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自2006年起,先后参与“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对策研究》、“十二五”
中国教育学会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国家文化战略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研究》等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并且于2014年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总课题组唯一教材研发基地,协助课题组开展多学段专业教材研发和出版工作。至2016年末,已完成以下课题服务工作:与
国家行政学院多位专家联合研发国内第一套行政干部国学教材《
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与中宣部理论局多位专家合作,研发国内第一套党员干部国学读本,《全国党员干部传统文化学习丛书》,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推出全国中小学国学教育骨干教师证书培训(初、中、高三级),同时双方正在联合申报国学教育创新本科专业,与人教社合作出版国内第一套基础教育阶段传统文化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全国25省省级地区版教材,其教材系列中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及模拟试题,为传统文化进入中高考进行了有益尝试。此外,海外华人子女维新小学国文教材和维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探索了学科教育改革创新之路。“十三五”阶段该中心将从事汉文化国际传播课题研究和产业链构建等重点工作。
基本情况
机 构 名 称: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
机 构 使 命:1.复兴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
2.承担国家传统文化课题研究
3.汉学文化海外传播
“十三五”阶段《“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研究》总课题组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汉学研究院
课题研究方向: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研究、课程构建研究(含专业教材)和传承体系研究
汉文化国际推广应用模式研究和商业模式研究
中心重点工作:1.科研课题辅助支持和服务(含科研成果出版和发行)
2.海外汉学中心管理、海外汉学文化产业资产管理和项目推广
3.中国周至汉学文化国际小镇筹备
4.承办“中华文化万里行”全民阅读工程及知识大赛、中国非遗海外巡展、
全球传统文化春节晚会等重要工作
项目专家委员
总顾问:
陶西平:中国著名教育家、教育部国家总督学顾问
李长喜: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秘书长、干部局局长
“十一五”阶段教育部规划课题主持人:
滕 纯 :中国著名基础教育学家、中国教育科学院原副院长
柳 芳 :中国教育科学院信息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十二五”阶段教育部规划课题主持人:
郑增仪: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
国家文化战略课题主持人:
徐鸿武:著名国学文化学者、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原主任
张 健:传统文化课题组执行主任、中华传统文化振兴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
“十二五”阶段中国教育学会课题主持人:
李墨卿:中国马克思主义协会原副会长、北航人文学院原副院长
教材编委会
总 编
丛书名:《全国党政干部传统文化学习丛书》
主 编:李长喜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秘书长、干部局局长
主 编:徐鸿武 著名国学文化学者、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原主任
丛书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
主 编:
滕 纯 中国著名基础教育学家、中国教育科学院原副院长
丛书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幼儿园实验教材》
主 编:普颖华 著名国学文化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丛书名:海外华人子女《维新小学国文》
主 编:张 健 传统文化课题组执行主任、中华传统文化振兴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
教材编委会
《全国党政干部传统文化学习丛书》编委会
张 磊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原副局长,张磊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汉俊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原副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主任、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所长/ 《党建》杂志社社长
尚 伟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程少华 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科研处主任
欧阳晓东 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
温 克 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干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常任理事
《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编委会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编委会
于建福 王洪霞 韦美秋 占迪
卢洪利 刘 芳 刘潇然 孙大章
苏金良 李 里 李 颖 李正堂
李芮锐 李墨卿 杨继宗 何艳萍
姚有志 袁静芳 桂梦春 钱 茸
高广通 程 风 滕潇然 薛川东
张本义 赵竟中 普颖华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幼儿园实验教材》编委会
张 凯 钟作慈 薛川东 郑彦伟 张践
张公武 桂梦春 李里 姜昆 苏金良
陈维平 刘建华 陈一鸣 刘传田 刘芳
沈宏邦 迟朋亘 赵竟中 李 颖 卢洪利
王洪霞 何艳萍 徐海元 程 风 滕潇然
陆林明 韦美秋 刘潇然 刘博新 柳 芳
占 迪 李芮锐 兰祖军 张国敏 刘春阳
课题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绵不绝,历久弥新,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哲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为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亦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正是我们以人为本、以德立国的文化精神,使我中华民族所以可大可久,历五千年而不堕。
当代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极其巨大,对内将重塑民族道德体系,对外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基于此,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国家文化战略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三大课题并题研究,着手解决学科教育理论和课程构建等核心问题,打造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海外汉文化教育等多个方向的学科教育体系和标准化课程体系,历经十二年奋斗历程,填补了我国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资源空白,为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做出了积极努力。
课题研究在学前教育阶段研发了12种传统文化实验教材,明确了其学段教育教学目标为“建立幼儿民族文化识别系统”;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全国各省研发了“省级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共500种,并且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目标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研发了13种大学传统文化教材,为申报国家创新专业——“国学教育”本科专业奠定了理论和课程基础;在成人教育阶段,以“传统文化应用研究”为课题方向,完成了国内第一套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的国学文化标准化教材共11种,该套教材由国家行政学院16位专家教授参与编著。同时,课题组与中宣部理论局多位专家合作,推出了面向全国党员系统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丛书。这两套教材为提升各级行政机构的执政思想、强化决策能力、创新执行策略、扩大用人视野、融入德性思维等各方面,提供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策略指导。同时,为配合国家语文教育基础学科改革工作,课题组将语文、国学、中国历史和思想品德四科整合,研发了国内第一套面向海外华人子女的维新小学国文教材,并着手研发新时期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教材。
课题组前期工作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指导,作为其教材研发基地开展相关工作。课题研究得到了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中华传统文化振兴基金的大力支持,并由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其科研辅助单位,负责教材出版工作。此系列传统文化教材的出版涉及到人教社、人民社、语文社、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社、中国大地出版社以及各省大型出版社共30余家,是国内近年最大的图书出版工程之一。
“十一五”“十二五”国内任务已基本完成,“十三五”“十四五”将以“汉文化国际传播”为主要科研方向,着重解决“中国输出的是五千年优秀的哲学和文化”以及“建立最大的国际汉文化及汉语教育产业链条”两大核心问题。
发展大事记
2016年10月,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实验教材正式出版。教材内容较为全面地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知识,为初高中学生系统补充传统文化知识,探索考核形式。
2016年8月9日- 16日,由“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与国家开放大学培训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首期“中小学传统文化骨干教师证书培训班”(初级班),在贵州省贵阳市顺利举行。
2016年6月15日上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工程启动暨全国传统文化教育课题实验区授牌仪式,在广东省河源市雅居乐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支持,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教育局主办。
2016年4月20日上午,第三届传统文化课程区域实践(上饶)研讨会在江西省上饶县拉开序幕。本次活动由“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主办,江西省上饶县教育体育局承办。
2016年2月21日下午,中华传统文化振兴基金参加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年度工作会议,并作为代表向中央统战部业务主管领导作了工作汇报,得到各级领导的首肯和好评。
2015年12月30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广东版),在广东省天河区教育部“十二五”传统文化课题实验区隆重首发,未来广东省各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有“本”可依。
2015年10月13日,由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国家开放大学国学教师培训项目启动仪式暨第二届国际中华经典吟咏艺术节”在全国政协礼堂会议厅隆重举行,为与会宾朋献上这一年里传统文化教育的累累果实。
2014年11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有识之士欢聚在人民大会堂,共同庆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教程”首发、庆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云”项目正式启动、见证首届中华经典吟诵艺术节开幕的盛况。
2013年9月27日,在2013年孔子诞辰日即将来临之际,各届代表齐聚北京,见证国家文化战略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研究》开题这一历史时刻。这是我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件,它将对重塑中华民族道德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等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我国从经济强国向文化强国转型的最具深远影响的措施之一。
2012年9月27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正式全国发行,并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了隆重的教材首发式。教育部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郭春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滕纯、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韦志榕、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于长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志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郑增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处长孟庆瑜、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中华吟诵学会副理事长张本义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教育系统相关业务部门代表以及全国首批课题实验区、示范校两百多名文化教育工作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2012年4月9日至10日,全国中小学及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科研工作会议在山东省桓台县成功举办。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副组长张健主持本次会议。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郑增仪,山东省教育厅杜希福副厅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副主任时俊卿,淄博市教育局副局长王世军,桓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婷,淄博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林乐波;桓台县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付光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张海燕,全国各地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区代表等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全国中小学及幼儿园相关领导和骨干教师约2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2011年12月9日,河北省鹿泉市课题实验区举行了隆重的课题实验启动仪式。
2011年7月21日,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骨干教师证书培训在四川成都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二百多位传统文化骨干教师欢聚一堂,正式拉开了为期7天的培训活动的帷幕。
2011年6月24日,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受邀参加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举办的戒毒成果汇报暨戒毒康复网开通仪式,会上张健秘书长代表国学中心向天堂河戒毒所捐赠了价值一万余元的国学书籍,其中包括《弟子规》和《声律启蒙》。希望这些书在增添戒毒人员业余生活内容的同时,能够让他们从心灵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从而用这些经典来指引约束自己的言行,成功戒毒。
2011年6月1日,第五届赴台国学文化交流考察活动圆满结束。
2011年1月23日,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我中心与东盟汉文化基金会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汉文化教育领域展开深层合作。秘书长张健先生与东盟汉文化基金会主席陈泳志先生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就印尼汉文化普及达成全面合作意向,双方将就印尼汉文化教育现状,前期为东盟各国提供“商务汉语”“中文导游”“中文教育”等方面汉文化教育培训。期间,双方前往雅加达政府公证处就合作文件进行了公证。
2010年12月30日第四届赴台国学文化交流考察活动圆满结束。
2010年8月29日,台湾中央大学姚振黎教授国学文化专题报告暨山东桓台地区国学教育研讨会在桓台第二小学举行。来自桓台全县的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姚振黎教授《从国学教学到全人教育的策略与实践》专题报告,重点从如何进行幼儿国学教育、全人教育的有效教学法等方面阐述了她多年来在国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引起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强烈反响。
2010年8月5日,第三届赴台交流考察活动圆满结束。国家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副司长郑增仪、我中心张健秘书长共同出访了台湾文教经济协会及相关院校。为国学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吸取了鲜活的资源。
2010年7月25日,首届全国国学教育师资培训在上饶实验区成功举行,全国各地区共计5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2010年6月25日,全国国学教育课题工作大会暨优秀示范课展示活动在河北省滦县隆重举行。会议由滦县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滦县教育局和滦县第三中学承办。此次会议邀请了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所长郑卜五教授出席并做专题报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鹏举对现场展示的国学优秀示范课予以点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柳芳主持了优秀示范课颁奖仪式。
2010年5月20日,通州区中小学国学教育实验启动大会在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隆重举行。国家督学、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郑增仪,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凯,中国国学艺术文化中心秘书长张健,通州区教委主任宋京璋、副主任张绍武和肖建辉出席会议;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部分研修员及中小学相关副校长、教科研组长、通州区首批25所国学教育实验校教师代表230多人参加了会议。
2010年3月7日,第二届赴台交流考察活动启动并圆满结束。
2010年3月,河北省滦县国学教育实验区正式成立并启动教材试用工作。
2009年12月31日,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直属中学,全国国学教育重点示范学校——河北省滦县第三中学正式挂牌,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
2009年12月23日,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首个赴日传统文化考察团成行。此行主要就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汉文化在日本的发展与借鉴;茶道、书道、花道等领域进行了友好交流。
2009年12月11日,首届海峡两岸国学教育高峰论坛在厦门大学成功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国家督学郑增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处长朱东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柳芳、深圳市市委书记、市长、深圳市教育局局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台湾中央大学教授姚振黎、高雄师范大学教授郑卜五、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国学知名学者李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四大演讲家之一的李燕杰教授等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并做了精彩纷呈的演讲。
2009年9月,全国国学教育江西省上饶县实验区教材试用工作启动,上饶县全部中小学开始开设国学课程。
2009年5月,首个赴台国学教育交流考察团成行。此行主要拜访了台湾宏远书院、台湾中道国际中小学、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等学府,与台湾知名国学大师郑卜五、高伟谦、崔仁慧等进行了专题研讨,并现场观摩了由中道中小学和宏远书院展示的国学课。此行巩固了两岸国学教育合作的基础,拓宽了合作领域。
2009年3月,首届全国国学教育教科研工作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国学教育示范学校校长及教科研老师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国家督学郑增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处长朱东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柳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滕纯等出席了会议。
2009年1月,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河北省国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08年8月,全国国学教育首个实验学校、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直属小学——浙江慈溪市育才小学正式挂牌并实施国学教育课程。
2008年7月18日,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夏威夷分院建立,国际知名音乐疗法教授、美国东西方结合医学研究院院长、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院教授吴慎任夏威夷分院院长。
2008年6月,由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主编的首套“国学启蒙教程”全国发行。
2007年12月,中心赴柬埔寨国学教育交流考察活动成行。柬埔寨首相洪森及教育部行政等一行亲自出面接待,并就汉文化在柬埔寨的推广以及汉文化学院的建立进行了友好磋商。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代表中心签署了相关意向性文件。新华社驻柬埔寨分社社长夏林全程陪同并予以报道。
2007年7月,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成立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郑增仪、国务院稽查特派员、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刘吉、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各地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等专家领导、一线教育科研人员出席了会议。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大兴区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北京广播电台等50多家媒体关注并报道这一盛况。
2005年,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筹备小组正式成立。
人教版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是国内唯一一套已成系统的传统文化教材,其研发基于“十一五”阶段课题研究七年研究成果,明确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目的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课程结构为“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教材中不仅选取了《声律启蒙》、《论语》、《孙子兵法》、等十二册国学经典,还兼顾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教育,其内容包括茶文化、中国年画、京剧文化、传统书法、传统绘画、传统音乐欣赏等,同时每节课讲解一个繁体字,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文字的意境和美。教材可以称之为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与艺术的精美融合体和珠连体,是当代人文教育优秀的课程体系。
本套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审定,纳入《2012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也正在与各省有实力的文化教育机构共同筹备省内办事处,负责地区教材配备发行工作;同时正在研究与各省教科院合作对教材进行改版,推出各省市本土化传统文化校本教程,并开展教材教法研究与师资培训等工作。课题组正在搭建全国教育科研协作平台,全面启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
此套教材的出版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是完美人格教育,即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为中小学在当代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学科教育基础理论。其次,该套教材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结构“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这与国家所倡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政策相吻合,其课程结构的提出,是基于课题重大科研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界定而来,课题组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包括国学经典、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相对应课程结构除了《论语》《孟子》《道德经》等经典课程外,还要有中国传统书法欣赏、绘画欣赏、音乐欣赏、建筑美学欣赏、玉文化、茶文化、瓷文化、中国农历等多方面内容,这也将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方向。第三,此套教材为全国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提供了标准范本,这为后期将各省地区特色传统文化纳入教材之中,形成25省(西北五省除外)独立地区版教材奠定了基础。
科研成果
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幼儿园实验教材
2.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小学阶段实验教材
3.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初中阶段实验教材
4.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
5.高等院校国学教育素养丛书
6.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
7.全国党员干部传统文化学习丛书
8.海外华人子女《维新小学国文》
9.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教师指导手册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名称:“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
立项单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批准编号:FHB120520
主 持 人:郑増仪(国家督学)
承担单位: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
指导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二、课题研究方向:基础教育阶段中国特色人格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三、课题研究意义:
落实“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文件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人格培养相结合,融合中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培养少年儿童友善、谦让、诚信、忍耐、忠孝等良好人格,提高他们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境界,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小学人格教育理论体系,重塑民族道德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保证国家文化安全。
四、课题研究目的: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小学人格教育理论研究和关联性研究,填补国内学科研究空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人格教育理论体系,创新当代青少年德育工作模式。
构建中小学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教育新课程体系,并开展相关教育科研和区域课程实验工作。
五、课题研究假设及创新点:
研究假设:
第一、通过研究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资源和优质资源。
第二、通过研究论证:当今青少年人格教育和民族教育核心资源和优质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通过研究论证:西方当代“人格教育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并证论其相互关联和有益补充。
第四、通过研究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中首选资源和优质资源。
第五、通过研究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以及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资源和优质资源。
第六、通过研究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作为具有独立性、创新型校本文化课程,广泛进入中小学课堂。
拟创新点:
理论创新:创建“中国特色青少年人格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教学
理论体系。
课程创新:创立“当代青少年人格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体系相融合的新时期国民
品德教育校本文化课程体系。
六、课题研究关键词界定:
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格教育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是针对西方学说而产生的中国的国家之学或治国之学,或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优秀国学经典与优秀传统艺术、民俗文化之总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以优秀国学经典蒙发儿童,辅以优秀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使儿童具有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入门知识、修养和能力。
人格教育:人格是由实际发挥作用的道德价值构成,好的人格“包括认知善、趋向善和为善——良知习惯、喜好习惯和行动习惯”。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以尊重和责任为主的核心价值观。
七、课题研究内容:
●当代中小学人格教育理论研究
研究重点:青少年人格教育概念内涵和教育内容。
研究内容:█当代青少年“人格教育”理论及关键词界定。
█当代青少年“人格教育”教育内容及重点。
█当代青少年“人格教育”教育体系。
█当代青少年“人格教育”教学环境创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
研究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
█概念的定义、内涵、外延及关键词的界定。
█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品德养成、审美与价值取向等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
█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研究及学科教育内容甄别、筛选及内容关联性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区教育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国家文化安全关联性研究。
●中西文化“人格教育”比较研究
研究重点:中国中小学“人格教育”特色教育理论
研究内容:
█中西人格教育相关点及差异性研究。
█中小学德育教育向“人格教育”转型可行性研究。
█中小学中华“人格教育”特色教育研究。
█中国式“人格教育”课程理论研究。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人格教育”课程构建研究
研究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人格培养校本文化教育课程构建。
研究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与人格培养校本课程构建论证及构建理论研究。
█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校本教育实验教材规划、教材研发及教辅材料规划与研发。
█学科校本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设计及区域实验项目管理。
█校本文化新课程实验督导及教育教学评价研究。
█学科教育科研理论研究和学科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学科教师培训标准、课程规划及培养模式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辅资料研发。
█区域人格教育实验指导意见。
●当代中小学“人格教育”教育科研及教法研究
研究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中小学生人格培养有机结合学科教法创新研究。
研究内容:
█当代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培养理论研究。
█当代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课堂教学教法研究。
█全国“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教育科研协作。
█传统文化自主型学习课程设计及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人格教育普及研究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各自的个性和特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对我国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有效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我国民族凝聚力,从而提高我国综合实力。
研究重点:少数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格培养建设与普及。
研究内容:█少数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格教育理论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格教育课程实验。
八、课题研究子课题方向:
课题研究可以设立以下子课题:
●中小学人格教育课程体系教育理论研究;
●基础教育阶段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研究;
●基础教育阶段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
●基础教育阶段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学科教法研究;
●中西文化人格教育比较理论体系研究;
●中小学人格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构建上的有机融合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播研究。
中小学生人格培养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如何结合是本课题的重要内容。课题实验将突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教育工作相结合,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活动等教育的方式,以诵读经典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同时,课题坚持边实验,边研究,边推广,以促进课题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九、课题研究思路及技术线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根据六点研究假设,依托党的科学发展观和现代课程构建理论,集当代青少年“人格教育”课程实验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于一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国民教育理论及校本文化课程体系。课题研究从核心概念的定义及界定研究入手,通过文献求证和专家论证,制定初步理论研究建议及实施方案。之后,开展相关校本文化课程构建及教学实验工作,在一定的课程实验基础上,提出理论修改意见和实施方案修正意见。通过专家论证进行多次理论调整和方案调整,最终达成课题研究目标。
技术线路:课题研究为理论创新与实践验证互动过程,其技术线路设计为:
概念界定—文献求证—提出理论—构建课程—课程实验—
论证修正—理论再生—再实验与论证,往复循环之过程。
十、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多种方法并行使用的综合研究模式。
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研究阶段:
●完成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人格教育概念定义及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概念定义及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文化课程构建理论研究及教学内容规划
第二阶段,教学资源研发阶段:
●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文化课程学生资源建设及研发工作
●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文化课程教师资源建设及研发工作
●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文化课程教学辅助及多媒体资源建设及
研发工作。
第三阶段,校本文化课程实验阶段
●在全国建立课题实验区,系统开展相关校本文化课程实验工作。
●在课题实验区内,开展标准化师资培训工作。
●在课程实验区内,开展相关教学评价和教法研究工作
第四阶段,课题实验修正阶段
●通过全国各实验区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理论”
提出修正意见,并修订课题研究概念再定义和界定。
●针对全面课题实验区课题实验工作,提出相关教学资源修订意见,并进修部
分资源调整。
●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文化师资培训标准和教学评价标准。
第五阶段,结题及总结阶段
●各实验区开展课题研究结题总结和经验总结工作。
●总课题组总结表彰全国实验区教育科研工作。
●制作结题报告,并出版相关科研成果。
十一、课题研究原则及课题实验
1.文道统一原则。
文道统一是学习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原则。我们使用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材就是文道统一的范本。
教材根据不同阶段年龄学生特点、学习能力和学校教育需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学前和小学低年级重在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小学中年级重在传统文化的积淀;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重在认识社会能力的提高。
2.教学相长原则
《礼记·学记》中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材在每一篇课文下面设置了《拓展》栏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首先要广泛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诵读的文章教师首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教学相长。
3.教书育人原则
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在课题研究中,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坚持德育工作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并行,注重过程,讲究时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把学生、家长吸引参加到课题中来。
4.知行统一原则
在课题开展中要把学习和做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正像温总理讲的:教学改革还是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结合,知行要统一。
5.反本开新原则
课题研究要做到继承发展创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已、积极进取的创新思想。
实验阶段:学前教育阶段和基础教育阶段(3—18岁青少年)
实验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教育目标: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
·良好行为规范
·高雅审美情趣
·质朴道德操守
·深邃哲学思想
课程结构: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
试验基础:人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
推广形式:
面向教育局:建立课题实验区
面向各类学校:建立课题实验校/实验园
实验内容:
·标准化课程实验
·学科教法创新研究
·学科资源建设研究
研究保障:
·总课题统一制订课程规划并提供标准化教程教材
·总课题组负责全国实验区、实验校师资培训工作
·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研究、教科研指导和全国教科研协作
·总课题组负责提供台湾等地区国学文化交流等科研服务工作
申报流程:
·研读课题申报指南,填写申报表(需加盖公章,领导签字)。
·课题组资格审查,备案批准。
·实验区/校制定开课计划,并配备专业教材。
·成立区域学科教科研小组,并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开展学科教学,进行学科教法创新研究,参与全国教科研协作工作。
·课题指导和结题总结工作。
组织机构:
顾问团队:陶西平、郭福昌、滕 纯、田慧生、朱东斌
课题主持:郑增仪
副 组 长:张 健 柳 芳
业务机构: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
十二、课题研究计划
教育部《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自2013年开始至2016年底止,历时四年,工作进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时间2013年6月—2014年6月。
此阶段重点工作完成课题规划、专家团队组建、技术平台准备、教材改版和全国课题实验区、实验校申报工作。各地区课题申报工作,首先由申报单位填报申报表,其申报表需加盖公章和上级单位或科研主管单位公章。经审核由总课题组批准备案,并正式下发课题承担通知书。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阶段,时间2014年7月—2016年7月。
课题实验阶段,各个子课题单位要结合自己申报的课题,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各实验区、实验校按课题组要求和课程规划开设课程,配备人教社教材,同时,由课题组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表彰阶段,时间:2016年8月—12月
课题组将组织多个层面的全国学术交流活动,总结各地区优秀教学成果和教育科研经验,开展全国优秀论文、课件、教学设计、示范课等评比活动,并将相关课题成果汇集成册,同时表彰课题实验优秀单位和个人,为“十三五”阶段课题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十三、课题研究成果
·当代中小学人格教育理论体系和课程规划(一套)。
·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传统文化与人格培养教程(一套)。
·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传统文化与人格培养教师教学手册(一套)。
·课题研究成果论文集(一册)。
·当代中小学人格教育优秀示范课及课件集(一套)。
·传统文化与人格教育教学资源库(网络版)(一套)。
·“传统文化与人格教育”师资培训课程及教学评价体系(一套)。
十四、中小学“人格教育”新课程实验指导意见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是基于“十一五”阶段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教学实验性研究。在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结构设置后,在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支持下,课题组将面向全国各地区教育局设立课题实验区,要求区内60%以上小学统一加入课程实验,创造学科教育科研氛围和协作团队,同时面向各地区有一定科研基础和传统文化教学基础的幼儿园、中小学,建立课题研究实验园和实验校,要求学校按课题组规划开设规范课程,打造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人格教育最基础的实验单元,所有实验区和实验校,由课题组统一提供课程规划,统一配备专业教材,统一实施师资培训,全国各实验区、实验校共同承担学科资源开发,实现全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人格教育资源共享和教科研跨地区协作。各实验区、实验校、实验园统一开展新课程实验,提出以下工作指导意见:
第一:明晰概念
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文件精神,各实验区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应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的定义和内涵,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把与青少年良好人格养成相关的经典文献、传统艺术、民俗文化通过筛选传承引导中小学学生,应避免独尊儒学或片面强调一两门课程教学这一学术误区,要保证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第二:政策保障
为确保课题的开展,必须保证一定的课时。建议每周一个课时,再增加一些晨读时间。第二,逐步配备专职教师。建议学科教学先由语文教师或德育教师兼任,在经过专业培训后,逐渐成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人格教育专业讲师。
第三:教材使用
各实验区按照课题组课程规划开课,并配备人教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这套教材作为课题组 “十一五”阶段科研成果符合传统文化教育“入门需正,立意需高”的要求。详细内容参见文件附件。
第四:教法研究
中小学教师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人格教育教法研究,是本课题“十二五”阶段的重要研究内容。课题组倡导“百花齐放”。希望各实验区、实验校能针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走出特色教法研究之路,注重名师的培养,打造学科教育带头人和专业团队。
同时,希望各地各校在教法研究中,注意借鉴语文、德育、艺术课等相关学科的教法和教学经验,并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注重把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引入教学,实现学科教育理论创新和教法创新。
第五:资源共建共享和师资建设
按照“十二五”课题研究计划,将研发“全国中小学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科研协作平台”。平台设置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科研和师资培训等栏目,由课题组负总责,学科教学资源平台由各实验区、实验校共建共享。各实验学校要积极支持实验区的资源建设,可以把学校的优秀教案课件、示范课和教学素材等上传,实现全国资源共享。另外,师资建设由课题组与人教社传统文化教研室共同为各地区提供学科骨干教师证书培训,详细内容可参照文件附件。
人格教育理论
一.人格的内涵
人格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美国教育家托马斯·利科纳在《人格教育》一书中指出:“有史以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都是双重的,一是帮助青年人开启智慧,二是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品性。”人格作为人类认识自我的重要思想,是人生在世的立足点,是人类从蒙蔽中睁开眼睛的标志,是实现生命意义的关键。
中国人认为的人格“最高价值”:
人格的最高价值基于人道观念,人道则是从天道推衍而来。儒家以天道或道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天道生物为“德”。德即价值之所在,可见于现象界的伟大成就。天道的创造精神在于生物之“仁”和“诚”,这两者也视之为“天理”,其中蕴涵着无偏无私,光明正大,悠远、博厚、高明,乃是最高的善,《大学》称为“至善”。至善也就代表最高的价值。
世界共识的人格项目:
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类型和历史传统各异的状态中,人格或人的价值自然难有一定的标准。但是人类中有“普遍性”,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主要的有:
诚实:依照中国文化,“诚”是天道生物的原则,人禀天道而生,本性中即有“诚”的因素在。
和善:包括温顺、平和、友善与亲切。
公道:包含公平、正直、合理等意思。公平则均衡而无畸轻畸重的现象,正直则不偏不私,合起来便是“合理”。
这三项普遍价值,只要“人类”存在,便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二.人格教育体系
人格教育体系是以培养诚与仁为人格价值核心,以行为表现验证教育效果。
人格价值即是人的价值,称之为人格价值或价值人格,可以说,人格教育为全部并全程教育的核心或主轴,且以之为教育的基础。人格教育的任务,集中且简化为培养“仁”与“诚”两项。仁和诚随着生活而表现于各方面,随时随地存在于行动中。以图示之,人格教育体系为:
(1)人格教育自出生至六岁,奠基于家庭,亲长或保姆负全部责任。
(2)六岁以后,各自依能力,入小学、初中、高中,以至大学以上,人格教育向上层递贯穿,配合学校课程,将可以关联者,结合于诚与仁。
(3)学校系统,依现况,小学与初中为义务教育阶段,此两阶段必须侧重人格教育,且以重视“言行”表现,养成良好习惯为主要任务。
(4)高中以上,人格教育仍占相当部分,将诚与仁的精神融入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中。图中将人格教育“伸入”学校教育中,即是此意。
(5)家庭与学校皆处在人文社会中,但社会现象并非全可作适当的教材;而社会风气影响家庭和学校,故而家庭和学校必须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期助长社会的优良风气,而排除不良影响。
(6)人文社会之外,是人类从有史以来寄身的大自然。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生活多方面取给于自然,依赖自然以生存,爱心和诚意应该及于自然界,以维护人类生存的根基。
(7)由人格教育教导人类与自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形成一个整体,将来才有可能扩展至外太空。
(8)人格教育从培养每个人的善良品质出发,使每个人具有价值人格,成为有价值的人,才能使“个人”扩大成为“文化人”乃至“世界人”,人的价值可以无限提升,由“小我”而“大我”。
(9)人格教育无害于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且有助于此两种学习。学习必须出于自动自发方能有效,爱学习,诚恳地学习,才能学而有成;且所学不致“误用”。
(10)以“诚”为核心,则能形成“务实”的态度。从而建立正确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应该何去何从,因而可以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进而考验自己能够做什么。
(11)以“合理的爱心”自爱,则“知耻”,耻于自己的“不当表现”而不为,是真正的“爱自己”。敬长慈幼,推爱到所有的人,进而爱人及物,在用物时惜物。然后能欣赏大自然的神奇,并加以爱护。
(12)学校存在于人文社会中,人文社会更具影响人格的作用。教育工作者之外的所有人,包括各行各业,如亲长般负有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必须共同合作,从事人格教育。
三.人格教育重点
人格教育的主旨在陶冶人文群体生活中的个人品格。人格教育的重点便是以培养诚与仁为人格价值核心。
(1)陶冶情感:情感与生俱来,把陶冶性情当作人格教育的根本重点,是音乐陶冶可以从生命开始时作起,由微入渐、潜移默化,不断地进行,使人心境平和,激发爱的情感,乐观地欣赏自然之美,用喜悦的眼光看世界和人生,减少哀怨以至愤怒,使人的理性发挥作用,纵然生活中有不可避免的挫折或苦难,也可平抑情感的冲动,改用较为平和的态度来面对并处理。
(2)培养意志力:意志力是人主宰自己的力量。中国文化将自我主宰力称为意志力,即是约束自己之不当为和勉强当为的力量,是要以理性判断当或不当,而后决定行止的力量。理性发展有待于生长成熟,非一厢情愿的自作主张。故而意志力含着明显的理性成分,比自作主张更有确定的人文趋向。
(3)鼓励自发自动精神:自发自动的精神本和意志力有关,如果培养意志力成功,可以出现自发自动的精神。自发自动的精神出自独立性,即是主动地采取行动。要有这种表现,在于行动者知道有行动的必要;并且知道一个行动必须由自己来完成。
(4)建立正确的羞耻感:“羞耻”是一种内心感受,以可耻为“辱”,从“免于耻辱”到求得荣誉,即是培养人格价值的一个历程。从最简单、力所能及的动作开始,“做到”,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如果说“尽己之谓忠”,便是忠实于自己,而无愧于心;同时更能得到完成责任的快乐。
四.人格教育环境创设
具体包括以下十二项教学实验:
(1)教师成为关心者、道德榜样和指导者。
(2)创建一个充满关爱的班集体。
(3)制定并实施道德纪律。
(4)创建民主的班级环境。
(5)各种学科教授价值观。
(6)合作学习。
(7)培养学生责任感。
(8)注重道德反省。
(9)教会学生解决冲突的技能。
(10)促进学生关心班级以外的世界。
(11)创建积极的校内道德文化。
(12)注重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使之成为品格教育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