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是由《
南方都市报》于2000年发起并主办的传媒评选的
电影奖项,该奖联合中国内地多家有影响力的
媒体,是中国内地唯一将中国
内地、中国
香港、中国
台湾三地公映的华语电影进行共同评选的电影奖,该奖由来自
两岸三地的知名电影文化工作者共同参与评审,是为了表彰在电影艺术上勇于创新,在表现人性上深度发掘的作品及其创作人员。
基本简介
举办宗旨
举办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旨在通过两岸三地
电影人及
影评人的交流,为电影文化架筑一个独立健康、视野开阔的平台,促进电影评论与电影生态的良好互动。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以“深度开掘、锐意进取”作为评选宗旨。
自2017年起颁奖典礼改名为“2017电影之夜”每个奖项都从“最佳XX”改为“年度专业推荐XX”,主题从竞争评选改为表彰推荐 。
奖项目的
该奖联合中国30多家实力媒体,目的在于“集合南方影评的力量,利用南方的学术影响,为电影文化架筑一个独立健康、视野开阔的平台,是中国惟一将公映的华语影片全部纳入视界的电影奖项,促成电影评论与电影制作及传播的良好互动”。
奖项影响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坚持走专业路线和民间路线相结合的评奖模式,以评委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优质媒体独到的专业眼光,得到了更多电影界业内人士的认可,同时也在普通影迷心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提高了“大众传媒的公信力”。正逐渐在华语电影界确立广泛的影响力。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12位评审均为国内较有影响的影像工作者,是一个由传媒和影评人评选的纯粹奖项,因而奖项的评定更偏重于影片的思想深度,以及对新锐影片的关注,凸显传媒对电影犀利、敏锐的触觉,以其评委的权威性和媒体独有的专业眼光,在华语电影界确立了广泛的影响力。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在华语电影奖项中特立独行,成为一种响亮、独立的声音,一股清新、勃发的力量,它不仅引起华语界电影人的高度关注,更让媒体瞩目。
在同行媒体心目中,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是一个新兴的评奖系统,一方面是强势传媒充分调动媒体资源,从而对自身优势的主动巩固和强化;一方面也是第一次把民间影视人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推向国内电影评奖标准的前台。
评选介绍
入围条件
1、凡在当年度期间(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当地(内地或港台)地区公映的影片,均自动成为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入围影片。
2、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入围影片必须是以华语为主要对白和以中文字幕为主的影片。
3、放映影片必须是片长60分钟以上,一星期售票放映不少于5场。
4、入围影片须符合下列其中三项条件中的两项:
(1)导演是在中国(内地、港澳台)住满七年或持有中国(内地、港澳台)身份证的中国公民;
(2)出品公司是在中国(内地、港澳台)合法注册的公司;
(3)影片幕前及幕后工作人员至少有三分一为中国(内地、港澳台)公民。
5、最佳新导演资格认定:
(1)候选人必须是中国公民,无年龄限制;
(2)候选人曾执导并公映过的影片不超过两部(含提名影片),其候选电影必须于参选年度内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三地之一的影院公开售票公映,且满足“三、入围条件”中的所有规则;
(3)候选人此前没有在其它影展、电影奖上获得过最佳导演奖项,或者本奖项的最佳新导演奖;
(4)候选人执导之电影须为个人导演作品,联合导演不可参选,合导电影不会计算在符合资格的两部电影内;
(5)候选人同时有资格参加最佳导演的评选。
6、最佳新演员资格认定:
(1)候选人无年龄以及国别限制;
(2)候选人在参赛年度之前,未在任何一部公映过的电影中担任主角,或者只在两部影片(含提名影片)中担任配角;
(3)候选人没有凭借其上一部电影中的表演获得其它电影展、电影奖的演员奖项;
(4)候选人同时有资格参加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的评选。
评审流程
每年初,由内地、香港、台湾三地评委分别对上年当地公映的华语片进行投票讨论,在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新演员9个奖项中提出3个候选者,即初选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三地各有一份提名名单,综合即为首轮提名结果;第二轮评委在每个奖项的首轮提名中选出3个候选者,得到终审候选名单;第三轮评委负责从二轮评审结果中选出每个奖项最终的获奖者。
自2012年开始,各项提名名单由原来的三个增为五个。
评审规则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由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的知名电影文化工作者和影评人共同参与评审,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不采取一般电影奖项通用的报名参选方式,而是规定凡当年公映的所有华语电影作品均自动入围当届候选作品。
该奖每年年初在中国各地举行七场以上评审讨论会,并将评审投票讨论结果公开刊布,对待评审流程相当审慎。
第一轮评审细则
1、最佳奖项部分提名由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三地评审团成员组成第一轮评审团,经讨论后投票选出本地区提名名单,得票最高的前三名进入第二轮评选。
2、评选方式:组委会召集各地评委,分别在
香港、
台湾、
广州、
北京、
上海召开第一轮评审会,向出席评审讨论会的评委发放专门的初选表格,一人一份,多填、复印、遗失、不出席讨论会议者均视为无效投票。
3、中国内地评委从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所有在中国内地公映的入围影片中,投票选出年度华语电影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最佳新演员提名各3个;在中国内地公映的港片或合拍片按香港公映版进行评选,如香港公映版分为普通版和加长版,则以组委会指定为准。
4、中国香港评委从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所有在中国香港公映的入围影片中,投票选出年度华语电影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最佳新演员提名各3个。
5、中国台湾评委从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所有在中国台湾公映的入围影片中,投票选出年度华语电影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最佳新演员提名各3个。
6、各地区提名名单原则上不超过3个,可以少于此数目,如有成绩特别突出者,可以向当届主席申请增加一个名额。
7、在提名名单内发现有不符合资格候选者,取消其提名资格,空缺由下一位得票最高者补上;
8、综合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提名,即为第一轮提名结果。年度华语电影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最佳新演员9个奖项的第一轮名单各有9个提名。
终审评审细则
1、从2013年度起,由组委会邀请成立终审评委会,每年从终审评委会邀请评委,组成该年度终审评审团,人数不少于七人;
2、 本届传媒大奖实行票选制,记名投票,每人每项只能投一票,多填、复印、遗失、不出席会议者均视为无效投票;
3、评审团主席由各评审互相推选,得票最高者出任;
4、评审顺序:最佳新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共评选出九个奖项最佳名单;
5、 监票人员核对每位评委身份证明,证实无误后宣布评审开始;
6、每个奖项讨论完毕后开始投票;评委在“第一轮”栏目中填写该奖项的个人投票结果,监票人员收集并统计各评委选票,当场统计并公布各奖项候选提名得票数;
7、如出现未过半数的情况,则淘汰得票最低者再进行重新讨论,讨论完毕各评委在“第二轮”栏目中填写投票结果,选出获奖者;
8。如未出现上项情况,擅自填写“第二轮”投票结果者,其填写的“第二轮”内容视为无效;
9、每项投票评出之后,不可修改自己的投票内容;
10、每个奖项只能评出一项最佳结果,不设空缺,评委不可弃权;
11、评委可提出临时动议,但该动议必须获得过半数评委同意方得成立并进行讨论。如评委的动议涉及增补某一奖项的提名人或提名影片,则该动议必须获得超过三分之二评委同意方可成立。再投票采取即席举手方式进行,此项投票只进行一轮,获过半票数支持者获奖,否则视同无效;
12、上项过程由公证员做笔录,并由提出临时动议的评委签名证实。
奖杯奖座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奖杯是一座铜铸的“跑步小人”,由广州木雕艺术家许冰设计。“小人”甩开双臂,提腿向前迈步,相当有动感。这是一个呈现“追赶”姿态的男性人体,也表达了“向前”的积极状态。整座“小人”的线条刚劲有力,关节和肌肉呈现相对粗糙的棱角,与
香港电影金像奖女性人体的流线型设计截然不同。许冰希望用一个结实刚强的形体去表现“力度”,也体现传媒奖评选过程的扎实和说服力。
历届回顾
历届百科
历届帝后
历届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