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与儒学》是2011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承贵。该书从义理、转型、评论三大部分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展开了探索与研究。
内容简介
而从问题角度看,则可分为义理、转型、评论三大部分。义理部分所思考的主要是与中国传统哲学义理相关的问题,因为是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思考,因而并没有鲜明的逻辑上的连贯性,但它们都属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义理内容的思考,而且视角较为独特、观点颇有新意。转型部分所思考的主要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在20世纪存在状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角度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在这个时期的移动、变迁及其原因展开探讨,这些思考比较深入地揭示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转型的轨迹、规律及原因。评论部分所思考的主要是关于现当代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讨论中的主张、观点,并对它们进行个性化评论,提出了一些具有探索意义的识见。
目录
自序
**编 义理
一、《道德经》、《论语》相似项比较
1.“不争”观念
2.“俭朴”精神
3.“报怨”方式
4.“均平”意识
5.简要结语
二、孔子君子人格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1.何为君子?
2.君子人格要素
3.君子人格之检讨
三、《易传》中的人文智慧与自然关系及其他
1.人文与自然的相互观照
2.几点相关的结论
四、颜钧的平实之学
1.闭关悟道
2.勤勉布道
3.侠行践道
4.奇解创道
5.简要结语
五、自然主义: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质
1.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主义
2.中国传统哲学中自然主义之特点
六、传统文化价值的四个层次
1.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
2.传统文化的方法价值
3.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
4.传统文化的负价值
七、德性丧失的四种类型
1.隐匿性丧失
2.诱迫性丧失
3.关系性丧失
4.制度性丧失
5.反思与检讨
八、儒佛道三教关系探微——以两晋南北朝为例
1.相融相摄:儒佛道关系的顺向开展
2.相拒相斥:儒佛道关系的逆向开展
3.几点检讨
九、认知与误读——宋代儒士佛教思想论略
1.‘佛教的认知”与“佛教的误读”
2.“佛教的批判”与“批判的佛教”
3.“儒士的意见”与“佛教的前程”
十、王阳明思想世界中的佛教
1.“遗体”:一抑或二?
2.不著相,还是著了相?
3.出家:是修行还是自私?
4.心性:是“自得”还是空疏?
5.毫厘之差,还是天壤之别?
6.修已明道以应对
十一、论宋儒重构儒学利用佛教的诸种方式
第二编 转型
一、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四大转换及其意义
二、传统文化价值的四类解读方式
三、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三个维度
四、中国传统哲学自我完善的道路——以建构“善”的生活为轴心
五、中国传统哲学当代开展的四个向度
六、生活儒学:当代儒学开展的基本方向
七、儒家思想的当代困境及其化解之道
八、当代儒学开展的三个向度
九、当代儒学的五种形态
十、人文儒学:儒学的本体形态
十一、“人文儒学”何以可能?
第三编 评论
一、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中国话语”情结
二、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热点问题述要
三、30年来中国哲学研究的四大成就
四、浅议中国哲学从业者的资质
五、文化继承的基本范式
六、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生态视域
七、宋明新儒学“儒佛合一”说之检讨——兼论思想的兼容与创新
八、还严复本有之貌——《严复大传》评议
九、开启“中国哲学史”写作的新范式——评郭齐勇教授新著《中国哲学史》
十、儒家思想普适性的三大理据
十一、国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心理准备、方法意识与评估规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