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
中国国家版本馆三个地方分馆之一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凤凰山麓、流溪河畔,占地面积24.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3万平方米。建筑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设计理念,融合中华制式与岭南特色,从礼乐格局、大国气象、岭南风物、地域气候等角度对岭南传统建筑工法进行现代化转译:流溪河水萦绕的前广场,五岭造型的馆名石,书卷理念的文沁桥,“植根中华”的格木古树,厚重雄伟的“文明基石”,以及大量书法、绘画、木雕、铜艺等当代大家名家艺术作品,联袂展示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鲜明的岭南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共同打造南粤大地的中华文化殿堂。
项目背景
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汲取历史智慧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主动。
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历时三年建设均已竣工,开馆后将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
发展历程
2025年3月,广州国家版本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现面向全社会开展版本征集工作。
馆内特色
广州国家版本馆综合运用呈缴、无偿调拨、寄存代管、资源交换、采购竞拍、社会募集、专题征集、挂牌收编、移交、复制、出借等方式,分门别类多渠道实施征集。版本资源建设立足广东、辐射周边、放眼全球,着力构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成就版本,以及岭南文化版本、港澳台版本、海外中华版本、外文精品版本、工业设计版本等特色版本的资源体系,已入藏版本数量约256万册(件)。
特色版本初具规模,现收藏了以“原大、原样、原色”为特色的影印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版本,基本收齐现存各类《永乐大典》影印本,完整收藏《中华再造善本》第二辑及第一辑的大部分、《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等重典。特色版本琳琅满目,馆藏重点历史文献、岭南文化、侨批侨刊、票据票证、音响唱片、科学技术等各类特色版本20多万册(件)。入藏港澳台版本8万多种,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出版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华古籍版本影印本等;收集海外版本约2万种,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海外藏“敦煌学”学术研究著作和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的部分中国流传海外汉籍珍品影印版等。在科技版本方面,有序推进华为、腾讯、OPPO、vivo、步步高、广汽等科技企业版本专题征集。
中华版本类型
中华版本是指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载体及其生产、制作、传播、应用的相关设施设备、技术工艺,涵盖古籍、善本、文献、出版物,以及各种图片、拓片、手稿、稿抄本、印版、模板、雕版、钱币、票证、技术标准、数字资源、缩微资料等多种形态,主要包括十大类型:
  (1)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形态及其数字版。
  (2)古籍、革命文献、民国文献。
  (3)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内部资料、侨刊乡讯等。
  (4)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其他印刷型版本。
  (5)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手稿及其他载体形式的创作版本、出版档案、拓片、微缩胶片、电影胶片、雕版、印版、印章、木板水印作品、石印作品、陶瓷、戏剧脸谱、新闻照片、非遗技艺图谱等。
  (6)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工业品、建筑物等的设计图纸、模型。
  (7)邮票、明信片、邮资封等。
  (8)具有重要金融符号性质或有时代特征的钱币、布票、粮票、股票、税票、支票、汇票、国库券、外汇券等。
  (9)其他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数字版本。
  (10)有文化历史思想价值的外国各类型、各语种版本。
版本征集方式、重点
广州国家版本馆综合运用呈缴、无偿调拨、寄存代管、资源交换、采购竞拍、社会募集、专题征集、移交、复制等方式,多方式、多渠道实施征集。
广州国家版本馆立足广东、辐射周边、放眼全球,着力构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成就版本,以及岭南文化版本、港澳台版本、海外中华文化版本、外文精品版本、工业设计版本等特色版本资源体系。
重点版本
广州国家版本馆现收藏了“原大、原样、原色”的影印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版本、收集了《四库全书》相关的《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正式出版物版本,“四库学”版本规模初具。征集到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16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永乐大典》影印本62册,以及海外图书馆博物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等,基本收齐现存各类《永乐大典》影印本。完整收藏《中华再造善本》第二辑及第一辑的大部分、《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等。
特色版本
广州国家版本馆开馆现已收藏重点历史文献、岭南文化、侨批侨刊、票据票证、音响唱片、科学技术等版本20多万册(件)。
在港澳台版本方面,入藏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华古籍版本影印本在内的港澳台版本8万多种;在海外版本方面,广泛收集到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含手稿)、海外藏“敦煌学”学术研究著作和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的中国流传海外汉籍珍品影印本,以及16世纪西班牙文《中华大帝国史》、17世纪拉丁文《中国上古史》《中国植物志》、18世纪法文《尚书》、19世纪英文《红楼梦》等重点海外版本2万多种;在科技版本方面,有序推进广东科技企业版本专题征集。
展览设置
广州国家版本馆着眼“中国高度、世界广度、技术锐度”,从版本承载文化传承、支撑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出发,设置四个常设展览和等三个专题展,联袂打造世界级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窗口。
  (1)“伟大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精品出版物专题展”:以改革开放历史发展为脉络,分“大地回春”“茁壮成长”“苍翠挺拔”“欣欣向荣”4个单元,把精品出版物作为伟大改革开放的时代注脚,以小切口、大视野,集中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重点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以中华版本形态嬗递之序,从版本源流、材质更新、技术进步等角度出发,展示中华版本的演变历史,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3)“红色印记 映照初心——红色广东专题版本展”: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脉络为线索,通过红色版本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
  (4)“互鉴千年 融通未来——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展”:以时间为经、版本为纬,分为“海路绵延”“美美与共”“走向未来”三个部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各个历史时期留存典籍、绘画、照片等版本,呈现波澜壮阔的文明交流互鉴史,彰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倡议的历史底蕴和宏伟前景。
  (5)“时代留声 传世之音——中国黑胶唱片版本展”:以黑胶唱片为主,按内容分为经典红歌、传统戏曲、经典民歌、流行歌曲等主题进行展示,旨在让观众聆听传世之音,感受艺术的魅力,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6)“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以广东美术的近现代发展历程为线索,以诸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等名家巨匠以及林墉、汤小铭、李劲堃、林蓝等现代名家为重点,凸显广东美术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时代气象和创新精神,彰显新时代下广东文艺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新气象。
  (7)“团圆——广式月饼文化专题版本展”:聚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以月饼盒、月饼票、饼模等为载体,在展示轻工业包装设计独特魅力的同时,展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中秋佳节的习俗,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怀。
智慧版本馆
智慧版本馆项目建设计划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虚拟现实、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整套适合用于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互联网+”的业务体系;实现版本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和管理等业务智能化,形成实体馆和数字馆相结合的智慧版本馆发展模式。
数字展馆
数字展馆利用多媒体和物联网技术,提供沉浸式、情景式的藏品信息展示。位于文沁阁负一楼的“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展区。
该展区以“穿越数千年的版本变形记”为展陈概念,在四个展陈部分,提取该时期代表性的中华版本形态为元素,从甲骨、竹帛、纸书到多元的数字化媒体,风格从厚重走向现代科技,全过程、全景式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中华版本发展概览图卷。
规划展望
广州国家版本馆将按照“全国布局保永藏、全球布局征版本、全域布局善利用、全程布局服务新时代”的基本思路,聚焦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功能定位,围绕中华版本保藏、展示、研究、交流四大核心功能,认真做好版本资源征集保藏和特色版本资源体系建设,精心开展版本专题出版与研究,探索开展版本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打造中华版本区域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中高水平文化供给体系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广东的重要文化地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建筑风格
广州国家版本馆面朝流溪河,背靠凤凰山,距离广州中心城区约90公里,于2019年12月20日批复立项,总设计藏量2500万册(件)。
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团队负责设计,广东省代建项目管理局负责代建,中建八局和中铁隧道局负责承建,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监理。
建筑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设计理念,从礼乐格局、大国气象、岭南风物、地域气候等角度转译。
整体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人文、地域、自然与时代的融合统一,与大量书法、绘画、木雕、铜艺等当代大家名家艺术作品,联袂展示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鲜明的岭南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共同打造南粤大地的中华文化殿堂。
设计理念
广州国家版本馆的主体建筑是文沁阁,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它从始建于1380年的明代镇海楼(俗称五层楼)的建筑中提取元素,借用五层楼的概念,从外面看,文沁阁与镇海楼呼应,都是五层楼。
文沁阁内部实际上有七层构造,分别是名为“文明基石”的下中庭与名为“面向未来”的上中庭。从内部走入,穹顶透光,负一至四层借用中国古代宝塔层层叠高的形制,运用大块石头造型错落堆叠,象征中华文明基石累积高耸。上面还有五到七层的上中庭,特别在七层设计了一个宽敞的瞭望平台,可供人们舒目远眺,南面的山体尽收眼底。整个建筑群,注重营造大山大水环绕的天际线。可以说,内部看得见文脉,外部望得见山水。
获奖记录
2023年9月19日下午,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5 20:36
目录
概述
项目背景
发展历程
馆内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