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科研事业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英文名称:Institu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缩写IMM,简称“药物所”)成立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
历史沿革
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成立,由中央卫生研究院的药用植物学系、药物化学系、药理学系组建而成。
2011年4月,科技部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筹建“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年10月,“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验收。
2015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成为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
2017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室数据合规管理合作实验室”揭牌。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23年7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有职工500余名,其中40%具有高级职称,先后拥有六名两院院士,以及130余名国家各级专家及人才称号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黄量、梁晓天、周同惠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刘耕陶、于德泉、王锐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王晓良、蒋建东、庾石山、石建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林生、胡友财、李平平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人):陈晓光、蒋建东、石建功、庾石山、再帕尔、刘玉玲、戴均贵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石建功、戴均贵、张金兰、彭英、张丹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谢晶曦、戴均贵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1人):谢晶曦、韩锐、周同惠、郭积玉、黎莲娘、王慕邹、于德泉、张均田、郑启泰、朱秀媛、陈先瑜、陈毓亨、冯孝章、郭宗儒、贺存恒、姜芸珍、鲁桂琛、王琳、吴若鉥、谢明智、徐承熊、徐理纳、徐世平、曾贵云、沙世炎、徐礼燊、何丽一、王晓良、宋万志、吴克美、林茂、申竹芳、蒋建东、陈晓光、石建功、庾石山、再帕尔、刘玉玲、李燕、胡卓伟、杜冠华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于德泉
卫生部级突出贡献专家(7人):韩锐、鲁桂琛、贺存恒、蒋建东、王晓良、庾石山、石建功
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3人):蒋建东、王晓良、庾石山
科研部门
根据2023年7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下设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药物创新综合性平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院校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活性物质发现与适药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药物靶点研究与新药筛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药物传输技术及新型制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药作用机制研究与药效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晶型药物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非临床药物代谢及PK/PD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院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耐药结核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酶与天然药物生物催化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代谢紊乱和肿瘤发生相关机制和靶点发现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药物重点实验室
所属研究机构(9个):合成药物化学研究室、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药理学研究室、药物分析研究室、国家药物筛选中心、生物合成研究室、新药开发研究室、药物制剂研究室、药物代谢研究室、药物晶型研究中心
设施资源
根据2019年3月图书馆官网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拥有各类印刷型文献总量累计275万册, 尤以外文医学期刊较为丰富;每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现刊4600余种,各类数据库80余个,其中包括中外文电子期刊12000余种,电子图书约14万种,以及医学领域重要文摘型、引文型、事实工具型数据库如Embase、SCIE、Uptodate、F1000等40余种,基本涵盖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领域常用的学术信息资源。
根据2019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包括核磁共振、质谱仪、液相色谱仪、X衍射仪等先进仪器设备200余台,价值1亿余元。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拥有与国际接轨的药学分析大中型先进仪器及设备70余台,包括:600兆核磁共振仪和LC-MS-NMR联用仪、高分辨串联质谱仪、冷喷雾质谱仪、HPLC-MS/MS联用仪、GC-MS联用仪、单晶X射线衍射仪、粉末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高分辨拉曼光谱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微量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旋光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查实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溶出仪、崩解仪、电位滴定仪等。
合作交流
根据2019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中国国内及美国、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制药公司、大学、科研机构、全球非营利性组织建立了协作关系,进行着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自1989年开始,药物所还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简称新疆药物所)建立了横向合作关系,新疆药物所挂牌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新疆分所”。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据2019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已研制上市新药百余种,获新药证书130项,其中以人工麝香、高三尖杉酯碱、联苯双酯、双环醇、丁苯酞、金水宝、艾瑞昔布、丹参多酚酸等为代表的创新药物20项。自建所以来,药物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级奖31项;持有的有效专利874项,获得授权的中国国内外专利364项;共编写著作357本。2017年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近200篇。
学术期刊
药学学报》创刊于1953年7月,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其前身是《中华药学杂志》。期刊主要报道中国药学科研成果、促进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以探讨新理论,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开展学术交流为主要宗旨。发表文章包括药理学、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药剂学与抗生素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学术动态与述评等。
《药学学报》英文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APSB)是由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由《药学学报》编辑部与荷兰Elsevier B.V.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药学综合性英文期刊,是《药学学报》的系列期刊,创刊于2011年6月。报道范围覆盖化学药物、中药和天然药物、抗生素、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的合成、分离鉴定、质量控制、药理、制剂、代谢等的原创性、创新性科研成果,栏目设综述与述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
中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创刊于1990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化学综合性的国际学术期刊(英文刊)。办刊宗旨是“新、快、准”,及时反映化学各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及研究热点。
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英国Taylor&Francis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国际性专业期刊,主要报道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结构测定、合成和结构改造、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已被SCI收录。
荣誉表彰
2011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
2019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获“2018年度优秀技术转移机构”称号。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19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有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及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此外还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药学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
专业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药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教学建设
根据2019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在岗研究生导师13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3人,硕士生导师73人。此外,药物所承担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生教学任务。每年在读研究生近400名。至2017年底,已培养毕业博士生882名、硕士生835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站接收、培养博士后60名,已办理出站手续53名,在站还有7名在站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
该奖项旨在奖励研究工作中思路新颖、技术能力强并获得了一定研究进展的青年学者,并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研究经验交流的平台。该项奖励采取科室推荐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申报,科研处负责组织评审。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标识为内外环设计,外部采用编花式外环图案,环绕研究所中英文;内部为研究所英文缩写“IMM”变形图案,下方有研究所成立年份。
精神文化
献身、创新、求实、协作
不忘为人民谋取健康福祉的初心,勤奋钻研、刻苦攻关、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抢占制高点,努力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创造社会效益和增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现任领导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4 17: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科研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