIF)主办,每四年一次的系列会议,至今已成功举办二十三届,是国际制冷领域内最高级别的学术交流平台。
人才培养
科技奖项
“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设奖目的是促进全国制冷行业科技进步,鼓励全国制冷科学研究单位及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提升中国制冷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推动制冷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设置4个奖项: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青年奖、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贡献奖。每二年评选一次,逢双年评。
“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是中国制冷行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最高奖励。
为鼓励中国制冷科技工作者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促进制冷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特设中国制冷学会优秀论文奖。
为选拔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1987年提出设立青年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授奖人数不超过100名。1994年,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组织实施。
科普教育
根据
中国科学院和
中国工程院要求,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由中国科协负责组织所属
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推荐院士候选人并进行初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会徽的制作原则为圆形,中间为白色雪花,四周为天兰色,写有中英文学会名称,总的意思是表示“冷”的意义。
精神宗旨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团结和组织广大制冷科技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积极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
现任领导
理事长:田元兰
副理事长:金嘉玮、
周远、
江亿、穆传江、于元波、
吴剑峰、
樊高定、肖大海、韩彧、徐伟、韩作梁、
吴德绳秘书长:金嘉玮(兼)
中国制冷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名单:
名誉理事长:何济海,田元兰
名誉副理事长:张和,于元波,樊高定,穆传江,陈学东,纪志坚,李增群,王祥雨,路宾,刘挺,黄辉
理事长:江亿
副理事长:李晓虎,何雅玲,丁杰,王强,罗二仓,田旭东,刘长永,温克学,徐伟,徐鸿,谭建明
特邀副理事长:孟庆国
秘书长:李晓虎(兼)
常务理事:(按姓氏笔画排序)丁杰,马国远,王如竹,王志强,王浚,王强,厉彦忠,卢军,申江,田旭东,邢子文,成建宏,刘长永,江亿,李水华,李先庭,李俊明,李晓虎,李晓燕,李祥波,杨一凡,吴献忠,吴德绳,旷玉辉,邱利民,何雅玲,汪云,张小松,张旭,张明森,张建忠,张振新,陈光明,范新,国德防,罗二仓,罗彬,周远,孟庆国,荆华乾,施俊,徐伟,徐兵壮,徐鸿,唐俊杰,陶文铨,黄翔,蒋立,温克学,谭建明,潘云钢
副秘书长:杨一凡,荆华乾,王从飞,常琳
理事:(按姓氏笔画排序)丁杰,丁国良,丁明,马一太,马国远,王云新,王从飞,王立,王如竹,王志刚,王志强,王钦波,王浚,王犁,王随林,王斌,王强,巨永林,公茂琼,方真健,尹从绪,邓壮,厉彦忠,石文星,卢军,申江,田长青,田旭东,由世俊,冯仁君,冯向军,冯彪,邢子文,成建宏,毕跃东,朱建炳,任伟,刘广海,刘长永,刘华,刘启钢,刘鸣,刘金平,刘宝林,江亿,孙逊,李水华,李永安,李先庭,李安桂,李红旗,李红霞,李明,李学来,李建军,李品友,李俊明,李晓虎,李晓燕,李祥波,李夔宁,杨一凡,杨东堂,杨昌智,杨经文,杨昭,杨毅,吴志光,吴治娟,吴献忠,吴德绳,旷玉辉,邱宁,邱向伟,邱利民,何国庚,何雅玲,余南阳,邹瑜,汪云,沈俊,张小松,张文强,张华,张旭,张秀平,张明森,张建忠,张奎,张振新,张晓东,张群力,陈光明,陈祖铭,陈晓屏,陈焕新,陈焰华,范新,林泽安,国德防,易丰收,罗二仓,罗彬,金国涛,周小融,周远,周易,周威,周雷,孟庆国,孟鑫洋,赵亘,荆华乾,胡松涛,钟明,施俊,姜立涛,姚杨,袁艳平,贾晓明,晏刚,徐伟,徐庆磊,徐兵壮,徐言生,徐鸿,徐震原,殷光文,奚晔,高峰,郭良珠,唐俊杰,陶文铨,黄孝军,黄杰,黄浩良,黄翔,曹阳,龚领会,崔明辉,章学来,商跃,隋继学,蒋立,蒋修英,韩广钧,程立,温克学,谢晶,褚毅,廖胜明,谭建明,潘云钢
中国制冷学会第一届监事会名单 :
监事长:金嘉玮
副监事长:吴百灵,肖大海
监事:孔繁彬,王则金
入选名单
2021年12月3日,中国制冷学会入选中国科协公布的特色创新学会拟支持学会名单,拟支持金额为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