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美阐发中国哲学之精神,是以整体的西方哲学为对照,在中西交融的世界宏观文化背景下对中国哲学的一次整体透视。他从形而上学的层面来把握中西哲学的精神,并从中西形而上学的比较中将中国哲学界定为“内在超越”型态。他认为,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圆融和谐的精神,即所谓“广大和谐之道”,他以此作为对西方“二元对立”思想的超胜之道。同时,他从机体形上学的观点,将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大乘佛学和新儒家看作中国哲学精神的共同代表。
方东美(1899-1977) 名珣,字德怀,后改字东美,曾用笔名方东英,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杨湾乡大李庄),与哲学家方以智、桐城派始祖方苞有旁系宗亲关系,(并非方以智、方苞直系后裔)。东美年幼丧父母,依赖兄长抚养成人。十六岁毕业于桐城中学。192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21年赴美留学,获威斯康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24年通过博士学位考试后回国,任职于武昌高师(武汉大学前身)。1925年应聘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教授,学校几经更名,几易校长,方东美一直执教于中央大学。1948年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如果仅以治学方向的变更来区分其一生的话,方东美大体上走过了3个阶段:1936年夏以前为第一阶段,由受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熏陶而走向对西方哲学的追求,其代表作为《生命情调与美感》、《
科学哲学与人生》;1966年夏以前为第二阶段,由西方逐渐返回到东方,代表这个阶段成就的著作是《哲学三慧》;1966年夏以后进入第三阶段,其主要代表著作为《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方东美始终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学术主旨,以开放的胸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流派,并力图贯穿古今、统摄诸家之学。
总序前言导论:中国哲学精神四大传统概说 1.儒家 2.道家 3.各宗大乘佛学 4.三类型新儒家开场白:对中国哲学的热切形而上学追寻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特质第一部分 儒家第二章 原初儒家:第一阶段,从神秘宗教到理性哲学第三章 原初儒家:第一阶段,创造性宇宙中人之伟大第二部分 道家及其对中国大乘佛学早期发展的影响第四章 老子体系第五章 庄子体系第六章 道家对般若哲学的影响第三部分 佛学的全面发展第七章 初步思考第八章 三论宗体系第九章 天台宗体系第十章 法相与唯识宗体系第十一章 华严宗体系第四部分 新儒家三类型第十二章 一般观察第十三章 实在论类型新儒家(上)第十四章 实在论类型新儒家(中)第十五章 实在论类型新儒家(下)第十六章 唯心论类型新儒家第十七章 自然论类型新儒家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