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五金展(China International Hardware Show) (CIHS),创办于2001年,每年秋季在上海举办,迄今已有十年了,是中国最为成熟,国际化、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五金展览会之一,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影响力波及全球。中国国际五金展(CIHS)由国际五金及家居用品协会联合会支持,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中国贸促会轻工行业分会联合主办,
北京时瑞展览有限公司、
上海大陆工具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展会定位与理念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轻工行业分会支持单位:国际五金及家居用品协会联合会(IHA)
展品范围
参展范围:
1.手动工具:传统手工具、组合工具、汽保工具、园林工具、匠作工具、工具箱包、量具、刃具等。
2.电动工具:传统电动工具、气动工具、风动工具、液压工具、磨具磨料、
金刚石工具、其它电动工具等。
3.机械设备:金属加工设备、园林机械、起重设备及吊索具、切割设备、包装机械、木工机械、清洗机械等
4.焊接设备:电焊设备与器材、气焊、气割设备、焊接辅机器具、焊接材料、配件等。、
5.
机电设备:水泵、空压机、电动机、发电机、激光设备、仪器仪表、各类泵阀、轴承通风设备、给排水设备等。
6.五金制品:卫浴五金、建装五金、
标准紧固件、锁具、丝、钉、网、脚轮万向轮、刷具、梯具、日用五金、卡喉箍、链条、橡塑制品等。
7.仓储、物流设备:工具箱柜、货架、工作台、柜、手推车、搬运车、小型叉车、周转箱等。
8.其他产品:电工电料、消防器材、安全防护、劳保用品等。
特色活动
展会的特色活动主要包括:
中国五金精品世界
中国卫浴五金(水龙头、花洒类)“金勾奖”设计创新大赛
中国厨卫产品创新设计大赛
优秀智能锁具新品展示
中国工具国际高峰论坛
切磨抛应用技术论坛
中国国际五金展紧固件产品采购节
发展历程
2001年,中国国际五金展(CIHS)首度在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该项目作为展会的重点工作和发展战略之一,目的在于向国内外展示五金行业发展成果,促进企业间的合作,推进国际化的交流,最终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
2002年,
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加盟中国国际五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为中国国际五金展跃升为国际一流专业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2003年,中国国际五金展首次移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更大的场地、现代化的设施、优质的服务,为展会的进一步提升、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中国国际五金展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首次跃居世界第二大五金专业展会。
2005年,展会同期举办“住宅厨卫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邀请海内外专家、企业家共同探讨当前行业发展、产业提升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受到广泛好评。自此,在展会期间举办高峰论坛成为常态,主题涵盖创新设计、精装修等诸方面,受到参展企业、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的热烈欢迎。
2006年,世界五金联合会第四十九届世界五金大会首次在中国登场,并同中国国际五金展同期举办。在此期间,各国顶级五金业者、专家汇聚上海,不仅带来了全球五金发展潮流的信息,也让中国五金、中国国际五金展的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界面前,展示出中国五金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实力。
2006年,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和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开始联合主办中国国际五金展。随着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全面推动中国国际五金展发展成为国际一流品牌展会。
2007年,中国国际五金展历经7年培育,无论国内外影响力,还是展会规模、展品品种、质量和档次,组织运营与管理服务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都有大幅提升,中国国际五金展开始顺利步入结构调整期,稳步走向成熟。
2008年,展会规模首次突破10万平方米,达到103500平方米,增速惊人,为全球瞩目。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五金企业出口遇阻,为了引导和帮助企业更多立足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坚持“两条腿走路”,展会主办方开始加强了面对国内经销商的推介工作,在一些省份引起反响,为参展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2009年,展会主办方提出了“稳定规模、丰富内涵、提高水平、加强服务,创造更大价值”的办展方针。为了进一步推广创新型产品和创新型企业,该届展会首创“新品展示与推介区”,集中推出该年度企业的创新成果。同时成立专家组,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为核心,评选 “2009创新五金产品”和优秀企业,从而激励企业提高创新意识,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2010年,中国国际五金展跨入具有重要意义的第十年,展会展览面积达到110,000平方米,参展商和采购商数量也有新突破,参展的专业观众也比上年有所增加。
2011年,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展会继续加大推广招商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国内采购商的招商范围,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对展会进行全面跟踪;在提高服务水平,组织配套活动,扶持推动创新与“环保低碳”,优化展区布局,发展新门类特色专题展等各方面加大投入,做了大量细致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保持规模稳定的前提下,参展企业达到2400家,再创历史新高。