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赋、比、兴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基本原型,探讨它们的发生源头及其从上古宗教、政治等感性生活中被抽象、提升,最后形式化为艺术思维方式的发展过程。并对汉以后再度化为诗人感物、审美的感性化轨迹作系统的梳理。
刘怀荣,1965年生,山西岚县人。1981年至1988年就读于
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
青岛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发表过《彭祖神话考略》、《屈原水死的神话心理基础》、《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转换》、《采桑主题的文化渊源与历史演变》、《论盛唐气象的理论渊源》、《试论杜甫的佛教信仰》、《骆宾王生平迹新考》、《骆宾王生年小考》、《骆宾王诗论评述》、《东坡词与唐宋美学风尚的转变》、《苏东坡与元好问言情词比较论》、《金元之际的文化融合与元好问及其诗论》、《郑板桥文化心态浅论》、《崂山道教及其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地位》等论文三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